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美国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逛街。在一个百货商场里,我刚转过一个衣服架子,看到一位成年男子蹲在那里,两手抓着一个小女孩的两只小胳膊,正在讲:
“爸爸不是跟你说过,小孩子在商店里不许……”
小女孩眼泪汪汪的,一副不太情愿挨训,却也知道自己错了的表情,大概刚才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吧,我没有往下细听,可是对美国父母及时管教子女的举动倒是印象深刻。而且,即使在这种时候,他们也注意让开通道,不妨碍其他顾客行走和购物。
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我确实发现大多数儿童又活泼又有礼貌。我就留了心,注意看他们日常的生活。有一天,路过一个小学校门口,正赶上小学生们放学往外走。有一个男孩子,看见妈妈来接,立刻向妈妈跑过去,腿上像装了弹簧似的轻快。可是他在人群里这么一跑,很容易撞到其他人,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男孩子的母亲马上摆手,告诉他不要跑,孩子来到了她跟前,她两手虚推,示意孩子退到刚才起跑的地方,“大步走,大步走过来。”母亲强调着。男孩照母亲说的重新做了一遍,母子二人才有说有笑地上路回家。整个过程没有喝斥,没有任何人监督,俩人做得自觉自愿,都表现出非常的克制和耐心。母亲在心平气和中向孩子传授一个重要的礼仪:在任何地方,都要遵守秩序,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公德心。
这些父母教子有方,那么有没有不肯顺从的孩子呢?不用问,一定是有的,我见过这么一桩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因为要搭公司一位女同事的车,所以稍早一点出门,先乘了一小段公车,然后再步行到女同事家去。那天天很冷,我从车站走到住宅区里同事家门口,顶多才十分钟,可我觉得身上都冻透了。
他们家已经给我留了门。女同事还在梳洗,她七岁的儿子已在桌边吃早点,她的丈夫正在厨房里忙着。我知道他有一家自己的企业,是个很能干,同时又很顾家的男人。他先很随和地向我打了招呼,然后顺手给我倒了杯咖啡,让我随便坐,稍等一会儿。
这时候,他们四岁半的小女儿梅格跑进厨房来,四肢并用地爬上椅子,开始吃她的早餐。她穿着一条夏天穿的泡泡纱小裙子,漂漂亮亮的。
这时,那位父亲看见,就问:“你怎么穿这条裙子呀?”
小女儿说:“我要穿。”
“妈妈知道吗?”
“我要穿。”
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把眼睛“放”在一本杂志上,耳朵可听着他们父女对话。
父亲很有耐心地坐在孩子旁边:“今天很冷,不能穿这么薄的裙子去学校。”
“为什么不能?”
“这是夏天的衣服。”
“妈妈也穿裙子。”
“妈妈穿的是冬天的裙子。要穿裙子可以,去换一件暖和的再来。”
“我不。”
“外面很冷呢!”
“我不怕。”
“……去换衣服。而且出门时还要穿你的厚大衣。”
“不要穿大衣……”
“……听话……”
“我就穿这个。”
“梅格!”
“不嘛……”
父亲还在轻声慢语地劝,小梅格先不耐烦了,她“当啷”一声把勺子摔在碗里。
我突然觉得动静不对,抬眼一看,只见那父亲已经站起身,把梅格横抱在手里。
“你说不怕冷吗,那么你去试试看!”
说着,他一脚踢开后门,把小女孩杵在台阶下,回来就插了门。看来他也动了怒。
小女孩尖叫着扑到门上,因为进不了屋,又急又怕,就大声地哭喊起来。
我惊得把杂志丢出老远。我知道在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外人最好不要插嘴。可是天哪,她这么小,那光着的小胳膊小腿,在这么冷的露天地里,要冻坏的呀。
孩子的父亲向我表示抱歉,告诉我不必紧张。同时,也制止了我去放梅格进房间的冲动。
我的女同事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那父亲没有说话,倒是她儿子前前后后讲了一遍经过,女同事在了解情况后,并没有因为心疼孩子就责怪丈夫,她只是沉默了一会儿,就回到卧室里,拿了一条大浴巾,然后安静地等在一边。
门外孩子的哭声已经低下去了。那父亲去打开了门,女同事过去用毛巾包住她。小丫头又冷又吓,已经面青唇白,软软地由母亲抱着回房间里重新沐浴换衣。别看她小,很显然,她明白母亲爱她,这一次却并不支持她,所以她虽然有意躲避父亲,却也没有向母亲再撒娇。
孩子的父亲身子僵僵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胡乱拿一件什么,挪个地方放下。看得出来,他更心疼,只是没有表露罢了。
到了这会儿,我才喘过一口气,可就是不知说什么好。
后来,女同事坚持照常由父亲送两个孩子去学校,和每天一样,没有改变。她自己则按原计划,与我一道去开会。
一路上,大概为了缓和气氛,她讲了好多父女俩的趣事。我呢,似听非听的。我在想,要是换了我,看到孩子穿得少,一定没有耐心细细告诉她哪件是冬天的衣服,哪件该穿,哪件不该穿,结果孩子下次还是分不清;我也许会自己拿件厚衣服来,强给孩子换上,孩子照样还是要哭这么一场,可是哭过了,不一定记得住为什么。但是真让我把孩子推到冰天雪地里冻这么一遭,自问又难办到。
说实话,我最佩服的还是我的这个女同事。她作为母亲,能够如此镇静,并不容易。如果她一时冲动,斥责丈夫,或径自去打开门,她的孩子们很可能在下一次就变得更加骄横,有恃无恐。而她无言地站在丈夫一边,坚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真是需要有几分“定力”才行呢!
我就这么胡思乱想地过了一天。
后来呢,并没见那小女孩生病发烧。
再后来呢,那孩子比任何时候都“黏”她爸爸,他们一起玩球,一起做游戏,一起吃冷饮,而且高高兴兴逢人便说:“I am dady ’s little girl(我是爸爸的小女孩)!”
(程东摘自《八小时以外》)
(作者:温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