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本质有一年初秋,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跟我说,有一件大漆案子,让我去看。大漆案子年代都比较早,非常罕见。因为是漆面,过去要保存起来不容易,往往坏了以后就毁了。拥有一件五百年前的大漆案子,是很多收藏家的追求。案
事物的本质
有一年初秋,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跟我说,有一件,让我去看。年代都比较早,非常罕见。因为是漆面,过去要保存起来不容易,往往坏了以后就毁了。拥有一件五百年前的案子,是很多收藏家的追求。案子就搁在库房里。我一进库房,远远一看,就说:“这案子是新的。”他不服气:“你连跟前都没到,怎么知道是新的?”我说:“这必新无疑。你看,案子面上趴满了苍蝇,黑黑的一层。”
这就说到大漆的做法了。有两种上漆方法,一种是直接漆,还有一种是“披麻挂灰”。“麻”就是麻布,“灰”就是灰泥,要用猪血调制。披麻挂灰的方法,是用白麻缠裹木胎,再抹上一层砖灰泥,再上漆。这个案子仿的是披麻挂灰,它为了逼真,就真的用猪血调制。有了血腥味儿,肯定招苍蝇。就是这一点告诉我,这件案子是新的。
这时我们走到案子跟前,朋友还说:“怎么会是新的呢?你看这上面的断纹,漂亮得不得了!”他的手往案子上一忽悠,苍蝇全飞了,黑案子立刻变成红的了。
财富来自知识
还有一年,“十一”前夕,一个朋友来找我,说他刚买回一个案子,红木的,特好,让我去看。我说:“这不马上放假嘛,过两天咱再去。”那人是做生意的,特着急:“别别别,去吧!”我就去了。一进门看见那件案子,轻轻用手搭了搭,我就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我问:“你们家附近有没有蹬三轮的?”他说:“我邻居就是。”“你能不能让他给我送一趟?”这会儿该我急了,因为我知道这案子不是红木的,是黄的。我一定要先买了,赶紧运走,否则明天他明白过来,我不就买不着了吗?晚上10点多了,才找来蹬三轮的,把案子搭上去拿绳一绑,就往我家骑。回去的路上,正赶上放礼花,“十一”嘛!我心里也像放礼花一样,捡了这么一个便宜。
我怎么知道是黄的呢?就是我了解黄的木头比红木略轻。比如,一个独板案子,你得预知它的分量。要了解木性的特点:在同等体积下,有重量的差异。知道这些,才有可能捡到这个漏儿。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坐在我家门口了。他一宿就想明白了:“我不卖了,我得把它拉回去。”我说:“你拉回去也没问题,不就是反悔吗?你也别只拉这一个,以前你卖给我的所有东西都拉回去。”他一看,没办法了,只好把这案子留下了。
了解特性
还有一次,有个素不相识的人来找我,“马先生,你帮我看看,这照片上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我一看,照片上是一把交椅。我说:“这东西不真。”“为什么呢?”我就给他讲,性脆,体重,不适合做交椅。交椅是“行动中的椅子”,得整天扛着,来回来去地走,所以要有体轻防撞的特点。用黄木做交椅,是做到交椅的极致了。比黄花梨性脆、重。历史上没有发现过一把交椅,就是由它的木质特性所决定的。
这人拿着照片走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送我一瓶茅台,说:“马先生,我得谢谢你!我今天要是看不见你,就把它买了。你算救了我一命。”这瓶茅台至今还在我家摆着呢。
如果想收藏,想了解家具的特征,你就要从根本上学习木质的很多常识。不能只从表象上看,而是要知道木质内在的东西。这如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长相、衣着,更多的是要知道他的思想、学识、品德。运用到家具辨伪中,道理相同。
盲人摸象
过去识别紫檀很难,民间流传着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刮点,撒到酒精里,一遇酒精,立刻出现雾状物,非常漂亮。
有一年,我去一个朋友那儿玩儿,他专门做家具生意,很瘦,叫“瘦李”。他说他有一件紫檀床,一会儿有大客人要来。我当时就觉得那床不是紫檀,但不是特有把握。他却非常肯定,还说那个老板专门从广东过来,一会儿就到。一会儿老板真到了,个儿大,很胖,我朋友管他叫“肥佬”。
瘦李家是平房,地面非常潮湿。那张床的很大,与地面间的空隙就非常小。过去看家具,一定要看到家具的底,底最容易露出破绽。肥佬是个胖子,又穿着西服,他肯定钻不进去。他说:“刮一刮看了。”于是瘦李就趴在地上,他们家的地只有他敢趴,都是湿的。他铺了一张报纸,拿了一把小刀,开始在的背面刮。刮屑得在背面、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刮。刮了以后,就掉在报纸上。肥佬把酒精拿来,把木屑往里一搁,立刻紫气东来。肥佬马上交了定金,就算买下来了。
后来我又碰到这个肥佬,他跟我说:“很奇怪,这张紫檀床回去就变成红木的了。我怎么刮,怎么往酒精里搁,也不云山雾罩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问瘦李,才知道原来他事先在后面贴了一块紫檀板。那天刮下来的,确实是紫檀木屑。肥佬不可能当天晚上就把床运走,得第二天运。瘦李当天晚上又把那紫檀板拿下来了,在同样的位置上拿小刀刮几下,留下刮过的痕迹。所以,肥佬回去一看,刮痕都在,却不是紫檀的了。
过去古董这个行业都是凭眼力。商人在很多时候有一些欺诈手段,他把这当成一个游戏。买主呢,后来也当做乐趣了。这件东西打了眼,他一生都要记住这个教训。后来肥佬在当地成为非常有名的鉴定家。他早期的打眼,都是珍贵的经验积累。
有个成语叫“盲人摸象”,你不能摸到一个部位,就说它是这个样子。在文物鉴定当中,仅凭一点就做出判断,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只有知识全面,你才有能力迅速做出判断。
(深红摘自《马未都说收藏》,中华书局)
(作者:马未都 字数: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