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MBA也疯狂
3月2日上午,中国大饭店能容纳600余人的大厅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前来参加北京大学国际MBA2002年招生咨询会的人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没有座位的人挤满了四周的过道和走廊,许多人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生怕一不留神漏掉了有用的信息。在国内上学,拿美国福坦莫MBA学位,最高年薪80多万元,平均年薪2 0多万元,授课方式与国际接轨……一颗颗令人鼓舞的信息炸弹强烈地震撼着与会者的神经。从现场的气氛中,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MBA所掀起的滚滚热浪。
中国的MBA热潮几年前就已开始。今年人们对报考MBA表现出了比往年更高的热情。据悉,2002年全国MBA的报名人数超过6万,是计划招生人数的4倍多:北京地区的报名人数首次超过万人,比去年增加近3成。
有人把21世纪叫作“镀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考取一个档次更高的学历,或增加一个行业的资格凭证,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自己职场沉浮的砝码。对每一个报读MBA的人来说,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才干和胆识,代表着财富、地位和权力,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因为在某种程度上,MBA是一名职业经理人的必备硬件,是一张能够顺利迈进企业管理高层的通行证。
MBA是英文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中文叫工商管理硕士。它1908年诞生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全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成功的最好说明。西方的MBA教育已成体系,仅以美国为例,全美目前共有工商管理学院1300多所,每年MBA毕业人数达到7万至8万,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3%。
中国的MBA教育始于80年代初期。1984年,由原国家经委与美国、欧共体等陆续联合举办国际合作工商管理培训和MBA教育项目。1991年,清华、人大等9所院校进行国内院校MBA教育的试点,招生人数仅百余人,2001年MBA正式在国内招生,培养院校从1991年的9所扩大到62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全国招收MBA学生达12173人。截止到2001年,全国已有12041人获得MBA学位。
MBA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不重在灌输知识,而重在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的训练,其课程设置不仅因国家和大学而异,而且内容也在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从而能更加符合学生以及当今企业的需要。MBA教育除帮助学员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外,还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训学生实际操作技巧。许多学生都认为,MBA带给他们的最大收获是一种对新事物的启发、思考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使他们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的课堂使他们接受了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使他们变得更具实力,对未来的事业与职位有了更高的目标。
MBA,看上去很美
MBA在中国形成热潮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密切相关。从近年来MBA的就业情况来看,争夺MBA人才的已不再限于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的国企和民营企业也加入竞争的行列。目前国内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国企已经感到高级管理人才在企业未来之路中的重要性,开始有计划地投资。据《金融时报》报道,深圳一大公司斥资100万邀请其他企业共同筹资400万元,在清华等4所名牌大学设立奖学金,开办工商管理博士生班。据推算,中国现在大约需要35万名经理人才。伴随中国人世,在中国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对MBA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对于个人来说,MBA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其“含金量”——它能给拥有者带来令人羡慕的职业和地位以及与之俱来的金钱和利益。下面一些数据可以解释MBA为什么如此激动人心。
中华英才网最新发布的薪资调查数据显示,薪金一般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长。不同学历人群的平均年薪水平分别为:博士67651元,硕士(不含MBA)60184元,本科32442元,大专29609元,大专以下19801元。而MBA的薪金水平遥遥领先,平均年薪为81169元。
目前国内的MBA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留学回国的MBA、中国国内大学培养的MBA和中外合资的教育机构培养的MBA。同是MBA,因其出身来源不同,身价也大为不同。据了解,北大国际MBA的98级全日制毕业生目前最高年薪可达83万元,最低年薪9万元,平均年薪23万元,99级全日制毕业生最高年薪80万元,最低年薪9.6万元,平均年薪20.7万元。而入学前他们的平均年薪为12.5万元。这些数字令其他人群望尘莫及。
有人将学习期间的资金投入与日后收益进行比较后得出一个大概的比率:读两年左右MBA的学费大约是其毕业后一年的收入。
无怪乎MBA会成为中国人才市场上的热点。无论是莘莘学子,或是已经拿到各种学位的在职人员,还是正在当任的“老总”,都对MBA跃跃欲试。在清华和北大的校园,常常可以看到停放着的众多高级轿车,这是那些毕业若干年、积累了相当财富的成功者,重新回到课堂学习。
MBA真是点金术吗?在人力资本投资大行其道的时代,对MBA的热望无可厚非,但慎重选择MBA,却是每一位淘金者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毕竟,这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读MBA。
MBA,门槛有多高
与传统教育不同,在商业实务中兴起的MBA教育在收费、培养、就业等诸多环节中更强调把学生当成客户,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的话来说:“MBA更像是一种个人的投资行为。”拿到MBA这个学位,不仅需要个人智力和时间的投资,金钱上的投资也足以让一般人瞠目。
MBA大概是目前中国最昂贵的学位。从准备考试开始,就有无数需要花钱的事排着队等你:资料费、辅导费、报名费、考试费、学费、答辩费……
仅学费一项,全日制的北大国际MBA的学费是9600美元,约合人民币8万元,高层管理班(EMBA)的学费高达22650美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的学费高达19.6万元人民币。2002级清华大学国际MBA的学费相对便宜,但也要8万多元人民币,这么高昂的学费远远超出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范围。直接去国外大学读MBA是比读国内的国际MBA班更加昂贵的选择。出于对国外MBA教学水平的信任,每年都有很多人出国进行深造,学费有的高达四五十万人民币。
再算一下时间成本。一年的备考时间和两年半的课程进修时间,意味着读MBA可能还会中断或丢掉前程似锦的商业生涯。弗吉尼亚大学麦克英塔尔商业学院院长卡尔·詹肖姆分析道:如果你作为本科毕业生来到华尔街,你的起点工作是分析师,而MBA毕业生的起点可能会更高些,比如合作人,但是两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同大机构及管理层的接触是多么有价值!詹肖姆认为,如果你花两年时间从事分析师的工作,并且表现很出色的话,你照样可以升迁为合作人,你的福利会和MBA毕业生的一样。你简历上的内容并不能为你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因为那要看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从长期看,用你的能力让人们折服,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在国内读MBA也面临同样的境遇。虽说国内一些大学也有在职的MBA,但你若想成为货真价实的MBA,回到学校学习更为必要。
即使出得起金钱和时间,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利就读MBA班。就读北京大学国际MBA班需要本科学历,同时也需要相当高的英语水平,因为许多课程是用英语讲授的。就读常规MBA班还需要2年至8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而就读高层管理班还需要5年以上的管理工作经验。
MBA,“汉化”后实用吗
MBA教育有其特殊性,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MBA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企业已开始向一些MBA说“不”。即便是知名院校的MBA毕业生也会遭遇求职尴尬,不得不把曾经期望的高薪要职一降再降。
西方的MBA教育诞生已将近百年,而我国从1991年试办MBA教育到结束试点正式招生,走过的路程也不过十几年,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去年,美国《金融时报》刊登了对全球工商管理课程调查的排名。此次排名主要按照三项指标进行打分,名次按总积分次序排列。这三项指标分别是:MBA毕业生的事业发展(特别是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学院整体的国际经验及学院的研究成就。我国内地的商学院没有一所进入。那么我们的MBA教育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到底是什么?
师资力量不足。就全国而言,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仍然缺乏。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主管MBA工作的杨斌博士认为,由于目前经费不足,经管学院还不能从国外一流的大学中聘请终身教授来校任教,也不可能购置非常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也不可能把我们的学生频繁地送往国外交流。南京大学商学院赵署明院长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兼职教授,他认为目前国内很多的MBA教师还不能胜任MBA的教学工作。他说,MBA教师不仅理论知识要过硬,而且实践经历也很重要。在国外,很多教师都兼任公司的“咨询顾问”,对公司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他们很鼓励师生到企业去做调研,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先进教育方式和“软”课程缺乏。与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学院相比,中国多数MBA培养院校在MBA教育方式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传授知识多,启发智慧少,课堂教学多,课外环节少,研究学术多,分享经验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继承引进多,开拓创新少,关注教学多,提供服务少等现象。案例教学虽已经普遍开展,但多数学校案例教学比重偏小,适用的教学案例资源不足。在教学内容上,许多院校比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而对培训MBA学生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所需的“软”课程和整合性课程开发不够。
就学员自身水平来说,中西差距也不小。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MBA报考者的平均年龄为29岁,最年轻的报考者年仅24岁。这意味着大多数求学者是参加工作3年到5年就来上学的,其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是很有限的。但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人才却是在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而不是从一两年MBA课程中学出来的。另外,国外许多大学对MBA入学新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要求“有雄心、有魄力、善思考,不怕挫折,不因循守旧,有不达目标绝不善罢甘休的奋斗精神”,而中国高校对MBA入学新生的考核却没有这么严格。有人指出,中国的MBA学员目前最需改进的是敬业精神。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要站得直、挺得住,面对成功和荣誉要头脑清醒,要有创造的激情;要有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学会做人,善于从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特别要吃苦耐劳,切忌纸上谈兵……从这些方面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MBA,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好MBA。
既然MBA存在泡沫化的成分,那么读MBA到底有没有用?怎样才能真正显现MBA的含金量?
MBA,理性入市
我国加入WTO后,对通晓国际经营管理知识和规则、具有较强国际沟通能力的MBA人才的需求量将有大幅增加。专家估计,到2006年,我国MBA的年需求量至少达到3.75万人,而我国目前每年仅有1万名毕业生。
那么在人才市场上,MBA最被看重的素质有哪些?
1.很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高盛(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方先生说:“在清华招的人和我们在牛津、哈佛招的人应该是在同一层次上。不仅你能在北京做业务,送你到伦敦、纽约也一样能行,你能和不同的同事、客户非常有效地进行交流,一起协作。”摩根士坦利银行的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副主管、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竺稼先生则更加形象地说:“我们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既做‘方’的事情,也能做‘圆’的事情。”
2.对于某行业有很强的专业素质。欧洲第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董事、全球市场中国主管王云峰先生声明,德意志银行并不在乎一个人的专业背景,但是前来应聘的人应该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他举例说,去年在复旦大学招了一个MBA,在全球市场的营销上很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些东西几乎是他全部自学的,有的时候这个学生都要把考官问倒。MBA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当中哪一块你最感兴趣?如果说你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你就应该钻研下去。
3.创造性的工作能力。竺稼先生认为,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得有创造力和想像力,就需要有创造性工作能力的人才。作为一个服务的行业,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和机器,要区别于别的公司,要在竞争中取胜,最大的砝码就是有创造力的人才。
4.“我要做”的决心。在招聘过程中,要信心十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一个人的实力必须加上“我要做”的决心才能把业务做好。
5.“Think as CEO”(像CEO那样考虑)的意识。尽管学的是一些CEO的东西,但是刚刚毕业的MBA到一些国际知名公司通常起点是很低的。在起点的时候不要只看到那些小小的事情,在和同事谈论的时候,在和客户商议的时候,你应该很清楚你要做的是什么,并在工作中对全局有一个思考和把握。
国际知名MBA教育专家戴启思提醒MBA热潮中的人士,选读MBA课程,必须注重课程的声誉及素质,拥有一个低水平的MBA学位所带来的坏处要甚于其所带来的好处。他建议,在选择MBA课程时,整体上可参考客观的标准,如国际认证及商学院排名榜等,进一步则可考虑课程所提供的重点训练、修读年限以及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如学生交换计划、课程设计)等因素,此外课程的授课地点及学费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当然,MBA课程好不好;还是要看毕业以后你能进什么样的企业,担任什么样的职位。这或许也就是MBA学员最终的奋斗方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