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十年征衣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我要说,历史是任人酿的酒,其中滋味需要去品,每个人品出来的滋味或许各有不同。
  曾国藩一生征战,功勋显赫,能文能武,且有慧眼识人之能。他不但驭下有术,更能与君斗法,一生充满传奇。其以理学大师、中兴名臣被定格在历史的册簿上,在当时,更称得上是一位特殊的外交家。
  征衣似雪。我们来看看十多年间曾国藩的遭际。
  一身多病:曾国藩可以说是一个老病号。道光二十年六月,他在京城参加散馆考试半年后就得过一场肺病,肺病在当时几乎无救,幸遇名医,才死里逃生。后又得牛皮癣,此病最是顽固、难医,自道光二十五年开始得此病,几乎终生伴随着他,虽然吃药不断,然一旦情绪有变化,此病即行复发。因而,每当军事不利,曾国藩身上便奇痒难耐,以至于搔得全身上下出血不止,而痒不能止,痛苦万分,只觉“无生人之乐”。他同时还患耳鸣症。耳鸣症源于肝和肾的毛病。自咸丰七年丁父忧时,年不到五十,便开始视力模糊,寸大的字都看不清。他自己屡次提到身体虚弱,不能苦思久坐,再后来还吐过血。最后大概死于中风。
  两大爱好:曾氏年轻时有两大爱好,下围棋和吸水烟。下围棋太耗时,影响读书,曾氏曾下决心要戒掉。然而在十年征战中,不仅没有戒掉,反而几乎每天一局,就是战事极不顺时,也照下不误,成为他一生唯一的娱乐活动。吸水烟却真的戒掉了。
  两度丁忧:十年间,先是母亲去世,回乡守丧。然而未及一半,他的天生对头就出现了,广西事发,被迫墨绖从戎,以一个文弱书生而受命大将出征。而后父亲去世,朝廷仅准假三个月回乡料理丧事,却再次夺情。两次丧亲,两次夺情,使得为人子的曾国藩未能一守孝道。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天大的事,不孝是莫大的罪名,同时孝也是中国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为人子者的最大情结。不能尽孝是曾氏一生莫大的遗憾。
  两失兄弟:十年间,曾氏四兄弟均征战于沙场,各自统率一支军队,日夜操劳。劳苦不说,先是六弟曾国华战死疆场,继而幼弟曾国葆病死军前,不仅使曾氏丧失了两员得力大将,也严重地挫伤了曾氏的心。须知曾氏的兄弟情谊,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祸不单行:同样给曾氏带来感伤的还有他子女的不幸。曾氏长女纪静,嫁了个纨绔子弟,嫖娼、醉酒不说,还不敬岳父,私取公款。纪静在夫家受尽冷落,年仅二十九岁就死了。二女纪耀,终生未育,三十九岁病逝于法国。三女纪琛,丈夫是罗泽南的公子,也是一个没有本事,只知吃喝玩乐的少爷,而且婆婆太厉害,纪琛深畏之。有劣夫有恶婆,可以想见此女的命运。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纪琛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儿子,在南京被炮声惊吓而死。四女纪纯的丈夫身体差,二十一岁就死了,留下孤儿寡母,家境艰难,纪纯也只活了三十五岁。五女早夭,唯有六女纪芬命好,活过九十,五世同堂。自家女儿如此不幸,怎么能不给做父亲的平添许多辛酸和打击?
  几次自杀:十年征衣,几度自杀,这对于一个行军统帅来说是多么无奈,我们无法想象。一次是在靖港之役大败,这是曾氏出师不久,湘军训练不足的结果。原本颇有大志的他,目睹湘军惨败,欲投水自杀,被人阻止;一次是在湖口一役,曾氏坐镇指挥湘军水师,被罗大纲偷袭,座船都被太平军夺去,情势十分危急,他不得已跳进了冰冷的江水,幸被部下救起;还有一次就是在祁门困守之时,他料知难免一死,立下遗嘱,准备随时自杀。好在围困祁门的李秀成胆小,自行撤退,才又躲过了一劫。
  友逝敌增:曾国藩晚年自述一生朋友不多。十年之间,先是恩师胡文镕、爱将塔齐布,继而是罗泽南、李续宾、胡林翼,等等,这些与他共患难的人先后战死沙场,使他丧失了赖以支撑的几支关键力量。他的朋友中,李元度应该算是能与他共生死的,在江西最艰难的时候,李元度一直陪在他身边。然而,他派李元度守徽州,才守了一天李就落荒而逃,这一逃竟不是逃归曾氏大营,却投向曾氏的政敌何桂清去了。这对曾氏来说又是一个莫大的打击,故此后,曾氏数次参劾李元度,后人只说曾氏不是,其实有谁理解他的心思?左宗棠也应算是他的朋友。刚出师的时候,左在湖南,尽心为曾氏募集军饷,鼎力支持。然而后来曾氏父丧,不待圣旨即行回家,第一个站出来骂的便是左宗棠。曾国藩胞弟曾国荃攻下南京洪秀全的老巢,不慎让幼天王逃走,第一个上表朝廷的也是左宗棠。这几件事无疑也在曾氏的心上插了几刀。人生莫大的悲哀就在于朋友的离心离德。
  十年一妾:作为一个湘军统帅,曾氏十余年间征战沙场,他的对头洪秀全正在南京城里享受着88个美女的轮番侍候,而曾氏十年间仅仅娶得一妾。他的正室欧阳夫人长年待在湘乡老家,无法照顾起居。娶此一妾,尚是曾氏疾病缠身,特别是牛皮癣复发,奇痒难耐,身边急需有个人料理之际。然而,不幸的是,此女仅仅伴随曾氏一年半,其间大半还在生病,很快就死去了。
  几大恶名:十年征衣,为曾氏换来了什么?在出征太平军之前,曾国藩就已经是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十年之后,直到江南形势大变,才得以实授两江总督。最后终于位极人臣,列汉臣第一,大红大紫,然而还来不及享受这一盛名,就遇上平捻挫折、天津教案,将自己一生功名折损许多。他死后得封侯,谥“文正”,也算是善终了。然而,十年间恶名几乎一直伴随着他。在组建湘军不久,因为斩杀了十来个抢米行、被疑为会党分子的平民,被人称为“曾剃头”;当湘军正盛之际,就有臣子要陷他于万劫不复之地,对皇帝说什么一个汉人,一个在野之人,振臂一呼而天下应,这恐怕不是皇帝之福啊。
  好在历史选择了曾国藩。十余年间,尽管战场硝烟不散,随时命悬一线,谣言和指责纷至沓来,曾氏却在这些年间,留下了一部日记(从第二次出山起至去世前一天从未中断)、一部家书(被后世当做家教教材)、一个文派(湘乡派)、一种精神(湘军精神,敢打硬仗,确立了湖湘文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开创了一个运动(洋务运动)……
  (杨 峰摘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历史给谁来酿酒》一书,李 晨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