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财富的诞生

几年前,我调到了在香港的一个新单位。记得刚到新岗位的那天,我发现分配给我的桌子上放着一只粗帆布口袋。这只口袋显得既粗重又难看。我一问周围的人,才知道口袋里装的都是硬币,是我的前任留下的。同事们说,我可以自由支配这些钱币。
  开始是令人沮丧的
  此后几个月,我一直在为一个慈善活动筹集款项,自然而然地也就想到了那只钱袋。一天,我来到办公室,用两手把口袋拎起来掂了掂,觉得它至少有15公斤重。我暗自估算:假如这些硬币是用合金制造的,最多值2万港元,也就是2500美元左右。虽然钱数不多,但总比没有好。于是,我急切地剪断了袋口的塑料绳,将口袋打开。那是梦想者常经历的最令人沮丧的时刻。乍一看,袋子里装的全是S0分的铜币。我将硬币迅速地扫了一眼,估计袋子里可能一共有2000枚,其总面值只不过125美元。稍后我又注意到,尽管这些硬币看上去大叫’差不多,但当中只有一小部分是50分的。我顺手从中拣出一枚仔细地辨认了一番,发现它是10分的,上面铸着1980的字样。我不禁叹了口气,原来我梦想的“金库”里的钱仅值25美元左右!
  这时,一位同事从我办公室门前经过,我举起一枚钱币,问他是否知道这是什么钱。他回答说:“这是旧的10分币,商店已经不收这种钱。如果想用它的话,必须到银行把它们换成现在流通的货币。”
  这种硬币的一面有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不用说这肯定是香港尚处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铸造的。我知道,在香港有些人酷爱收藏有女王头像的硬币。如果我面前的这些硬币还有价值的话;或许我可以……我们花了半个小时把硬币数了一下,总共291 7枚。看来,这需要一位求币若渴的古币商。为了迅速地弄清楚它们的价值,我让助手雷切尔·富恩给一些古币商打电话,说不定哪位古币商愿意把它们悉数买去。
  雷切尔几分钟后回来说:“这些硬币一文不值。”她告诉我:“第一位古币商一听就说‘别浪费我的时间’,然后就挂了电话。”
  惊喜涟漪层层展开
  我不想这么快就放弃,叫雷切尔继续联系。几分钟后她回来时,脸上挂着笑容。她说:“我想,这些硬币说不定还真值点钱。一位古币商问了不少关于这些硬币、的问题,而且希望我把硬币复印一下传给他。”
  我喜不自禁,打算亲自走访古币商。据雷切尔说,香港的绝大多数古币店都集中在某街区的一栋楼里。在我们出发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又幻想开了:假如一枚值1.75港元,那么这些硬币该值多少钱呢?
  我们走进了那栋大楼的第一家古币店。趁雷切尔用广东话与店老板搭讪之际,我迅速扫视了一下店内陈设。一面墙前的架子上摆放着一排排广口坛子,里面都蛊满硬币,其中有一排放的全是和我们一样的10分硬币,铸造年限最早为20世纪50年代,最近的为1979年。50年代的1 0分硬币已身价百倍,而1979年的仅为一枚1 0港元。我很快地估算了一下,如果这是零售价,那么我们的硬币或许一枚能卖到5港元。按这个价钱算,那只旧帆布口袋里的硬币可值2000美元。等进一步研究之后,我又发现了新大陆:古币店的10分币都是破损的和脏乎乎的,而我们的都是崭新的、没有流通过的。雷切尔转身对我说:“他想看看硬币。”我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把里面的18枚硬币倒在柜台上。古币商拿起了一枚审视着,然后又把硬币扔回到柜台上,随后与雷切尔说了点什么。雷切尔立刻告诉我:“他想知道,我们要多少钱?”我紧抿双唇,眯着眼,思索片刻,然后举起4个手指,诜“一枚40港元”,雷切尔将其翻译给古币商。“好,”古币商丝毫没有犹豫,马上同意。
  我一听愣了,当我数古币商付给我的钞票时,又不由得心算了一下:倘若一枚40港元,那我们的这笔财产可是近15000美元啊!走出这家古币店,我的脑袋真的有点晕眩了。但雷切尔严厉的目光和话语立刻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她语气坚定地说:“那个古币商欺骗了我们!他连讨价还价都没有,就是说,那些硬币的价钱肯定不止40港元。”我说:“这回我们多拿出点硬币,要个较高的价钱,看最后能多少钱成交。”于是,我们迈进第二家古币店,我随即又掏出了一个信封。我把硬币倒在柜台上,并且有意仔细观察老板的表情。我发现,一看到硬币,老板的眼睛顿时睁大了。他急切地问我们想要多少钱。我伸出两个手指,并说:“200港元一枚。”老板立刻点头同意,可恰在这时一个人隔着柜台探身在他耳边轻声嘀咕了点什么。待他们交谈完,老板看着我哈哈大笑。他说:“这硬币每枚只值40港元,第一家古币店给的就是这个价。”我们不愿轻易就范,拼命地讨价还价,极力想把价钱抬上去。最后,老板答应给我们每枚120港元。这令我飘飘然。
  尽管我们口袋里准备的硬币已近告罄,但雷切尔仍然不敢肯定我们是否已卖到了最好的价钱。我们信步走过另一家古币店,并拿出了10枚硬币给老板看,每枚要价250港元。老板也曾试图压价,但是没有特别坚持,最后以这一价格买下了那10枚。这太令我吃惊了,以这一价格计算,我们的硬币可是能兑换95000美元啊!
  续写硬币的故事
  为这串儿,我和雷切尔又奔波了两天,继续续写这袋硬币的故事。最后,我们决定求助于大学教授,因为那些古币商都不愿意向我们吐露实情。但有件事我们还是弄明白了:香港曾经在英国铸造了2400万枚10分的港币,但这些硬币都没有投入市场流通。我们听说,1992年时,1980版的10分币拍卖出了一枚1250美元的最高纪录。此后,又有一些这样的10分币流入社会,不过据估计,在我们亮出我们的宝藏之前,市面上只有;550枚,因而每枚最高可卖;500美元或更高一些。
  获悉这些硬币的真正价值之后,我惊愕地直摇头,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倘若暴露出现在市场上还有这么多这种硬币,价格肯定会大幅下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给一些古币商发去了文传。
  不过我们很快就意识到,从古币商那儿我们已无望再获得更好的价钱,也就不再浪费唇舌了。我与在伦敦的斯平克古币行进行了联系。
  与此同时,我开始追踪这些硬币的来龙去脉。这好像得回溯到1980年,当时《读者文摘》日本分公司准备发出数千份读者订单,为了鼓励人们打开信封看订单,他们别出心裁地决定在每封信里都附上一枚硬币,而且让人们能从信封的“小窗口”看到它们。可是,这样利用日本钱币在日本是非法的,于是公司便要求香港办公处给他们寄几十包10分币,其中就包括一包没有进入市场流通的1980版10分币。
  硬币如期寄到。可是日本分公司准备的信封比地址条多,最后有291 7个已附上硬币的信封剩了下来。后来,这些信封转到了我前任的手上。
  我们的这袋10分硬币终于在2000年11月被拍卖。最后,这一袋曾被认为“一文不值”的硬币竟卖了25000多美元。
  (王鹏礼摘自2002年6月3日《世界新闻报》)
(作者:斯科特·克里斯琴森)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