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林伯去北京走亲戚,坐北京到齐齐哈尔的火车回家。天气热得要命,半夜里,忽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又是一阵钢铁撞击的怪叫声,林伯在睡梦中惊醒,不知怎地就坐不住了,一下跌到地板上,脑门上磕出个鸭蛋大的包。
火车停了,林伯顾不得疼痛,跟着人群逃出车厢。那么粗的铁轨,一下子竟成了麻花,弯弯扭扭、乱七八糟地绞在一块儿,前面的几节车厢已经脱轨。林伯一辈子没见过这种事,当时就吓傻了。
黑暗中,林伯惊魂未定,猛地又看到一团火光冲天而起,火车头着火了。“着火了!救火啊!”只听见有人大喊,却没有人指挥,人们都自发地迎着火光跑去,林伯来不及细想,也跟着人群往前冲,忽然脚下一软,像踩到了海绵,晃悠了好几下,差点摔个跟头。十几米外有条水沟,有人端着脸盆,有人拿着搪瓷杯,有个解放军战士干脆脱下帽子去舀水。火势未减,眼看就要烧到后面的一节车厢,里面装满了柴油,危急关头,不知谁大喊一声:“快拿毯子!”几个穿制服的乘务员带头冲进了卧铺车厢,林伯也跟着过去,拿来毯子裹在身上,然后扑进水沟打个滚,再顶着湿透的毯子冲进火海。林伯那时年轻,有力气,来回冲锋了十几次……
救火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不分男女老少齐上阵,大火终究架不住群殴,咽气了。
天已放亮,能看见的房子全趴下了,人们这才意识到,地震了!那天注定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1976年7月28日凌晨,林伯坐的这列火车从唐山市经过,仅仅驶出十几分钟便遭遇地震,所幸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只有少数乘客受了点轻伤。车上的乘客和乘务人员共有800多人,意外地被抛在荒郊野岭,与外界联系全部中断,除了自救待援别无出路。
在列车长指挥下,一个特殊的临时大家庭成立了。所有乘客按照部队建制重新编队,每节车厢编为一个排,每个排又分成五个班,排长由乘务员担任,班长从乘客中挑选。林伯因为在救火中表现突出,被任命为10排3班的班长,这是林伯一辈子做过的最大的官。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800多人的吃喝成了大问题,水倒不成问题,附近就有水沟,可是车上仅剩半袋大米,够几张嘴吃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人发现附近有个粮库,已经震塌了。经过开会研究,大家决定去“借粮”。从瓦砾中扒出来的粮食少得可怜,第一天早上,每人喝到了一碗混着泥土的稀粥。
吃过早饭,车上的广播又响了,列车长亲自喊话,动员乘客自愿报名,去附近抢救灾民。听到要去救人,人们立即兴奋起来,都争着要报名,“多少人压在房子底下啊,起码我们还活着不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列车长最后只挑选了70人组成抢险队,年轻力壮的林伯被选中了。
走了十几里路,到了丰润县境内,当时的情景,林伯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全平了,惨啊!看到一个老同志,活的,林伯上去打听县委、县政府在什么地方。老人说,哪还有县委、县政府啊,你们看着有活的就救吧。抢险队没有工具,只能用手扒,整整一天,他们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救出了几十个人。
晚上,到处漆黑一团,列车长只好把队伍拉了回去。每个抢险队员分到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林伯只在早晨喝过半碗稀粥,来回跋涉了一天,早已饥肠辘辘,接过碗就狼吞虎咽起来。其实,碗里只有十几根面条,没油也没盐,清汤寡水,沉在碗底的黄沙清晰可见。林伯说,那是当时最高级的食品了,全留给了我们,虽然大家来自天南地北,素不相识,却是生死之交啊。
第二天,抢险队又去救人,可是能救活的已经很少了。第三天,广播里传出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政府派来了40辆大客车,已经停在10里外的公路上等候。霎时,车厢里沸腾了,有人大哭,有人大笑。到了停车地点,场面开始大乱,800多人哭成一片,无论是否相识,人们都互相拥抱着,祝福着。
汽车终于开动,人们都争相把头伸出窗外,流着眼泪拼命挥手,3天的患难与共,早已让他们心意相通,情深似海。
30年过去,林伯的记忆已经有些凌乱,每当忆起这段往事,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总不忘了念叨,生死之交啊……
(作者:姜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