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有谁会不愿意发展自己的优势呢?事实是许多人都不积极。许多人不悉心探究自身优势,相反,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自己的弱点。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关注自己的优势?为什么弱点这么令人着迷?除非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

有谁会不愿意发展自己的呢?事实是许多人都不积极。许多人不悉心探究自身,相反,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自己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关注自己的?为什么这么令人着迷?除非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予以解答,否则你为发展自身优势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就会半途而废。

所有这些理由都起源于三个最基本的担心:弱点,失败和真实的自我。

弱点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对自身弱点的害怕压倒了对自身优势的信心。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纸牌游戏,我们每人手中既有优势牌,也有弱点牌,但是我们大部分人认定弱点压倒优势。

在教育领域和家庭中,关注弱点的传统根深蒂固。我们曾问许多父母:假设你的孩子带着这样的成绩单回家:英语A,社会学A,生物C,F,那么,哪个科目你们会花最多的时间来与儿女讨论?有77%的父母选择,只有6%选择英语,而选择社会学的人更少,只有1%……显然,成绩需要关注,因为要在学校取得进步并升人大学,孩子是不能在某一科目上不及格的。但是,我们的问题是小心措辞的:哪个科目你们会花最多的时间来与儿女讨论?不管现代教育制度的要求如何,难道真应当把最多的时间花在孩子的弱点上吗?

这种弱点取向在研究和学术界同样源远流长。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在最近的一次学术报告中声称,他发现,关于抑郁症的研究超过4万,而关于幸福、快乐和满意的研究仅有40。一如代数的例子,我们并不是说,抑郁症不该研究,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病症,患者理应获得科学所能给予的全部帮助。问题在于失衡。我们满脑袋只有弱点和疾病,以至于对优势和健康无所知晓。用马丁·塞利格曼的话来说:“心理学是半生不熟的,这样说毫不夸张。我们熟知精神疾病,熟知损伤和修补。但对另一半却是陌生的:优势的那一半,我们擅长的那一半,使我们的生活美好的那一半。”

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对于某些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另一些人可能难上加难。如果这些弱点干扰了我们的优势,就需要想出一些策略来控制它们。我们必须记住,关注并设法控制弱点,虽然有时确有必要,但只能帮助我们避免失败,而不可能帮助我们出类拔萃。

害怕失败

害怕失败是一种通病:因为失败从来不是有趣的事,所以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情愿不冒这个险。失败也不全是一样的。有些失败很容易应对,对于这种失败,我们通常能找到借口,继而避免损及自身形象。这在幼儿园(“嘿,我还没有准备好”)和在工作单位(“我想这不是我的专长”)听起来不大一样,但是道理是相同的。当失败的原因与我们的为人之本无关时,我们可以接受它。

但有的失败却如鲠在喉,令人耿耿于怀。此类失败中最持久和最令人沮丧的是,我们选择自己的某个优势,夸下海口,全力以赴,结果仍惨遭失败。这种失败真是叫人痛苦难言。还记得电影《烈火战车》中的短跑运动员吗?他在一场准备已久的竞赛中失利后,无奈地对女友喃喃低语:“我发誓,我不可能跑得更快了。”

无论我们是像那样与别人竞赛,还是按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当我们扑下身子,寻找优势,却呼之不出时,失败的感觉是最彻底的。尽管别人好言相告:“再试一次,再试一次”,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却无法摆脱绝望。“我发现了,将它发展成优势,公诸于世,千锤百炼,到头来还是失败!我该怎么办?”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许多人避免发展优势的“张扬”。相反,我们呆在工作室里弥补缺陷。避开你的优势而专注于弱点,不是勤奋和谦逊的表现,而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相反,最负责任、最具挑战性,并且就忠实于自我而言最值得尊敬的任务,就是直面潜伏在你天生中的优势,并努力将它充分实现。

你会失败吗?当然有可能。建立辉煌人生意味着你必须让业绩来作你自身优势的最后仲裁。准确度量的业绩是铁面无情的。但是你如果在发展优势的过程中,有时进步,有时后退,不必气馁,因为辉煌人生就是这样的。这个过程——行动、学习、改进,再行动、再学习、再改进——尽管看来很笨拙,却是辉煌人生的实质。辉煌人生要求你大胆、感知敏锐、倾听外界对业绩的反馈,并且,最重要的是摈除种种干扰,不断研究自身优势。

不过,我们要提醒你:时刻警惕一个可能伤害你的危险:错觉。当你屡试屡败却毫无察觉时,你就可能受到误导。你自认为有演讲的优势,却没看到听众昏昏欲睡。你自认为是销售明星,却从不觉得奇怪为什么没人来买。你自视文斯·隆巴迪后最伟大的管理者,却没有注意到,当你四处巡视时,员工们都在躲避你。最危险的是,你记录下了可怜的业绩,却找出千万条理由来说明这一切与你无关。错觉加上否认是致命的。

哲学家巴鲁克·斯宾诺莎曾经说:“成为自己,成为我们能成为的人,是生活的惟一目标。”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话,但是,你生活的目标之一肯定是发现并运用你的优势。如果你的感官受到错觉和否认的麻痹,你就会停止寻找这些真正的优势,结果过着一种别人生活的二流版本,而不是你自己的生活的辉煌版本。

害怕真实的自我

你之所以不愿研究自身优势,很可能是因为你不认为你的真实自我有什么惊人之处。无论我们用什么名称——自卑感、“骗子综合征”,或老套的不安全感——这样的症状我们都不陌生。尽管不无成就,你仍然怀疑自己是否真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富有

我们并不是说这种恐惧是完全消极的。然而,我们确实要提醒你,如果由于害怕收获不丰而不去研究自身优势,你就可能错失你的优势。我们之所以“提醒”,是因为很多人把自己的优势视为当然。我们与优势朝夕相处,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不予珍惜。正如纽约人久居闹市而听不到警报和喇叭,我们与优势靠得太近,继而熟视无睹。

几年前,布鲁斯·B被授予美国最显赫的教师奖。据他的同事、学生及家长所言,他善于创造一个既专注又体贴的学习环境。我们采访了他,并进行优势反馈。他最突出的才干之一是体谅,所以我们说他是多么了不起,能察觉每个学生的感受,并使其觉得自己被关心和理解。

我们讲完时,布鲁斯坐在那儿,一脸茫然。他毫不惊奇,也不感兴趣,甚至看不出受到恭维的任何迹象。他只是感到困惑。

他问道:“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吗?”答案当然是:“不,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的。但是,你这么做了。布鲁斯,你这么做了,这使你干这行出类拔萃。如果每个教师都像你这么体谅,他们都会像你一样出色。但他们没有。”

布鲁斯落入我们很多人都会落入的陷阱。他忍不住会注意每个学生情绪的蛛丝马迹。他忍不住要对这些情绪做出反应。他忍不住要分担学生们的痛苦和欢庆他们的成功。正因为这都是他忍不住去做的,所以他并不珍视。一切都易如反掌,平淡无奇,理所当然:“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吗?”

有一句格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一辈子都生活在自身优势的山中,所以不奇怪,慢慢地你就视而不见了。我们希望,通过揭示能向你表明,你对周围世界的本能反应——那些你“忍不住”去做的事情——不是平淡无奇和理所当然的。正相反,你的本能反应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使你有别于其他任何人。它们使你异乎寻常。

(作者:马库斯·白金汉 字数:3042)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