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大战


  1844年,萨米尔·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用一系列的电子点划来进行电报通信。电报的出现第一次使远距离快速传递信息成为可能,事实上,它增强了西方各国的通信能力。
  与此同时,一个对20世纪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发明诞生了,这就是无线电报。20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奎里亚摩·马可尼让无线电波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它实现了远距离通信的即时传输。只要携带一个无线电台,无需铺设电线或类似的设施,你就可以开始工作。
  马可尼的发明永远地改变了密码世界。由于通过无线电波送出的每条信息不仅传给了己方,也传送给了敌方,这就意味着必须给每条信息加密。因此,对新密码的需求也就迫在眉睫。
  战场成为无线电通信的使用重地,无线电也成为将军们的新宠。它使得战地部队间能够快速地通信,从而加快战事移动速度,掌握主动权。但是,无线信息被加密后通过莫尔斯电码以电波形式传送出去时,也就将携带的每一个密码电文都泄露出来,这使敌方可以截取大量的连续的信息流。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密码和解码人员的需求急剧上升,一场秘密通信的全球战役打响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隐文术与密码术同时在发挥着作用。在索姆河前线德法交界处,尽管法军哨兵林立,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德军还是对协约国的驻防情况了如指掌,并不断发动攻势使其陷入被动。法国情报人员都感到莫名其妙。一天,有位提篮子的德国农妇在过边界时受到了盘查。哨兵打开农妇提着的篮子,见里头都是煮熟的鸡蛋,毫无可疑之处,便无意识地拿起一个抛向空中,农妇慌忙把它接住。哨兵们觉得这很可疑,他们将鸡蛋剥开,发现蛋白上布满了字迹,都是英军的详细布防图,还有各师旅的番号。原来,这种传递情报的方法是德国一位化学家提供的,其做法并不复杂: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了后,再将鸡蛋煮熟,字迹便透过蛋壳印在蛋白上,外面却没有任何痕迹。
  隐文式情报无论隐藏多好,一旦被发现,就毫无秘密可言,加之传送时间相对慢,传送途中不安全因素过多,作战双方还是把目光转向了快捷方便的无线电通信。然而,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这场秘密通信战竟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战的胜负方,真可谓胜也密码,败也密码。
  1914年8月5日,英国“泰尔哥尼亚”号船上的潜水员割断了德国在北大西洋海下的电缆。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德国的日子更难过,没想到这却使德方大量的通信从电缆转向了无线电。结果,英方截取了大量原本无法得到的情报。情报一旦截获,就被送往40号房间——英国海军部的密件分析部门。40号房间可以说是现代密件分析组织的原型,这里聚集了数学家、语言学家、棋类大师等任何善于解谜的人。
  1914年9月,英国人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同盟者俄国人在波罗的海截获了一艘德国巡洋舰“玛格德伯格”号,得到一本德国海军的密码本。他们立即将密码本送至40号房间,允许英国破译德国海军的密件,并在战争期间围困德军战船。能够如此直接、顺利且经常差不多是同时读取德国海军情报的情况,在以往的战事中几乎从未发生过。
  在东线,用密码或不用密码导致某些战斗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1914年8月底,俄军派出两支部队以钳形之势深入东普鲁士包围田纳伯格村附近的德军。德军人单势孤,但能够听到俄军的无线通信。俄军的密码系统低级而且混乱。截取的情报告诉德军:俄军的南面部队比北面部队行进要快。德军马上发起攻势,摧毁了俄军南面部队,俘虏了十万人,俄军死亡和失踪约计三万人。这是一战中对俄军的第一次重创,俄军自此开始崩溃,直至革命爆发。很显然,俄军失败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密码系统。
  密码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密码破译事件开始于1917年1月17日。当时英军截获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这个令人无法想像的系统由一万个词和词组组成。与一千个数字码群对应。密电来自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麦曼,传送给他的驻华盛顿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然后继续传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亨尼希·冯·艾克哈尔特,电文将在那里解密。然后交给墨西哥总统瓦律斯提阿诺·加汉扎。
  密件从柏林经美国海底电缆送到了华盛顿,英军在那里将其截获并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同样接到密件的约翰·冯·贝伦朵尔夫却在他的华盛顿办公室里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将电报用新的0075密件本译出,然后又用老的密件本加密后用电报传送到墨西哥城。大使先生没有意识到,他已经犯下了一个密码使用者所能犯的最愚蠢的、最可悲的错误。
  此时,已经破译了老密码的英方正对着这个未曾破译的新外交密码系统一筹莫展,不过没过多久,他们便从大使先生的糊涂操作中获得了新旧密码的比较版本。
  英国的解码人员开始了艰苦的工作:将密件在旧密码中译出,用纸笔建构模型。随着齐麦曼的密件逐渐清晰起来,其重要性令人吃惊。
  尽管1915年美国的远洋客轮“露斯塔尼亚”号被德军击沉,但只要德国对其潜艇的行动加以限制,美国仍将一直保持中立。齐麦曼的电文概括了德国要在1917年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以抑制英国的企图。为了让美国原地不动,齐麦曼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重新宣布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拿州归其所有。德国还要墨西哥说服日本进攻美国,德国将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
  英国海军部急于将破译的情报通知美国而又不能让德国知道他们的密码已被破译。于是,英国的一个特工成功地渗入了墨西哥电报局,得到了送往墨西哥总统的解了密的文件拷贝。这样,秘密就可能是由墨西哥方泄露的,他们以此为掩护将情报透露给了美国。
  美国愤怒了。每个人都被激怒了,原先只是东海岸的人在关心,现在,整个中西部都担心墨西哥的举动。电文破译后六个星期,美国对德国宣战。当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要求对德宣战时,站在他背后的,是一个团结起来的愤怒的国家,它时刻准备对德作战。
  这可能是密码破译史上,当然也是情报史上最著名的事件。齐麦曼的电文使整个美国相信德国是国家的敌人。德国利用密码破译击败了俄军,反过来又因自己的密码被破译而加速走向了灭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谍报人员也曾破译过许多奇特的密码。但是,到1918年3月5日,他们截收到的德军密电中翻来覆去都只是A、D、F、G、X五个字母。
  原来,当时的德军参谋总长鲁登道夫将军非常重视突然袭击的战术效果,但这需要有一种新的密码体制来难倒法国的破译专家,使他们无法知道德军下一个进攻目标。经过反复研究与实验,密码专家尼贝尔设计的方案被证明安全系数最高。这种密码只需要五个字母:A、D、F、G、X,画一个5×5的正方形,在左边和上边写好A、D、F、G、X,然后再在表中毫无规律地填入25个字母(i与j合二为一)。
  这样,拍发的一条信息就可编为如下的密码:FX DD AG GF XA DG GX DD AG XA GX AG XA FA GX。其实,这种编码实质上是一个字母改用两个字母代替。好比平面上点的坐标表示法一样,实在算不上多么难解的天书。
  当时德军节节推进,其前锋部队已经到达离巴黎只有80公里的地方。一个重大问题摆在协约军总部面前:鲁登道夫将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在哪里?协约国应该在哪里集结战略后备队呢?巴黎和整个法国的命运在此一举。
  就在这紧急关头,正在冥思苦想、试图解密的法国密码破译专家乔治·潘万发现,被截获的德军情报中忽然添加了一个新的字母“V”。一把破译的钥匙就这样送到了法国人手中。乔治·潘万猜到,增加一个字母就意味着基本坐标方框已经从5×5扩大为6×6的正方形,而这一定是为了把数字0—9直接进行编码的需要。经过缜密的推理和无数次的试验,6月3日凌晨,潘万及其部下成功地破译了仅仅几小时以前截到的一份电报,它泄露了德军下一步将进攻巴黎北部贡比涅的计划。协约军总司令、法国参谋总长福煦元帅立即调动他的后备队进驻贡比涅的阵地。德法两军的战斗持续了五天,最后以德军的失败结束。鲁登道夫遭到了他生平最严重的挫折,占领巴黎的野心被彻底粉碎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密码分析有了重大突破,它是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密码史上的黄金时代,密码在战争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谁能相信,一纸电文的破译,把不可一世的“俾斯麦”号战列舰送进了地狱。
  1941年5月21日,英国首相丘吉尔突然接到一份紧急情报:德国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已经驶入瑞典与丹麦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马上将要闯入大西洋。丘吉尔和英国军事指挥机构顿时紧张起来。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偷偷建造的一艘当时最先进的特大型战列舰,它的排水量达4.5万吨。超出英国同类军舰1万多吨,大小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舰上装备有8门381毫米口径的火炮,12门150毫米口径的火炮,加上各种口径的高射炮和完善的通信、导航设备,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它的出现对于依靠海上航路生存的英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经过一番紧张的商议,英国统帅部做出了以多击少、围而歼之的决定,打算调动英国海军所有力量,破釜沉舟,一举击沉闯入大西洋的“俾斯麦”号,以绝后患。5月23日傍晚,在丹麦海峡中执行搜索任务的英国巡洋舰发现了“俾斯麦”号的踪影,一场大海战拉开序幕了。
  英国舰队司令托维上将登上新式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率领着由一艘航空母舰、四艘巡洋舰和七艘驱逐舰组成的强大编队,志在必得地向“俾斯麦”号包围过去。24日,英德军舰相遇了。英国巡洋舰“胡德”号率先开火,但遭到“俾斯麦”号强有力的还击,两国舰队互不相让,陷入胶着战中。
  没过多久,“胡德”号被排炮击中,舰上发生了猛烈爆炸,1500人中只有3人生还。英国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威尔士亲王”号也被“俾斯麦”号击中驾驶台和船体,不得已施放烟雾,逃离战场。然而,在激烈的炮战中,“俾斯麦”号也身中数弹,油槽被击穿,大量的燃油不断流失。这条庞大的军舰拖着一条不光彩的尾巴狼狈逃出包围圈。
  “俾斯麦”号急需摆脱英国舰队的追击,但它那条“尾巴”却如指路航标一样暴露了行踪。一部分英舰盯着海面上漂浮的油迹,在浓雾中紧紧追赶。数十艘英国军舰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想要围攻“俾斯麦”号。24日傍晚,英德舰队再次相遇,一阵激烈的炮战后,“俾斯麦”号的僚舰——“欧根亲王”号抵挡不住,只身突围逃跑。“俾斯麦”号孤军无援,但仍负隅顽抗。当晚10时左右,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使它身受重伤,航速大大降低。正当英国海军准备一鼓作气斩草除根的时候,“俾斯麦”号却借着夜色和浓雾的掩护从英国人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它跑到哪里去了呢?已付出重大代价的英国海军心急如焚,他们决不甘心让这次围歼战功亏一篑。5月26日,英国海军将领突然接到报告:又发现“俾斯麦”号的踪迹,并截获了它向柏林发出的电报。于是,英国舰艇倾巢出动,向“俾斯麦”号出现的方位全速赶去。
  可是,英国舰队却扑空了。英国舰队接到报告时,一个标图员匆忙之中把“俾斯麦”号的位置标错了。此时,“俾斯麦”号正在英舰以南200英里的海面上安然地航行,难怪英国人怎么也找不到它。正在这时,德国统帅部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向“俾斯麦”号发出一长串电报,令其全速驶向布列斯特。英军恰巧截到了这份电报,并成功破译了电报内容。于是,英军在通往布列斯特的航道上布下了围歼“俾斯麦”号的天罗地网。“俾斯麦”号已经在劫难逃了。
(作者:黄福北)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