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上的展览

  现年24岁的美国小伙子凯文·康诺利,1985年8月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海伦娜,现就读于蒙大拿州立大学,学习电影和摄影。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他的成长经历可能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康诺利生下来就没有下肢,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新生儿异常。除没有双腿外,他比一般人健康得多,尤其是那宽厚的肩膀和结实的手臂。
  康诺利生性顽强,年幼时就拒绝使用义肢,他的代步工具是一个类似滑板的圆形装置,可以平稳地托起他的身体,并在行动时起保护作用。康诺利戏称这个装置是他的“靴子”,这双“靴子”有两大功用:第一,它就是一双鞋,一双十分实用的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拍照过程中帮助他调整姿势。在“靴子”内侧,康诺利还注明了一行字:别拿走它,尤其当你是一名中年妇女时。因为有一次,康诺利滑冰时,他把“靴子”脱下来放到一边,两名中年妇女误以为这是个可以用来浇花的水壶,差点把它拿走。
  虽然生来残疾,康诺利却非常喜欢也擅长运动。初中时,他曾3次在美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冠。他还酷爱自由滑雪,2006年夏天,康诺利获得了一枚滑雪极限运动的银牌。当时他正好要去新西兰做两周的交换生,于是他用所有的奖金买了机票。在新西兰停留两周后,又先后去了东京、吉隆坡、巴黎、布拉格、苏黎世等地,最后回到学校。每到一地,他都乘着滑板在街道上往来穿梭。有一次,他实在厌倦了无时无刻不伴随他的惊异的目光和背后的窃窃私语,心情糟透了,干脆拿起相机从镜头里向外看,正巧跟一个男人盯着他的目光相遇,于是一张与众不同的照片诞生了。自此以后,康诺利就不停地拍摄别人第一次看到他时的表情。
  他每天拍摄四五个小时,大约上百张图片。康诺利把相机绑在手腕上,镜头放得很低,几乎接近滑板边缘,再用一根带子把相机拴在腰上。镜头几乎贴着滑板,用另一只手做支撑滑行。他没法取景,只能凭直觉来按快门。由于身体的原因,所拍摄的照片一般都是仰视效果。一年多来他拍摄了在各地遭遇的各种目光,一共3.2万张照片,积攒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感受了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
  很显然,手拿相机坐在滑板上的康诺利对各地人而言,绝对是个视觉刺激,他们在脑海中编织着关于康诺利身世的各种故事。在乌克兰,有人认为他是乞丐,往他手里或背包中塞钱。在罗马尼亚,当地人把他当做流浪的吉卜赛人,他去农贸市场买菜时,花不出去一分钱,离开时却背了一大袋西红柿、洋葱,手里还有一把钞票。在萨拉热窝这个饱经战火洗礼的地方,许多人猜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康诺利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被炸伤了。2007年8月,康诺利在返回美国的途中,又被认为是一名从伊拉克战场归来的伤残兵。
  2007年秋天,康诺利在蒙大拿州举办了首次个人摄影展——《滑板上的展览》,所有照片只拍摄了一个主题——“当人们见到我时,那一瞬间的表情”。在他看来,每个人的目光背后都有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背景。除表情和眼神外,这是让康诺利最着迷的。所到之处,他都用相机拍下人们对他的“注目礼”,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比较不同文化,了解不同民情。他说:“当地人会把我想象成某个人物,人们所构思出来的关于我的经历真是千差万别。”康诺利丝毫不介意别人的好奇。“你有女朋友吗?”“你怎么上厕所?”对前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他在新西兰做交换生时就得到了一个女孩的芳心。而面对诸如上厕所这样的问题,他会笑着说:“跟所有男人一样啊!”
  因为康诺利上肢的损耗是一般人的两倍,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有隐隐的担忧:“我也不知道还能像这样前进多久,或许10年后,我就不能像现在这样用它们了。所以我不能停下来,真希望我在30岁时能做完现在想做的事情,并且找到自己未来的事业。”康诺利打算大学毕业后再到海外拍照,甚至会到战乱的地方,用自己独特的视野拍摄人性真实的一面。
  (尹 慧摘自《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7月A)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