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美元宝贝

  独一无二的自我介绍
  新学期,我终于算是堂堂正正开始和美国当地学生一起上课了。因为是新的专业,不同的语言,第一周上课轮到我作自我介绍时,我居然开始浑身发抖……那真是很尴尬也很难忘的一次经历。其实表现如此失常也不能全怪我,美国的学生实在是太有个性了,有个性得让任何一个外国人都会有些无所适从。
  在上周第一节普通心理学课上,每个同学的自我介绍中必须提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是什么。在讲台前介绍完后,老师还要拿他的数码相机给这人拍张照片,说是这样就能把名字和长相联系起来记了。
  我决定先听前排同学怎么说,可是不听还好,听了后就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地方了……
  有个金发小女生说:“我独一无二的地方是可以用舌尖舔到鼻子。”于是全班哗然,教授、学生都让她做出来,她居然还真做到了!
  接着一个黑人男生说:“我独一无二的地方是可以吃火。”这下全班可就炸开了锅,都嚷着让他表演。他推说教室的火警器会响,于是就有学生立马起身关了火警器;他又说可能会引起火灾烧了教室,教授说:“那刚好,反正这间教室也有年代了,烧了正好盖新的……”反正眼看也推不掉了,黑人男生就说:“好吧,那谁有纸,立马,一张点燃的纸递到了他眼前!于是,当着全班人的面,这个黑人男生就把燃着的纸塞进了嘴里,直到老师拿着数码相机给他拍照时,那张纸还在他嘴里冒着烟……
  经济中的道德问题
  经历了那么鲜活的第一节课,第二节课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这节课上我们开始涉及专业知识,在讨论“大多数人会迫于权威去伤害别人”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认为此命题错误,于是教授给出了这样一个情境:“有天你开车去西校区,偌大的停车场只有一个停车位了,正当你要停下来时,有个男生也开车过来了,他说他现在要马上去考本学期最后一门试,如果错过的话他这学期就白学了,他的大学生活也会就此结束。而你,还有三个小时才开课。这时你会不会把停车位让给他?”所有同学都举了手,包括没有车的我。教授接着说:“可是这时我出现了,手里拿着崭新的5美元钞票,对你说:‘只要你把车停在那里,这5美元就归你了。’谁会把车停下来?”有三个同学举了手。教授又说:“好,同样的情境,这时我从钱包里掏出了100美元,要求你不要把车位给那个男生,谁会要这100美元?”四个学生举了手,有几个还解释道:“拿了钱,停了我的车,我完全可以替这个男生把车开到校外收费停车场去停,反正100美元交了停车费还会剩好多……”教授听罢继续道:“同样的情境,但这次,我提着一行李包的钞票,有1000美元,由崭新的1美元组成,要求你不要把车位让给那个男生,谁会要这笔钱?”一半学生举了手,还大叫:“我连我的车都不要了,还管它什么停车位……”教授继续加了价:“同样的情境,可这次,我从你们身边的灌木丛跳出来,怀抱着由崭新的1美元组成的1万美元钞票的行李包,要求你不要把停车位给那个男生,好,这个班上有多少人不准备要这笔钱?”这时有学生发问道:“教授,这时我们会怀疑你这么大一笔钱是不是从正当渠道来的!”“是啊,不就一个停车位,你出这么高的价,那笔钱一定有问题!”有人附和道。教授赶紧解释:“我们现在只是在讨论一个心理学现象,你们的质疑已超出了命题范围。现在假设这笔钱绝对合法,班上有没有人不会要?”我举起了手,我旁边的女生也举起了手,但这时教授看着我的眼睛说:“好,同样的情境,但我出价100万美元,有没有人不要?”我再次举起了手。教授看了我一眼,讨论似乎也在这时结束了,然后教授给出结论:“在这个情境中,随着钱的数目的加大,此命题涉及的道德问题就愈加广泛深刻,而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可以被一定数目的金钱收买。”
  文化与价值观
  “再来一个例子,”教授继续说道,“有一天,有两个便衣拿着枪指着你的脑袋说,他们知道你认识一些基督徒,而你必须告诉他们10个教徒的名字,否则就对着你的脑袋开枪,你会告诉他们吗?”班上的同学几乎清一色地回答:“肯定会说了!”这道题教授没有采取举手的回答方式,但我想,透过我看他的眼神,他应该看得出我的答案:死都不会说!
  我想,这也许是文化的差异吧。传统的价值观让我做出的选择是,为了别人的正当利益可以无条件地牺牲自己。而我绝大多数可爱的美国同学则是尽可能地想双赢,如果不行,他们则尽量保全自己。我不知道我的美国同学和教授会怎样看待我的这种价值观:鄙视?不解?或仅仅是表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可我却为我体内这种纯朴耿直的文化根源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课毕,因为要问教授一些有关课业的事情,我留了下来。教授耐心地解答完我的疑问后,突然又提到了课上的那道讨论题,出乎我的意料,他说:“你也看见了,在座的大多数美国学生都会在最后做出拿钱的决定。但我要谢谢你,谢谢你直到最后都没有做出同样的决定,哪怕那是100万美元。我感谢你的坚持,也很钦佩你的决定。”面对教授诚恳的眼神,我先是愕然,接着便答道:“因为我是中国人,那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钦佩你们的文化。”教授接着答道。
  那晚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爸爸妈妈自幼灌输给我的思想:“人们总是试图从语言、历史、地理、哲学、政治等方面去了解、研究、学习另一个群体,认为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不通过这样的学习就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岂不知这个世界上,不论哪个群体,不论彼此之间有多么的不同,那些最根本的、人性的东西,例如真、善、美,则是永远不变的,永远相通的,永远被人们追求、喜爱、钦佩的。”难怪我每次带回家的无论是哪国的朋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成了爸爸妈妈的朋友。其实,我那不会英语、没有学过西班牙语的爸爸妈妈才真正掌握了人类共通的“世界语言”。他们是两个天才,而我,则是他们塑造出来的“百万美元宝贝”。
  (苏 生摘自《年轻人》)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