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荷斌先是夺得了宝马方程式亚洲锦标赛的总冠军,接着他又成为第一位成功测试F1赛车的华人。短暂的时间里,董荷斌就成为中国车坛最响亮的名字,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年轻人的谈资
中国面孔荷兰表情
较之许多体育项目,赛车无疑离大众生活更远一些。通常我们多是通过电视观赏到有关赛车的些许信息。封闭的赛车道,风驰电掣的速度,堆叠、冲撞、翻滚……在一般人的眼中,赛车是相当危险的运动,那赛车手即便不个个胆气如武松,也一定是非比寻常的玩命三郎……
这一点在董荷斌身上没有印证。没有任何虎气,倒反有几分文气。普通的棉服帽衫,黝黑的寸头,黑白分明的眼睛,略呈橄榄色的皮肤,坐在星巴克里并不显眼,就是一个帅气的中国小伙儿。然而这个“中国小伙儿”却不会说汉语,通过翻译,他用英语跟我们交流。
董荷斌的祖父祖母是第一批去荷兰的温州移民。26年前,他的父母也从温州到了荷兰。他们住在鹿特丹附近一个叫威尔浦的小镇上,以开中国餐馆为生。
1982年,董荷斌出世。“荷”代表荷兰,“斌”取文武双全之意,作为家中的长子,“董荷斌”的名字寄托了父母的无限希望。
经营餐馆很是忙碌,董家夫妇很少有时间来管自己的孩子。值得欣慰的是,小荷斌很乖,一直非常听话。3岁,小荷斌该上幼儿园时,父母把他寄养到了邻居布尔斯肯夫妇家。布尔斯肯夫妇开着一家快餐店,虽然不算很富裕,但至少生活比较清闲。夫妇俩没有孩子,所以特别喜欢这个中国小男孩。
3岁前,董荷斌随父母说温州话;寄养到邻居家后,乡音便渐去渐远了。到今天,他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法语、德语与荷兰语,此外还会一点拉丁语。“我英语学了七年,法语与德语各学了四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学的。我不是什么语言天才,因为每个荷兰人都或多或少地掌握几门外语。”董荷斌说。
所以董荷斌除了外貌,思维、举止、语言,都纯粹是一个荷兰人。这与他从小在“荷兰爸爸”家长大有很大关系。直到现在,董荷斌回老家威尔浦,还是住在布尔斯肯家。
拿速度跟金钱飙劲
董荷斌喜爱机械运动,最早是他的母亲发现的。董荷斌4岁过生日时,母亲为其买了一个大孩子玩的帆船。结果,董荷斌将这个帆船拆散,然后自己再组装起来。这个常人难有的表现,让母亲记忆深刻。从那一刻开始,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
董荷斌最早的运动技能显现在速滑上。他生长在寒冷的荷兰,滑冰技术很不错,曾赢得过地区跑道速滑亚军。
12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董荷斌开了一次卡丁车,他顿时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他开始磨他的父母,反反复复要开卡丁车。母亲让他在速滑和赛车中作选择,儿子选择了后者。
母亲经不住儿子的恳求,在董荷斌14岁那年,家里终于出资为他买回了一辆卡丁车,“那是个春天,那是辆红色的卡丁车。”董荷斌沉浸在回忆中,他的心也像春天的万物一样跃跃欲试。
飞驰成为这个少年在校园之外的全部内容,赛道很快丈量出了他赛车方面的过人天赋。14岁那年,董荷斌第一次参加当地的卡丁车赛,一举夺得第三名。初战告捷,给了董荷斌无限鼓舞。接下来,他到城里参加比赛,到全国参加比赛,到国外参加比赛,路越走越远,成绩也越来越好。
赛车是一项昂贵的运动,一般开卡丁车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而董荷斌的父母开一个普通的餐馆,并不很富有。在一帮开卡丁车的孩子中,董荷斌的家庭最普通,通常别人家给孩子的比赛训练费用都超出董荷斌的两三倍。但从开上卡丁车那天起,董荷斌就学会了精打细算,别人用软轮胎一个周末就磨坏了,他就选用硬轮胎,虽然效果差一些,但是能用一个月。“我不跟你比轮胎,我跟你比速度!” 家庭背景的差距不但没让董荷斌自卑,相反,却刺激他更加要强,他用好的成绩征服其他对手。
从14岁到18岁,短短四年,董荷斌的卡丁车技术突飞猛进。但是囿于经济原因,他参加的比赛还是不多。18岁后,他开始尝试一些方程式赛车。2001年,董荷斌参加了福特方程式比赛。2002年,他参加了宝马方程式赛葡萄牙站的比赛,取得第二名的成绩。由于表现出色,一些车队或是俱乐部都减免了他的许多费用。应该说,他的父母除了替他买了一辆赛车与一辆拖赛车的房车外,就没花多少钱。
董荷斌并没有因赛车而耽误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一所最好的重点高中。2002年,通过全国联考,董荷斌成了一名大学生,同时学习法律和经济两个专业。荷斌说,他对法律和经济很感兴趣,如果不是赛车,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律师或经济学家。
但赛车一寸一寸地占据了他的全部头脑,律师或经济学家也不得不让位。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从事自己最热爱的事业,成为董荷斌人生的第一要义。所以,在读了一年大学以后,董荷斌毅然作出停学决定。同学和老师都纷纷支持他去搏击自己的理想,并友善地表示:如果不成,再回来和我们一起读书吧。
对危险的不同解读
在一般人眼里,赛车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但董荷斌说,其实赛车还是挺安全的。他的父母也担心过他,尤其妈妈,但在看了他的几次赛车之后,基本上就放心了。实际上,赛车和赛道都是很安全的,为了安全起见做了很多防护措施,比如赛道留了很多空余地,还有废轮胎堆的防护墙、防护网,在赛道外面随时有救护车、医生在候着,一旦出事,会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护。另外车手的赛服全部是防火的,从内衣、外衣到袜子和鞋全部是特制的。赛车里面也有消防栓。越来越多的防护措施都在保护运动员本身。
当然,如果说危险,任何事情都有危险,踢球还会把腿踢折了,赛车这种极速的比赛当然会有受伤。不过,他从开卡丁车到现在只有过两次小碰撞。一次,卡丁车被另一辆车撞到右边,右手挫伤,没有骨折,但还是用夹板固定了一下。可是到第三天,为了比赛,他自作主张,拆下夹板,又参加了比赛。另一次是在方程式赛车的比赛中,也是一个小小的碰撞,胳膊撞伤,青紫淤血,但是没有骨折和严重外伤,养了一段时间就好了。
董荷斌说他从来没有感到过害怕和恐惧,并不是他胆量超人,而是因为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技术和速度的处理上面,没有时间恐惧。对赛车的热情完全盖过了对危险的恐惧。
F1从天边飞到眼前
董荷斌作为中国人第一个去试驾威廉姆斯F1赛车的消息,他是在北京得知的。大学退学之后,董荷斌全力投入参加亚洲宝马方程式赛车比赛。10月,董荷斌参加了北京金港国际赛道举行的亚洲BMW方程式赛车,这是他第一次回国参加比赛。虽然这次北京之行并没有那么理想,他得了急性肠胃炎,赛车在比赛中发生机械故障,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总成绩:在全部14站比赛中他12次获首发位并拿下10站冠军,从而获得年度总冠军。
10月26日,宝马公司在年度奖的颁奖仪式上宣布,邀请2003年亚洲BMW方程式赛车全年总冠军董荷斌做BMW威廉姆斯F1车队的试车手。这无疑是一则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在此之前,中国人开F1方程式赛车被大多数人视为是一种“妄想”。现场的观众用持续5分钟之久的掌声来表达对这个年轻人的祝贺,仿佛F1从天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
作为全球最顶尖的汽车赛事,F1只有10个车队,永远只接纳全世界最优秀的20名车手的较量,而加上试车手,能够有资格开F1赛车的车手全世界不过40余人,强烈的竞技性和观赏性使其在与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世界体坛三大赛事的同时,也成了所有赛车手心中的梦想。
当董荷斌听到这一消息时,在领奖台上跳了起来。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嘴角抖动,眼睛湿润,他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踏上F1战车。他把这个消息赶紧告诉远在荷兰的弟弟(他的父母、养父母其时都在中国陪他参加比赛),弟弟竟然无论如何都不相信。
为了参加F1的测试,董荷斌在奥地利接受了魔鬼式的大强度体能训练。厄尔温教练自己设计的训练机械和为董荷斌特意制定的训练计划真的是让小伙子好好体会了一下当F1赛手的不易。两天的训练下来,董荷斌从一个欢蹦乱跳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行动迟缓的“老头”,上床、走路、上厕所都是慢动作加机器人动作。用他的话说,身上没有一处不疼的。可他知道这是他通向F1所必须经历的,没有这样的酸痛,他可能会在测试中受伤,从而与F1永生无缘。董荷斌非常投入地进行了两周训练。
谁也没有想到,董荷斌参加的F1测试在西方世界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德国宝马公司在荷兰的分公司包了一架波音737直飞西班牙的赫雷斯,来了80多人,包括记者和董荷斌的家人。
赛道坐落在被农场包围的郊外,这里风景秀丽,人烟稀少。2003年12月11日,董荷斌在近两小时的时间里,跑了42圈,并在第33圈时跑出了1分22秒082的最快成绩。
威廉姆斯车队非常满意董荷斌的这次F1处女测试,董荷斌的荷兰经纪人温克勒则说,以前,欧洲人认为亚洲人的赛车水平非常低,但董荷斌的这次测试证实了亚洲人的水平。
董荷斌对圆满完成测试活动也感到非常兴奋。“作为第一个驾驶F1赛车的中国人,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这是刚刚从赛场上走下来的董荷斌的心语。
用快乐走路
由于宝马方程式赛车一般都在140马力左右,而F1赛车的驱动力则高达900马力。对此,董荷斌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他说以自己现在的水平驾驶F1赛车,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在参加高考。
从方程式到F1,期间的确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纵然董荷斌豪情万丈,但他也深知路要一步步往前走。速度固然是永恒的主题,但通往F1的赛道也是用金钱铺就的,找到好的赞助商也是目前董荷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一天24小时都在想跟赛车有关的事情,”董荷斌老实地陈述自己目前的状态。相对于一个21岁的小伙子,有些问题是来得早了些,显然,董荷斌的生活比其他同龄人要复杂得多,承载得也更多。但年轻就意味一切都有可能,董荷斌非常自信:“我总是快乐地面对一切,面对明天。” 董荷斌今年的目标是参加欧洲的F3比赛,争取好的成绩。
董荷斌有一颗中国心。他的头盔右上角有一面五星红旗。尽管在荷兰长大,但他有纯正的中国血统,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希望未来在F1车坛中能成为第一个展示中国国旗的车手。
(作者:黎明京 韩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