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生长着两棵柿子树,高约十余米。空地前方不远处,是一条河流。两棵柿子树站在那里,肩靠着肩,手拉着手,像一对亲密的姊妹,或者恋人,热闹地看河边的风景。
有一年秋天,我和奶奶在树下摘柿子。我问奶奶,这两株柿子树站在这里多少年了?
奶奶说,她来相亲的那年,亲手栽下不到一米的树苗,等她嫁到这里来的时候,柿子树就已经挂果了。新婚当年秋天,奶奶就摘了不少红灿灿的柿子,被婆婆骂一顿,担心她吃多了“试花果”,将来不能生育。
那你吃了没?我抓住奶奶身旁的一个枝丫,问正在全神贯注叉柿子的奶奶。
吃了!奶奶头也不回地说。我看见奶奶的侧脸,在夕阳的照耀下,是那么的秀美清爽。年轻的奶奶,一定是一个美人坯子。
无法想象,叛逆的奶奶,居然当着公婆的面,吃了“试花果”。那是1946年冬天,白雪皑皑中,清纯的奶奶嫁给了憨厚的爷爷。第二年春天,柿子树刚露出几棵嫩芽的时候,奶奶在公婆愤怒的眼神里,来到柿子树下,用剪刀剪断了自己的长发。那一缕缕的青丝,被奶奶挂在柿子树的枝丫上。一股凉风吹来,发丝左右摇曳着。
公婆站在屋后檐下,看着奶奶齐耳的短发,叉腰叫骂:“这样信马由缰的女子,咋得了哟?”奶奶的举动,气歪了公婆的嘴巴。
两棵柿子树,光滑的树干,伸向天空,它的枝丫有的弯曲,有的粗细不一,但都是齐心向上伸展。奶奶望着柿子树自言自语:“一棵树,活得比我还自由!”穿着大码号鞋子的奶奶,站在柿子树的跟前,自豪地做了乡里第一个留短发的女子。
奶奶的短发,引来村里很多诧异的目光。公婆和她大闹一场后,只好分家另起烟火。第二年后,奶奶生下了一个“大头”儿子。
解放全中国的1949年,敢吃“试花果”的奶奶,挺着大肚子第一个主动申请,成了村里唯一的党员,当上了村妇联主任,给很多受到公婆压制的妇女们,做“翻身当家做主”的思想解救工作。在为他人忙碌的岁月中,奶奶又生下了一个俊俏的女儿。吃了“试花果”,就不能生育的谬论,被奶奶彻底打破了。
奶奶和那两棵柿子树一样,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无拘无束的茂密独特的情感和思想的枝叶,同时光一起,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真理”。直到公婆相继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奶奶的泪水才如喷泉滚落。在世的公婆,始终没有看见她一滴眼泪。
每年的秋天,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硕果。奶奶搬来梯子,上树给我们摘熟透了的柿子。我和妹妹站在树下,捧着透亮的柿子,呵呵地笑,早已忘记出门打工的父母究竟多久没有回来了。奶奶的爱,就像滚圆的柿子,饱满,圆润,滋养着我们成长的心灵。
我一边把柿子放进竹篮里,一边问奶奶:“柿子树为什么不开花?”奶奶嬉笑着说:“不开花哪儿来的果实?不过,柿子的花儿都隐藏在叶子下面,小巧玲珑的花蕾很怕羞,不怎么张扬,很沉稳的。”
我沉思着:奶奶是不是就是一朵并不张扬的柿子花呢?
后来,我和妹妹逐渐长大,各自远嫁他乡。病重的奶奶在见到我最后一面后,嘱咐我“上要孝敬公婆,下要善待儿女,中间要和丈夫和睦相处”,直到我点头允诺,她才闭上了虚肿的眼皮。父亲遂了奶奶的遗愿,让她长眠在柿子树下。
如今,屋后那两棵沧桑的柿子树,在时光的风雨中依旧屹立挺拔着自己屈曲的身姿,像一对亲密的姊妹,或者恋人,见证着花开花落,伴随着岁岁枯荣。可是,奶奶却不在人世了。
重回老家的我,来到奶奶坟前。奶奶走了一年多了,我依然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柿子树上黄叶落尽,赤裸裸的枝丫上,一动不动地停留着两只老鹰,背后是枯瘦的山坳,瓦蓝的天空,恰似一幅古朴凄凉的画卷。
父亲看到泪流满面的我,说,很多时候,一个人,还活不过一棵树!
(马建刚图)
(作者:周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