望子成龙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让我们的孩子去追求。这种追求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洋洋得意的机会。
  可是我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的这么简单。即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心,有时候我们也会误入歧途。因为我们常常错误地以为,让我们心满意足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我们教他们做让我们觉得很舒服很满意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真正启发和丰富他们生活的事情。
  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来源于法国著名哲学家和作家萨特的自传《文字》。萨特是著名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还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可是在他的自传里,他却讲述了自己失败的童年。从小他就是寡居母亲和外祖父的掌上明珠,总是得到大人们的夸奖。他开始在成年人中进行表演,要时时刻刻表现得聪明伶俐、朝气蓬勃、独具慧眼、诚实好客、乖巧可人。可是这一切都是一场戏,他假装对所谓“正确”的书籍和理念感兴趣,他面带微笑、大声惊呼的设计是为了给成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过来成年人对他的表演都很喜欢,他那孤独的母亲和外祖父在萨特的身上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后来,就如萨特所说,他自己就像一位“年老色衰的女演员”,他所有的表演都失去了过去的魅力。华丽的表演渐渐消失了,他就开始暗地里努力,过火地表演,心里渴望着别人的夸奖。当成年人不再假装全神贯注地欣赏他的时候,他就像一位受了伤害的艺术家,或者像他自己所说的“失去了光泽的小天使”那样,被成年人一脚踢开了。他向后退缩,却无处可退。他的生活一直就是成年人的一道风景。在他老年的时候,他这样写道:“我成了一个玩意儿,被人家退还了回来,那时我才7岁。我只能依靠我自己,可是我自己在那个时候并不存在,我只不过是一个墙上挂满了镜子、空空如也的宫殿罢了。”
  即便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萨特仍然十分渴望别人的认可和掌声。他欺骗、玩弄甚至背叛爱自己的女人,而这一切都源自他那绝望扭曲的自我。当然,我们并不能把萨特所有的缺点都归咎于他的童年,但是这确实让我们深思,当我们把孩子当成小演员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呢?
  身为家长,我们拥有无限的权威。是我们给了孩子生活的第一印象,我们给了他们一个微型宇宙,在这个宇宙里,我们既是法官,同时又是警察。因为这个原因,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很容易就变成杜威所描述的那种“利用孩子孤立无助的艺术”。家长们很容易就给孩子们制订了一个无形的合同,孩子们按照这个合同进行表演,家长们则进行相应的表扬和赞许。像萨特一样,他们可以学会让别人惊奇的技能,但是这些都是由家长们所选择的技能。他们学会了顺从和如何取悦于人,而不是去生活中探险。这样做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教育或求职方面的失败,这样做的危险是,虽然孩子们可以在学校或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他们一生都将屈从于家长、老师或是配偶的想法。他们可以取得各种各样让人羡慕的成就,可是他们却始终渴望别人的认可、表扬和掌声。他们将失去萨特花了整整一辈子来寻求(却没能得到)的东西:真正的自由,那种勇敢地独立创造自己生活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米勒的童年生活中找到这种真正自由的例子。从表面上看,米勒的童年让人觉得萨特的童年是一个被宠坏的童年。从3岁起,小约翰·斯图亚特就开始学习希腊语,11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拉丁语,后来他可以自己翻译拉丁语。在他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前,就已经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和各种各样的评论散文。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享受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课程”。在一般孩子高中毕业的年龄,约翰·斯图亚特所受的教育和他的智力都达到了大学讲师的水平。萨特小时候读的是浪漫故事和惊险小说,而斯图亚特的消遣则是《堂吉诃德》和《天方夜谭》。
  很显然,米勒的父亲詹姆斯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功成名就。米勒也确实不负众望,他参加辩论,给报纸和杂志写文章,还竞选当上了国会议员。然而,米勒却从来都没有萨特那种渴望别人表扬的需求,也没有那种无理的、不可抑制的、需要别人爱戴的愿望。他对自己所钟爱的女人哈瑞特·泰勒是温柔而不是迫不及待,是充满激情而不是玩弄于股掌之间。总之,童年的压力和追求并没有让约翰·斯图亚特变成一个只知道背台词做鬼脸取悦于人的演员。恰恰相反,他的童年让他一生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
  他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詹姆斯·米勒并不是儿子的观众,而是儿子的老师。与其替代约翰·斯图亚特去生活,不如耐心清醒地与自己的儿子交谈。他们喜欢在一起散步,儿子会对父亲讲述自己所读过的书籍和学到的知识。他这样写道:“……我童年的记忆是绿色的田野和各种各样的野花,加上给父亲讲述我昨天读过的书籍和学到的知识。”他们在英国乡间小路上散步的时候,父亲不断磨炼儿子的思维。
  在进行这种正式教育的同时,他还对儿子进行了一种道德教育。詹姆斯从来不强迫自己的儿子为了得奖而同其他的孩子竞争。事实上,他根本不让儿子同任何人竞争。取而代之的是,他希望儿子要用一种哲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就是不要简单地人云亦云,“做其他人也做的事情”,而是要做“一个人应该做和能够做到的事情”。简单地说,他把生活的原则介绍给了儿子。那些完美清晰的理念照亮了孩子和他的世界。这一切促使约翰·斯图亚特没有在骄傲、残忍、卑劣和自负中寻找自我满足。他对人类的清醒认识指引了他的人生之路。
  米勒童年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都应该学习希腊语或者学习政治经济学。这其中的意义在于,只有当孩子发展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观察、感受以及评价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才能健康成长。
  (许 超摘自《新青年》2009年第5期,王 青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