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
□文/刘诚龙
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往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采摘吗?你知道既要灭菌又要保持香味,葡萄酒要加温到多少度吗?
那年我到山东烟台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将没成熟的青苹果摘下来,我好奇地问,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果农说,熟透的苹果不可远途运输,没到南方就会腐烂,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葡萄酒酿成后很容易变酸,因为有细菌在捣鬼。如何消灭细菌呢?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了。他给葡萄酒加温开始加到100摄氏度,细菌是消灭了,但葡萄酒的香味却没有了,后来,他加到55摄氏度,酒味非常醇厚。
巴斯德由此得出结论:许多事物不需要全部沸腾。比尔·盖茨跟他的同学说,我们辍学吧,一起研究计算机。他的同学十分惊讶:你疯了吗?哈佛大学的文凭不要了?最后呢,修成学业的同学给人打工,老板就是提前创业的比尔·盖茨。
如果迎春花要等到阳光明媚时才开放,就会误了占尽春天的天时;如果创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动身,就会误了站住制高点的先机;你得到了老成的经验,很有可能耽误了青春的激情;你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很有可能耽误了快乐的天伦。
不必等到风平浪静,我们就可以乘风破浪去赶海。不必等到阳光明媚,春寒料峭就播种。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我们恰逢东风即出征。不必等到老态龙钟,我们可以一腔热血搏人生。
如果知识尚未完全储备,你不要心虚,激情是一把刀,虽然未经磨砺,但它本身就富有锋芒;如果经验尚未获取,你不必自卑,机遇就是一把刀,虽然促狭隐秘,但它本身就富有热情。
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们可以趁早打包出发;葡萄酒不必等到沸腾,所以我们可以提前新鲜出炉;迎春花不必等到盛春再开放,所以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起航。
(王阳摘自《知音·海外版》2008年第11期)
不要在上司肩上哭泣
□文/春日迟迟
记得初入职场,和一美女同事共处。她是一个爱抱怨的女孩。而且每每抱怨都有所收获,连部门领导都要看她脸色。但是我只抱怨过一回,就立刻受到严厉的批评。我觉得不公平,于是更加抱怨,并且扩大抱怨范围,给自己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后来经职场前辈点拨,我才知道,原来职场中的同情心犹如人世间的钻石,是非常非常稀有的资源,你不能要求别人那么慷慨大方地给你。而至于为什么我的那位美女同事拥有抱怨优先权?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她是美女,而且她老爹不是普通的老爹。而这两样,我一样都不占。
“为什么林姑娘一哭,就备受重视,而祥林嫂落泪,反倒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因为林姑娘毕竟是贾府老太太的亲外孙女,而祥林嫂不过是寻常的死了老公和孩子的穷寡妇而已。所以,人们对林姑娘的耐心总是要好一些的。而至于祥林嫂,就没那么幸运了。”
于是我懂了—有些女孩子是可以把泪落到上司肩上,但我是不可以的。我唯有任劳任怨—就像生在种族歧视严重时代的赖斯姑娘,当年她想进肯尼迪音乐厅听演出,但因为身为黑人,被拒之门外。她感到强烈不公平,这时她的父母告诉她:你和那些白人是平等的,但你必须比他们多付出两倍,才可能和他们平等,你必须多付出4倍,才可能超过他们。赖斯后来做了美国国务卿,她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我要求自己多付出8倍。”
所以,即使你在职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即使你因为工作受了这样或那样的委屈,但是,你不要做职场祥林嫂—你要咬紧牙关,不要抱怨,不要诉苦,更不要以为你可以靠在上司的肩上哭泣。
你必须把自己当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像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赖斯一样—只有那样,你才可能有一天,能够随随便便走进世界上任何一家音乐厅,甚至会有人巴巴地求着你,送给你演出票,求你百忙之中拨冗去听一耳朵。
(李想摘自《易友》社区)
豪斯的教训
□文/彭真平
豪斯是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助理。有一天,威尔逊总统单独召见他,同他商量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豪斯早已深思熟虑过的。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豪斯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长篇游说,讲得慷慨激昂、眉飞色舞。他为自己能酝酿出如此高明的计划而感到格外得意,并不断地对威尔逊总统强调:“这可是我精心研究过的,你采纳我的建议绝对不会有错!”
但他没有注意到,不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威尔逊总统苦笑着说:“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我会再次请你来的。”这一句话使豪斯立刻没电了,安静了。他认为威尔逊总统根本不赞成这个建议,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几天以后,在白宫的一次宴会上,豪斯惊讶地听到,威尔逊总统把他数天前的建议作为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了!
有了这次教训,豪斯以后变得明智多了。他认识到,参谋助手不是决策者,也无法取代决策者的作用。当然,一般的决策者都喜欢这样的参谋助手:既会出谋划策,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维护上司的颜面。对自己所作的建议和贡献能守口如瓶,做到自己知、上司知,绝不对第三人炫耀。参谋助手在决策者面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和居功自傲,无疑是很难收到好效果的。
吃一堑,长一智。1914年春天,豪斯奉命赴法国在外交上进行斡旋。出发前,威尔逊总统原则上同意了豪斯的计划,但态度相当谨慎,留有余地。
豪斯到达巴黎不久,就寄回他与法国外长的谈话记录。谈话记录中,豪斯把自己建议的、经威尔逊总统初步同意的方案,说成是“威尔逊总统的创建”,并热烈赞扬威尔逊总统的“天才勇气和先见之明”。看了谈话记录后,威尔逊总统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给法、美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豪斯在晚年总结与威尔逊沟通交流的经验时,深有体会地说:“从根本上说,我不愿意称那些方案是我提出来的建议。这不是为了讨威尔逊总统的喜欢,不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我的建议充其量是一粒树种,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公平地说,只有威尔逊总统才有这些条件,才能将树种变成参天大树。我只不过把种子移植到了威尔逊总统的心中。”
(王倩摘自《中国青年》2008年第21期)
规矩
□文/马少华
朋友从外地回来,我们为他接风洗尘。吃饭时,朋友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上个月我去胶东,经过一个村子,突然一条大狗从远处向我冲过来,你们说在那种情境下我该怎么办?”“跑肯定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是用石头打它。”一人说。
“对,乡下有句俗话叫狗怕蹲下,当你蹲下时狗以为你要捡地上的石头打它,就会落荒而逃。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那条狗向我冲过来时,我一蹲下它就转身跑了。我正要继续赶路,旁边突然跑过来一位大爷,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正好打在狗腿上,狗叫了一声,跑得更远了。”朋友说。
“我向大爷道谢,可大爷却不领情,还有点生气地说:‘你蹲下就要打它一下,老不打,狗就不信你了,会乱套的。’”
朋友顿了顿,接着说:“我觉得大爷说得很有道理。狗之所以怕人蹲下,就是因为会有人用石头打它,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条件反射,也算是人与狗之间的一个协议。你要是打破了这个协议,蹲下了却没打它,一次两次没事,次数多了它就不再相信你了,不管你蹲下是不是真打它,它都会扑过来咬你,吃亏的最终还是你。”一人说:“看来,那位大爷表面上是在帮你打狗,其实在更深的层次上也是为了全村人长久的安全,是在维护一种秩序。”
“对。”朋友说,“很多时候,不守规矩比暴力更可怕。暴力只是破坏表面的东西,而不守规矩却是破坏了一种秩序,把根基都动摇了。”
(冯向阳摘自2008年6月6日《扬子晚报》)
(作者:刘诚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