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说“不要”

直到已经念大学的时候,个性似乎尚未脱离青少年叛逆期的她,在家庭里仍经常表现出对立的态度。不管是父母跟她说什么,她一律回答:“不要!”
  妈妈说:“多吃点青菜,把汤喝完。”她回答:“不要!”
  爸爸说:“客人快到了,帮忙整理一下。”她回答:“不要!”
  父母的溺爱,让她的“不要”在家里说得理直气壮。奇怪的是,这样的孩子到了外面,反而表现得十分顺从,不敢随便对别人说“不要”。
  一个在她眼中根本就是其貌不扬的男孩主动约她看电影,心里明明不愿意,但她迟迟就是无法把“不要”说出口,只好用拖延战术,三番两次借口临时有别的事情而爽约。
  另一位女孩,有个很特别的经验。她心中早已经有位钟情的“白马王子”,但基于女性的矜持,不想主动示爱,好不容易,有一天在很意想不到的情况之下,那位“白马王子”竟不请自来地向她表白。
  “有空吗?我想约你去看电影。”
  大概是太紧张了吧,她脱口而出的字,竟是“不——”。
  瞬间心碎的男孩,面红耳赤地逃离尴尬的现场。后悔莫及的她,向好友坦白:“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不——不可能吧!你怎么知道我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没想到对方只听到“不——”还没来得及把后面那一段“不可能吧!你怎么知道我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听到就转身逃走了。
  还有一个太迟才说“不要”的例子,也算是一个悲剧:三年多以来,一个男人拖着一份无以为继的恋情,终于向对方提出“分手”的要求。
  “我‘不要’再这样继续耗下去了!”
  她泪流满面地说:“我做错什么?”
  “其实你对我真的很好,只不过我发现我们真的不适合。”他没有说穿,早在交往第二个月他就想分手了,就是因为她真的没做错什么,才会拖了那么久。
  教人如何说“不要”的技巧,已经有许多专家提出建议,例如不要立刻拒绝,不要轻易拒绝,不要生气拒绝,不要随便拒绝,不要无情拒绝,不要傲慢拒绝……总之,时机和态度都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要只说“不要”,而应该学着表达“要”。
  否决别人的提案或请求,当然可以直接说“不要”。但其实对方真正想要的答案是“要”。这两个极端,并非完全没有交集。从“不要”到“要”的过程中,就是彼此谈判的空间。
  学习用“要”代替“不要”,会让人际关系更圆满。说“要”,并非委曲求全地全盘接受对方的要求,而是代表“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看”。
  即使对方是为求爱而来,你真的不喜欢他,至少可以让他得到“我‘不要’和你做情人,但是我‘要’和你做朋友”这样的结论。
  说“不”很困难,但相比之下,说“要”可能更不容易。
  无论是恋爱、工作或生活,练习说“不”,是个很重要的沟通课程;但练习说“要”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主张。总要能够清楚说出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别人才知道怎么样跟你配合。只要语调客气、立场坚定,无论赞同或反对,都是可以沟通的开始。
  不清不楚的灰色地带,并不等同于留白,也无助于拓宽彼此的视野,反而会拉长双方的距离。也许,它可以避免短时间内的冲突,但长时期的互动,还是要靠正确的沟通。
  无论青红皂白,只知道一路坚持说“不要”的人,我们会把他当成天生的“反对”党。永远只说“要”的人,若不是太贪心就是个滥好人,我们只能深深寄予同情。
  最怕碰到模棱两可的人,永远分不清楚他讲的到底是“不要”还是“要”,让我们即使有诚意要让他在相处的时候舒服一点,都还会害怕自己是不是搞错他真正的意思。
(作者:吴 名)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