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和平尚未完全降临的国度,许多运动员正在用生命作赌注,在枪炮声、绑架和暗杀威胁中备战北京奥运。阿富汗:期待零的突破因为战争,阿富汗两度缺席奥运会,而阿富汗人对奥运的渴望也变得尤为强烈。阿富汗已经确定出征20
在那些和平尚未完全降临的国度,许多运动员正在用生命作赌注,在枪炮声、绑架和暗杀威胁中备战奥运。
:期待零的突破
因为战争,两度缺席奥运会,而人对奥运的渴望也变得尤为强烈。阿富汗已经确定出征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名单,运动员总共只有三人。
参加奥运会,对阿富汗人来说显得相当奢侈。现在,阿富汗全国找不出一座完整的体育馆或是体育场。一片被战火彻底损毁的民房的东北面,是首都喀布尔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虽然能容纳几万人,但是相当简易,甚至没有一条正规的跑道。体育馆里阴冷黑暗,屋顶千疮百孔,地面到处是泥水,陈旧的设备锈迹斑斑,外面则不时传来隆隆的炮声。20岁的阿齐兹就在这里备战奥运会。
:一个人的战斗
21岁的扎奇娅·纳赛尔是目前唯一确定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
扎奇娅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城市杰宁上学。而整个只有一个游泳馆,位于伯利恒,两地相距几十公里。这就意味着扎奇娅只能在周末赶到伯利恒去训练,而且每次最多只能练1小时。更糟的是,泳池并不标准,仅有15米长。在巴勒斯坦,连饮用水都不够,何谈建标准游泳池。2006年,扎奇娅曾到约旦参加一场比赛,那是她第一次在标准泳池里游泳。
“每次到境外比赛我都是既兴奋又头疼。”扎奇娅说。无论去哪个国家,她都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去约旦河西岸城市杰里科,然后等候几个小时出境到约旦,再乘飞机转往其他国家。“最担心的还是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因为一旦发生战争,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家,连学校都去不了,更别说练习游泳了。”尽管如此,从密集的枪炮声里走来的她从未停止过对奥运的向往。她说:“这次去北京参加奥运,会面临许多强劲对手的竞争,但即使无法让国旗在赛场上升起,我也会向世界证明,巴勒斯坦人站在了奥运赛场上。”
:恐怖吓不倒球员
发生在中非共和国、苏丹、以及利比亚交界处的暴乱,至今已经造成超过40万人死亡,逾百万人流离失所,其中乍得所受的战乱之苦最严重。男篮是乍得唯一引以为荣的项目。
乍得男篮的训练场在首都郊外的一处空地上。附近有两座难民营,因此空气中有一股腐臭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成群的老鼠呼啸而过。球队只有限量的淡水供应,更谈不上必要的医疗条件了。每天每名队员的伙食补贴只有15美分,勉强够三餐吃饱。
反政府武装把男篮队员当成了眼中钉,但球员们没有被恐怖吓倒。虽然已无缘北京奥运,但他们一直坚持训练,坚持着自己的奥运梦想。
伊拉克:足球是最大快乐
在爆炸和袭击成为家常便饭的伊拉克,足球,已经成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精神支柱。2007年亚洲杯上夺冠那一刻,足球为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找回了尊严,伊拉克人也因为他们的不断前进而平添无尽的快乐。
伊拉克国奥队目前在北京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上排在A组第一。但是,战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的现实,很多项目不得不到国外进行训练。
伊拉克选手也是伊拉克人补充生存勇气、感受精神乐园的关键组成部分。“我相信我们的球员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他们是捂着流血的伤口奋战到底的战士。”“天天听到的都是爆炸声,国家前途渺茫,只有球员的消息能让人高兴起来。”
战争和暴力能毁灭人的生命,却无法摧毁人们的体育精神。对这些国家的人们而言,奥运早已不是比拼的竞技场,体育的召唤让动乱中的他们对和平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对未来有了新的期盼。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入场方阵中,他们也将迈出庄严的每一步,而手中,将是那一面面在烈火中劫后余生的国旗。
(李晓筠摘自《三月风》2008年第4期)
(作者:冯 欢 字数: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