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
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以最幸福的人的生活为例—它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麻线。丧亲之痛和幸福祝愿彼此相接。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之下,人们真实的自我最接近。
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的自制、耐心和规律。
我始终相信,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证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小的。
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张凡摘自2008年9月5日《广州日报》)
一些长期关注大学生阅读问题的专家指出:如今的大学生往往宁愿从网上即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讯,却不再习惯“读破万卷书”,大学生阅读正在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网络化、功利化、肤浅化”倾向。大学生“零阅读”引发忧虑。
一位在校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早就不看书了。一年能看一本就不错了!”而且“现在小说网上都有得看,为什么还要书店和图书馆啊?”
不论是社会公众舆论焦点的书,还是历史悠久的经典类书籍,当代大学生都关注不多,更多的大学生埋首于学习英语的工具书之中。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零阅读。而由于学生们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书籍,知识结构狭窄,甚至导致“在上课时老师与学生几乎无法交流”。大学生阅读仍需指导。
大学生阅读水准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个持续引发关注的话题。不少人为这一现象归因于浮躁的时代以及网络阅读对传统书本阅读的冲击。
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位大学生,发现网络阅读、甚至手机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确很大,他们对当下网上流行的小说或热门的帖子都能如数家珍。各大文学读书网站的点击率都逐日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青睐于网上阅读。
但专家指出,无论是采用网络阅读方式还是传统书本阅读,更为关键的是大学生们在读什么,而不是他们通过什么形式阅读。眼下的大学生阅读,一方面是过于实用、功利,而忽略了广泛涉猎融汇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古今中外优秀书籍。
就读于中南大学会计系的学生张俊是目前为数不多还保持高阅读量的大学生,他平均一年要看20至30本书,内容涵盖文学、历史、信息、财经等。他认为,阅读文本书籍对大学生而言是必要的,对于自身专业的课外阅读也是要加强的。但他也承认,当下高等学府中,达到他这种阅读量的学生是“比较罕见”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认为,大学生阅读质量下降的情形,在理科学生当中更加严重。“文理分科也是客观上造成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之一。文科生相对而言要学术性、专业性更强一些,他们会有一定的阅读量;而理科生多半忙于自己的专业,没有时间读书”。
于海指出,其实,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永远无法完全取代后者。
(余谷米摘自2008年9月2日
《兰州日报》)
在赛鸽比赛中,增加鸽子自身的重量会加大鸽子飞行中的阻力,多消耗体力,不利于赛鸽取得好成绩,但有的赛鸽高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会在赛前给鸽子增重:在鸽环上绑一段四五十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绳。这样做的好处是:鸽子起飞后见到身上的异物后会产生强烈的惊惶感,急于归巢,从而奋力冲刺,飞行速度不降反升,最终取得令主人满意的佳绩。
在垂钓中,使用小钩细线软竿在大鱼上钩后,因为自身强度拉性不及大钩粗线硬竿,遭遇大鱼激烈反抗挣扎后极易断钩断线断竿从而令鱼脱逃,但一些垂钓高手往往却能成功起鱼。他们的方法是:充分利用竿线软细的特点,在遛鱼的过程中,每次收放只施加一些不大的力量,使鱼感觉到危险仿佛并不存在,放松警惕产生相对安全的错觉后,不再拼命用劲挣脱,慢慢在不知不觉中被耗尽体力,最后乖乖地被擒获上岸。
赛鸽和鱼在各自劣势和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命运呢?一句古训可以解答这一疑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每个人同样应该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在面对难题时学会用长远的眼光去权衡各种利弊,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再做出明智的选择。
(周舟推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