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这是个古朴的小山村,层次有致的田舍掩映在苍翠的林木之中。出村有一条路,长约10里通邻村,这是古时的官道,南50里通洛阳,北30里抵黄河,是连接黄河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60多个村庄的50000多村民都需要走这条小路。
  60年前,这条路是条繁盛的“罗马大道”,拉水的牛车、赶路的商人、推独轮车的苦力都走这条路。解放后黄河公路大桥建了起来,从孟津到洛阳,也修了条公路。而这条隐藏在山间的土路,还是“穷人”们的必走之路,这条路仍是通往洛阳和黄河北最近的路,而去公路也要绕十几里,坐车还要花钱的。
  这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路面不到1米宽,路两边杂草丛生,整条路被丘陵环绕,村头路的一端是50米长的陡坡。
  1949年,村里有了各种热闹时,60岁的老人许三默默地为自己选了一件事:修路。这条“官道”,也历经了战争创伤,人走得蹦着走。他想解放了,这条路就得修好。他每天都推辆独轮车,上面放着镢头铁锨和铁锤钢钎,从村头修起,缺的补上,陷的填上,挖好水沟栽上树,再一步一步地铺石条垫石子。他不要人帮忙,说这条路他包了,保证天天好走,别的人就去忙别的事吧,能解放不容易,好日子要大家一起努力。后来村长要给他工分,他不要,他说啥事都要报酬,还叫啥新社会!饿死人的那3年,他还是天天修路,谁也劝不住,6次饿倒在路上,家人全给他跪下了,说你就停停吧,天都不让人活了,一条路能咋?他缓过劲来就吼:“修路就是孝天!谁说天不让人活了?”就在第一场大雨降临的那天,74岁的许三在挖渠排水时,突然从陡坡上滚了下去,腿摔断了,第三天去世。
  就在许三下葬后的第二天,65岁的老人许来来到许三家里,对许三的遗像说了句:“老哥,我接你的班来了!”说了就出屋,推了许三的独轮车就走,修路。
  许来是个乐观的老人,也很倔。他天天修路,路边还放着一个收音机。老人一边修路一边听着收音机,高兴的时候,还会喊上两嗓子。家里都很生气,因为,他连最忙的时候也不帮家里了,修路成了专职。他也气,不回家吃饭。家里还得送饭给他,不笑着给他,他还不吃。后来村上各家都不断地给他家送点儿小东小西,家里人觉出了人心的温暖,有时还跑去帮老人干。“文革”时,村里天天斗人,家人劝他别再修了,社会都乱成啥了,修不出啥功果!许来吼:“地乱天不乱!我为的是儿孙后代!”
  1978年,80岁的许来老人就在路边坐着走了,笑着,身边的小收音机还欢唱着。
  这次的接班更干脆,就在人们抬许来的尸体回村时,62岁的老人许运民推了那独轮车就回家了。第二天早上,修路的老人就是许运民了。
  许运民老人一直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回到老家。他在家里是一家之主,家里倒没人敢说什么,但他干农活少,修路这事儿对他来说就是最苦的了。两个老人已做出了规矩,不让人帮忙,他也不能让人帮忙。补路、挖渠、铺石,如果碰到大暴雨,路面就会冲出几米深的沟,有时一条沟就得填几天;把所有的沟都填满后,再用铁锨使劲拍拍,把土夯实;最后,还要挖一条排水渠,将路面上的水排出去,通修一遍让人走,回头再一步接一步铺石头。
  时代不同了,阻力更大了。村里有人在城里发财了,人心都变成呱呱鸡上南坡咯咕咯(各顾各)了,义务修路就成了奇怪之事。许运民的家一直发不起来,老妻弱子,老守田园,窖里的萝卜,长不粗发不大,他算是家里唯一一个能干点儿来钱营生的人了。儿子怄气,妻子跪求,他吼:“我是路老三,大哥二哥能修到死,我也能!”2000年,各家自愿,村长出面,将5万元送到许运民家,说此路大家走,大家帮不上人场就帮个钱场!许运民一下子就火了:“我家没饿死人!这条路只能是穷人走的小道,穿山过沟没啥开发余地,要钱干啥?拿走!”
  不久,84岁的许运民老人也走了。
  这回接班的是70岁的老人陈光。他推那辆独轮车时一句话也没说,低着头推了就走,好像怕人笑话似的。村人都默默地看着他,不少人都流泪了。他是村里最穷的一个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在外打工,他身体不好,在家闲着。如今,修路好像少了许多理由,不是过去那种做好事人人理解的年代了。再说,富了的人家都不走这条路了,自家有车,绕一绕走大路也很好的。这条路只有穷人走了,起早赶集卖个鸡蛋呀什么的,省几元钱车票罢了。但有人走就得修。
  陈光和三位老哥的心是一样的,保证这条路天天能走,并一步一步地铺石头,10里路也就快铺好了,然后还要铺别的村辖区的路,一直铺进城里,穷人的日子就会好过一点儿,至少可以骑带筐的自行车进城做小买卖了。80里路,再有个二三百年也就铺通了!
  现在,陈光已修路6年了。村里的景况和他想的一样,富的更富了,穷的还穷着,路不自修。而且,后面接班修路的村人已排上了队,56岁的许万全,51岁的许根发,42岁的张全义,35岁的王帆……已“挂号”38名。
  这是一个难以张扬的故事,这是一条并无巨大前景的小路,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心灵约定。4个老人,也许还有二三百年的几十个老人,他们铺的不是一条小路,而是一种经福历劫都执著不改的善良与坚韧,一种支撑世道人心永不颠覆的根与柱,一条从天堂通往天堂的为人之道!
(作者:狴 月)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