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当年报考时

选校,不顶尖也可以热门
  个人档案:晶晶,32岁,编辑
  填志愿我首先考虑的是将来找工作的问题。当时我非常想当一名记者,自认为很有记者的潜质。新闻专业就这样被确定了。
  确定了专业后我开始选择学校。当时我的成绩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北大、人大是没希望的。父母都觉得即使这样依然可以尝试冲刺一下名牌大学,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矛盾犹豫的时候,一所在一类本科中排名稍后的学校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所学校虽然不是最好,但其新闻专业比较有特色。花了些时间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我慎重地把“××大学”填在了第一志愿栏里。
  也许正因为志愿从原本的北大、人大改到××大学,我的心理压力小了很多,高考发挥得很好。得到录取通知书后,亲朋好友都为我高兴,我也庆幸当时选择了××大学,而避免了和“大部队”挤着过独木桥的“险情”。
  
  对待调剂请慎重
  个人档案:铃木,18岁,大学生
  2007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总分高出一本省控线42分。一直以来我都梦想成为像郎咸平那样的经济学界的领军人物,高考过后,我觉得自己的梦想将要照进现实了。
  经过一番梳理,最终决定把厦门大学放在第一志愿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上交了志愿卡后,便是漫长的等待,结果最终被录取到南京财经大学,可这所学校的实力岂能与厦门大学相提并论,性格倔犟的我最终选择了复读。第二年,我被一所二本高校录取。
  复读的不确定性太大,付出高代价不一定能换回高回报。如果慎重对待,服从专业调剂,也许我就可以早一些笑面以对。
  
  专业不能决定工作
  个人档案:男,30岁,金融业
  在我看来,选择志愿专业还是应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强迫自己去学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产生的副作用也许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我从小对计算机很有兴趣。可是高三读的是文科,所以不能报考计算机专业,当时志愿就报了国际贸易专业。因为那时国际贸易正吃香。
  但是后来父母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那时候我们上大学后,国家要求先军训3个月,所以对专业不满意的话还可以再做调整。我父母分析了当时的国际贸易是供求平衡,等我毕业的时候国际贸易可能就比较难找工作了,而我喜欢的计算机这个行业虽然在当时并不是很热门,出来后编程序也有点枯燥,但是应该会有发展潜力,所以我调整去学微机应用。事实上证明父母的眼光是对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电脑维护工程师,工作几年后,又读了国际金融的研究生,目前已经在地区事务上可以独当一面。这些应该都是在起初选择高考志愿时不可能预料到的。
  
  选择时多听长辈的意见
  个人档案:女,37岁,信息服务业
  我参加高考那年是1985年。父亲希望我能够学医,或者做一个老师。那时的我正处在逆反期,别人让我做的,我偏对着干。
  我一直觉得工程师是个特别伟大的职业。虽然那时候还分不清楚工科和理科的差别,但还是贸贸然地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个通信工程类专业。结果,那年北广在新疆招生人数很少,分数线特别高。第一志愿没有考上,我被调剂到了新疆大学,有机会重新选择一个专业。我还是自以为是的觉得地理这个专业一定有意思,可以经常到外面去玩,就义无反顾去学地理了。
  等到我真正进了地理专业,才发现那些科目根本不能引发我的兴趣。
  回想起来,当时那么执著于自己幼稚偏激的想法其实是走了弯路的,毕竟我们有时候太冲动,对自己不能把握好,对于职业更没有长远和完整的规划。而长辈们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资质和特性,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做选择时最好多听听长辈的意见。
(作者:)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