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8月28日,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南迁,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2月13日,南京沦陷,武汉告急。次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被迫迁至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6年5月解散,创造了现代教育史上一段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8月28日,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南迁,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2月13日,南京沦陷,武汉告急。次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被迫迁至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6年5月解散,创造了现代教育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不朽传奇。
对很多人来说,西南联大是一个传奇。一个在战争年代临时组建的大学,不到9年的办学时间,8000名在校,成绩斐然: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位是联大校友;2000年以来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3位是联大毕业生;解放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90人;而联大杨振宁、李政道则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中国人。
林语堂先生对联大有个特别经典的评论:联大师生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对联大的校友来说,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让他们怀念至今。联大多是流亡学生,家乡沦陷,经济来源断绝,战区学生借贷金仅够吃掺和着稗子、虫子、草屑、沙砾、老鼠屎的所谓“八宝饭”的水平。一袭长衫看起来文质彬彬潇洒得很,借以掩盖的却是里面见不得人的破裤子。同学们谁也没有“自惭形秽”的感觉,谁也不会小看别人的贫寒。
教室用砖垒成,宿舍是土坯房,茅草屋顶,一个屋里要住40人,上下铺,用一个被单把四个人的床一围,就算一个宿舍;而当时提供的粮食也经常一个月当中只够20天,剩下10天的粮食要自己出去打工赚。很多同学课余要去当家庭教师、到中学教课、到商店当会计,南屏电影院卖票的、饭店里洗碗的、武成路城搂上放午炮的很多是联大同学。同学们衣着简朴:“本色不保”衣、“空前绝后”袜、“脚踏实地”鞋。要是用打工所得在地摊上买一奈美军卡其布裤、一件夹克衫或一双大头靴,那就是最出色的衣着了。要洗热水浴可到学生服务社买票,花五分钱洗十分钟淋浴,闹钟一响就停水,洗冷水浴就在宿舍区的井边取水冲凉。
在闻一多先生的儿子闻山看来,西南联大的学生恐怕是全世界最能吃苦的了。他在联大学习几年,没有坐过凳子吃饭。穿的鞋,两只是两个的,那是文林街小鞋店在美军军营里捡回的破烂修补后按长短分码。但它很坚固,不,根本无所谓。他一共有两条裤子,洗了一条晾在宿舍旁草地上,还让小偷偷了一条。
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联大人依然茁壮成长。
(武庭摘自2007年11月5日《中国青年报》,马建刚图)
(作者:原春琳 王光照 字数: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