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24-10-25日转载自: 原作者:
肖邦《夜曲》:治疗神经表弱症。
莫扎特《剧场的管理人》:治疗精神忧郁症。
贝多芬《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治疗高血压。
巴哈《D小调小提举协奏曲》:治疗肠胃失调。
以上是心理医生波德斯基为不同症状的患者,开出的不同药方。
早在1930年,音乐疗法开始出现于医药界,成为一种辅助性的医疗技术。医生凭借临床经验或实证研究,发现音乐对人的症状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治疗学家亚文认为音乐包括音调、音量和节拍三部分。快的高音调会导致紧张不安,慢的低音调会带来轻松舒畅。高的音量会产生对抗外物的保护感(所以爱好吵闹的年轻人往往最缺乏安全感)。快节拍可加速心跳和血压,慢节拍会带来宁静安详。由此看来,音乐迷大可尝试自己动手“调配”一剂适合自己的音乐良方。
(瀑布摘自《青年心理》2006年第12期)
(作者:轶 名)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