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顺治帝寝宫、养心殿、御膳处是康熙西学的教室。传教士南怀仁、白晋、徐日升、张诚、闵明等,均应诏进讲。每日清晨,上驷院所备马匹将几位洋人接入大内,直至黄昏方将其送回寓所。其间康熙处理繁忙政务之余,总要和他们一起度过两三个小时。传教士们用汉语或满语讲解主要天文仪器、数学仪器的用法,讲解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化学、医学、解剖学、地理学、药理学,乃至拉丁文、西方乐理乐器、欧洲哲学、西洋绘画等。康熙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其热爱科学的强烈感情与勤奋专注的学习热忱,使传教士们惊叹不已,他们在日记和文章中崇敬地记道:
“皇上当着朝廷大臣的面,把我们教给他的几何学,大部分作了实际应用。”
“皇上告诉我们说,他已阅读过我们的讲义,为了向我们表明他已懂得这些,便用我们的图例,自己做了一般的演算。”“最后,他对于一堆谷物先做一番计算,再加丈量,然后对比函数表求得之积是否与丈量的结果相等。”
“与我们在一起达两小时,他阅读了我们用鞑靼文写出的定律,令我们解释给他听,皇上在透彻理解之后,把我们所讲亲自动笔写了一遍,竟与我们的口授相符。”
“第二条定律比第一条定律复杂难懂。皇上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推迟到第二天早上再听一遍,然后默写。此后他始终照此进行。”
“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他不喜欢好吃懒做,常常是起早贪黑。尽管我们谨慎地早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经做过的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康熙酷爱数学。
他下令,将已被利玛窦译成汉文的欧几里德《几何原理》译成满文;将传教士进讲法国数学家巴蒂《理论与应用几何学》的满文讲义译成汉文。他亲撰序文,亲自审校,亲自验证两书差别,命人在皇城内用满汉两种文字印刷成书,发行全国。
他打得一手好算盘,比西法运算还快。他能熟练地用对数运算习题,用对数表分析三角。还多次向学臣、后为著名数学家的陈厚耀等,讲解开方法、定位法、虚拟法、借根法等西洋数学知识,并亲自将几何原理教给了一位他所钟爱的皇子。
康熙三十一年,他更在金銮宝殿为群臣用数学知识一一验算太极图。他还测算正午日影所到之处,命人取日晷表放于乾清门外、太阳地中,群臣候至正午,果见日影与康熙所作标志互相吻合,再拜,舞蹈,山呼万岁……俨然是举办了一次御前数学讲座。
康熙注重应用科学。
他掌握了比例规、大半圆仪、照准仪、象限仪、水平仪、罗盘仪、天文钟等测量、观测仪器的全部操作方法,“令人难以置信地深切注意而且细心地从事这些研究工作”。
他命人将一些精妙的天文仪器搬进他的内室,安放在御座两旁,经常用它们在御花园内观测日食、月食和不断变化的行星、星系。即便外出巡幸,也常令内廷人员背负这些沉重的仪器跟随左右。6次南巡,他沿途亲自用水平仪测量湖河水位,山地距离,用坚实可靠的资料,正确指导了治河工程,并将用数学计算河水流量的方法教给河臣。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抢先占据军事要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除传教士进献的科学仪器外,他还谕令制作其他仪器。今北京古天象台8件巨大天文仪器中的6件,都是康熙时期吸收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结合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制作的。
他又谕令传教士在宫中用化学方法试制西药,特为之建立了配有全套白银实验用具的实验室;谕令用金银制成旅行药壶,巡行时将西药试剂赐给随驾人等。
康熙重视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应用。
平三藩时,他命南怀仁以西方“制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南怀仁造出了多种类型的火炮,在卢沟桥炮场演放,他屡次亲临视察,演放最长的一次达3个月,共发实弹2.1万余枚,有的火炮连发三四百枚完好无损。
平定准噶尔之后,他邀请传教士雷孝思、杜德美、白晋等协助,由何国宗、明安图等中国学者参加研究,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方经纬度测绘方法,绘制第一部详细的全国地图。经过10年的努力,采用包括“太阳午正高弧定纬度法”等测绘方法,实地勘测各省,用“梯形投影法”、以1∶140万比例尺精心绘制,中国地图绘制史上的空前巨作《皇舆全览图》诞生了。200年后,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称它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
对于西方科技的学习和应用,开阔了康熙的眼界,打开了康熙的思路,使他具有了自然科学家的眼光和头脑。
康熙曾亲自培育出色如丹砂、一岁两熟的“御稻种”。
康熙二十年左右六月的一天,康熙发现丰泽园稻田中有一棵稻谷高出众稻之上,谷粒已经成熟,于是将其收藏作种,年年反复试验选种,再试验,再选种,培育出了一个新的优良稻种。而后扩大范围,在北京、承德试种。10年以后,向群臣公布。又经过20余年的试验和培育,始向江南推广。
康熙曾亲自组织了大规模的气象研究工作,他在北京设立若干气象站,并要求各省逐日逐月作气象记录,按期上报,经常进行综合比较。自康熙朝开始积累的浩瀚的气象资料,成为今天气象史研究的巨大宝库。
康熙在6次南巡、3次西征、多次视察东北的过程中,均亲自调查研究当地地形、地貌及农作物,并作详细记录。他记录了途中用仪器测量一些地区方位、高低、远近的情况;记录了他在瀚海沙漠发现“螺蚌甲”而推测该地曾经是海洋的地理变迁;记录了他发现木化石和鱼化石的确切地点和对该化石的详细描述等等。
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
链接:康熙(1654-1722),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即位,年号康熙。亲政后,智捕鳌拜,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发展生产,加强皇权,平定三藩,平噶尔丹,驱逐沙俄,巩固一统;精于儒学,对算学、水利、测量亦多造诣;设馆纂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奠定了 “康乾盛世”的基础。
(孙丽华摘自《原来康熙》,重庆出版社)
(作者:张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