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真相

不可思议的月份
  
  一次,巴恩斯利带妻子保拉和孩子们观看一场曲棍球甲A联赛。保拉浏览完出场球员名单后问:“罗杰,你知道这些年轻人都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罗杰回答:“他们的年龄都在16岁到17岁之间,所以应该都是在60年代后期出生的。”“不,不,”保拉继续问,“他们是什么月份出生的?”
  “我起初认为她疯了,”巴恩斯利回忆说,“但我还是再仔细看了一遍,她的发现令我大吃一惊。大部分球员都出生在一年的头三个月,无论出自哪种原因,这都令人难以置信。”
  回家后,巴恩斯利尽可能地收集了许多职业曲棍球运动员的出生日期,结果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他又调查了曲棍球国家队,结果仍旧毫无例外。
  越是调查,巴恩斯利越是相信,他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加拿大曲棍球运动一项铁的规律:曲棍球运动的佼佼者中,一、二、三、四季度出生的球员比例分别是40%、30%、20%和10%。而2007年纪念杯赛中猛虎队的25名球员中,16名球员出生在前三个月份。
  事实上,一年中的前三个月并没什么特别的魔力,这种现象也与占星术无关,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加拿大,曲棍球联赛法定的注册时间是1月1日,这意味着,孩子必须在1月之前满9岁,才可以进入曲棍球联赛。这样,同一届比赛的孩子中,1月出生的总是最大,12月出生的总是最小—这个年龄正是发育的青春期,12个月的差距会让他们的体质明显不同。于是,体质好、技术好的小选手可能有更大机会进入巡回赛,弱小者就只能被暂时晾在球场一边。
  进入曲棍球巡回赛便意味着,他会拥有更优秀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和一个赛季50到75次出场机会—这比没进入巡回赛队员的比赛时间增加了两到三倍。起初,他的优势或许并不明显,但只要他是块好料子,通过良好的培训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他就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优秀者。当他13岁或14岁时,就很可能被选进加拿大曲棍球联赛,从这里,他将走进更为顶尖的联赛。
  与曲棍球运动相近,其他许多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经济学家凯利·贝达德和伊丽莎白·杜伊,曾对部分青少年的出生月份和考试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她们发现,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同一年龄段出生最早的孩子比出生最晚的孩子,成绩普遍高出4到12分。杜伊认为这种差别“影响深远”。这意味着,两个智商相等的四年级小孩,在入学注册时虽年龄相同,但因出生月份不同,如果出生较晚的小孩只能获得70分的考试成绩,那么比他出生早的小孩或许能获得80分—而老师们常常会被其年龄优势蒙蔽。很明显,这种成绩差距是优等生与普通生的差别,决定了谁能够赢得更好教育的资格,谁将被淘汰。
  在他们考察的国家中,唯有丹麦没有这类现象。他们的政策规定,不能对10岁之前的孩子进行优等生或者普通生的划分。换言之,丹麦的教育体制是,必须在消除孩子的年龄差别之后,才进行选拔。
  
  幸运儿与倒霉蛋
  
  多年前,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里奥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做了一项令人深思的研究。她选择了12个家庭的孩子,其中有黑人家庭,也有白人家庭,有富裕家庭,也有贫困家庭。拉里奥对每个家庭进行了不少于20次的考察。
  拉里奥发现,富有家庭有一套养育孩子的体系,贫困家庭有另一套养育孩子的体系。富有家庭的父母普遍干涉孩子的自由时间,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没完没了地为孩子打听老师、同学和队友的情况。
  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不是一周两次足球培训,而是与兄弟姐妹或邻居小孩一块玩耍。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做的一切不属于成年人,两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富裕家庭的父母喜欢对孩子刨根究底,每件事都要问清楚来龙去脉。他们不仅喜欢自己发号施令,也希望孩子能够拿出威信,敢和父母顶嘴,能和别人谈判,能质疑成年人。一旦孩子在学校的境况不如意,富有家庭的父母就会到学校责问老师,他们觉得自己需要为孩子争取权益。
  贫困家庭的父母则相反,他们总显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地站出来,而是向一些权威人士让步。
  拉里奥把富裕家庭的教育方式称为协同培养,目的是积极地“培养并评估一个孩子的才能、观念和技能”。而穷人们遵循的是自然成长策略,他们虽然认为自己的责任是照看孩子,但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发育成长。
  这两种培养方法不能说哪种更好,穷人的孩子善于动手,不喜欢发牢骚,能够更有创意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拥有极强的独立自主观念。但是在实践层面上,协同培养的优势更明显。富裕家庭的小孩能学会团队协作,知道怎样与权威打交道。他们很早就领会到“权利”的意义,并知道利用这些权利为自己争取更大的优势。
  
  天才的机遇
  
  比尔·盖茨的故事和甲壳虫的故事一样广为人知:喜欢开发计算机程序的天才少年,从哈佛大学退学,与几个朋友创办了微软,依靠勃勃雄心和卓越才华,创造了软件世界的一大巨人,这便是故事梗概。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挖掘这个故事。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一个有钱的律师,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在盖茨七年级时,父母把他从公立学校转到西雅图为上层家庭开办的私立学校—湖边学校。第二年,学校创办了一个电脑俱乐部。兴奋的盖茨便和几个同伴住在了计算机房,摸索怎样操作这陌生的机器。
  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那时是1968年,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电脑俱乐部,湖边学校购买的计算机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七年级到中学结束。许多机遇一直垂青盖茨,这些机遇给了盖茨充分训练的时间,当读大二的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腾出手来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时,他已经无间断地编写了7年的程序,远远超过10000小时。世界上还有多少年轻人拥有和盖茨类似的经历?“假如能找出50个,都会把我惊倒。”盖茨曾说,“我很小就进入了软件开发领域,我想那时候没多少人在做这行,所有一切都非常幸运,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盖茨固然拥有非凡的天赋,可他的成功离不开那些非比寻常的机遇。或许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机遇,不同的是,他们抓住了,而你错过了。
  (吕信义摘自《异类》,
  中信出版社,安玉民图)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