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背后的天才

来自名著的影响1965年7月31日,J,K,罗琳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的温特伯恩市。她家是尼克尔斯巷35号。住在29号的是一家姓波特的。那家有个比罗琳小一岁的男孩,名叫伊恩·波特。他是罗琳的童年玩伴之一。罗琳后来承认,哈利的姓就

来自名著的影响

1965年7月31日,J,K,罗琳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的温特伯恩市。她家是尼克尔斯巷35号。住在29号的是一家姓波特的。那家有个比罗琳小一岁的男孩,名叫伊恩·波特。他是罗琳的童年玩伴之一。罗琳后来承认,哈利的姓就是从这家人身上获得的灵感——她喜欢“波特”这个姓。

罗琳第一次接触图书,是她父亲为她读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杨柳风》。由于她当时正出麻疹,不得不待在家里,父亲总是拉过一把椅子坐在罗琳的床边为她读故事。利用动物讲故事是格雷厄姆的拿手好戏,书里的老鼠、鼹鼠、蟾蜍和獾深深地吸引了罗琳——第一本书总会在孩子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从小,罗琳家里就有许多书可读。她的姨妈常常隔几个月就给他们家寄一大箱子书来。罗琳在BBC广播电台一档名为“感谢”的节目中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熟悉那些被描述成下巴长方,肩膀宽宽的小丑。我爱读What Katy Did,还有伊尼德·布莱顿和C,S·路易的书。”一C·S·路易是系列童话故事《纳尼亚王国》的作者。罗琳对其他作家对她写书的影响也直言不讳。罗琳九岁时,她安妮给了她一本由伊丽莎白·古奇写的《小白马》。这本书于1946年首次出版,并获得了儿童文学卡内基奖。罗琳坦率地说:“这本书对哈利·波特故事集的写作有着直接影响。”

中学时的罗琳是那么安静又害羞。她同好朋友在一起时,很开朗,罗琳与孩于们在一起经常讲故事给她们听,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她的这些好朋友们。这些故事让她们听得很着迷。其中的一个朋友回忆说,“罗琳那充满智慧、丰富多彩的故事总能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她很有创造性,擅长于看算命牌和手相,并根据它们编一些故事。虽然这些故事都是编造的,但我们听的时候还是很入迷,曲折的故事情节总是让我们先是紧张,而后就哈哈大笑起来。从她的书上,马上就能认出她冷冰冰、讽刺的风格。虽然现在已经长大了。但她还是那样爱讲故事。罗琳就像她的主人翁哈利·波特一样,她有着一个全新的性格——一种反叛的精神。”

中学毕业时,罗琳参加了牛津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公布后,她被列入了后备录取名单里,但最后还是没能被录取,据说是因为她上的中学不够好。罗琳后来就读的是离家很近、只有两小时车程的埃克塞大学。她主修法语,但也学过一段时间的希腊文和罗马文。在大学期间,她读到了由牛津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J·R·R·托尔金写的著名幻想小说《指环王》。她特别喜欢这本书中的传奇故事,一千多页的书在几年内甚至给翻破了。距第一次读《指环王》五年后,罗琳开始创作她的《哈利·波特》

是赫敏,也是哈利

罗琳曾经直接、坦率、谦虚地谈了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的经历。在“感谢”节目中,她说:“我是那种典型的爱读书的孩子——矮胖,戴着有厚厚镜片的眼镜,生活在幻想中,不停地写故事,有时在逼着可怜的妹妹听我讲故事,玩我杜撰的游戏。”事实上,《哈利·波特》故事中的女主角——“麻瓜”出身的牙医的女儿赫敏·格兰杰就是以她自己为蓝本的:“赫敏是一个比较容易刻画的人物,因为她几乎就是我十一岁时的样子。她就是我的化身。像赫敏一样,我一直都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就,因为有一种不安全感,促使我想要出人头地。我想这也是一般小女孩的想法。”

罗琳承认:“我很要强,我总认为,我必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必须正确。”这也是赫敏的一个特点。但与罗琳不同的是,赫敏从未经历过失败,倒是哈利表现出了一个十一岁孩子的不安全感,这才是罗琳的真实写照。刚进霍格沃茨学校时,哈利对于即将来临的考试惴惴不安,就像罗琳在中学上化学课一样不知所措。

中学老师摩根太太是一位古板的威尔士悍妇,罗琳和同学们都害怕她。摩根太太每接到一个有三十五至四十人的新的班级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分出聪明的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上午,她就叫学生做一张叫做“日常十题”的算术卷子,包括智力测验题和小数知识,考卷上都是罗琳还没学过的东西。这种考验被证明是有用的。至少在《哈利·波特》第一本书里,写“分院帽”一章时是很有用的。哈利到了霍格沃茨,想到考试,他感到既窘迫又紧张,因为他没有学过任何魔法,也想像不出试题会是什么样的。幸运的是,哈利的考试比他想像的要简单并且有意思得多。

罗琳考试得了五十分,这已是相当聪明的了,但却被摩根太太安排到她认为反应迟钝的那一排。罗琳没有哭。她认为这种蹩脚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精神创伤要比身体上的处罚大得多。到学年结束时,罗琳已从迟钝的学生升人到聪明的学生了。“我被提升了,但这种提升是要付出代价的。摩根太太让我和我当时最要好的朋友换座位,我最好的朋友坐在了被认为迟钝的学生一排。结果,在教室里仅仅是换了一下座位,我变聪明了,却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罗琳的安妮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罗琳记得,在她十二岁时,因疾病所困已经拿不起茶壶了。安妮·罗琳于1990年12月30日去世时,年仅四十五岁。

罗琳在写《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厄里斯魔镜一章时,抒发了对自己母亲的深切怀念。这一章可能是所有章节中最著名的,也是罗琳最引以自豪的,毫无疑问也是最感人的。厄里斯魔镜是一面有魔力的镜子,在镜子里,你能看到这个世界上最想看到的人或事物。邓不利多对哈利解释说:“它使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最迫切、最强烈的愿望。”

对哈利来说,他看到了去世的父母在向他挥手。他母亲还边笑边流泪。书中写道:“他内心感到一阵强烈的剧痛,一半是因为喜悦,一半是因为深切的忧伤。”罗琳坦白地说:“当我重读这一章时,我把对自己母亲去世的悲伤赋予给了哈利。”

如果罗琳站在厄里斯魔镜前的话,她就会看到自己的母亲安妮。当一份杂志的记者采访她时,她说,她很想有五分钟时间告诉母亲所有的消息。“我不停地说。五分钟结束时,我可能意识到我没问她死亡是什么样的。这是所有孩子都会有的自私,不是吗?”

在火车上获得灵感

大学毕业后,罗琳在伦敦有过一段漂泊的生活。当时她靠打零工糊口,一份工作做完后,不知道下周会在哪儿工作。其中有一份工作是给出版商处理退稿通知,在这期间,她学会了快速打字。这项技术对于她日后成为作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她还养成了在咖啡厅和酒吧里写文章的习惯。

罗琳在大学时的男朋友去了曼彻斯特,她决定去那儿找他。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罗琳在曼彻斯特用了一个周末来找房子,却没有找到,只好乘火车返回伦敦。在火车上,她很不高兴,四十分钟的路程,她一直望着窗外一成不变的英格兰乡村。她想了很多事情:一般认为她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离开伦敦,母亲在家里过得怎么样?父亲还好吗?她还应想到黑马酒吧、德文郡议会咖啡厅,还有很多的快乐肘光;然而这些事她一点儿都没想,因为罗琳总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当她看着窗外那些可怜的黑白花奶牛时,她想到的是一辆火车载着一个男孩去一所巫师寄宿学校的情景。她说:“突然,哈利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由什么引发的。但我很清晰地意识到,我有一个哈利和魔法学校的想法。我突然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一个小男孩,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得到魔法学校的邀请以前,也不知道自己是个巫师。我从没因为一种想法而如此兴奋过。”

很不幸,那个6月的晚上她既没带笔也没带纸,罗琳很失望。只好闭上眼睛把浮现在脑海中的每个想法都记住。回到房间以后,她迅速潦草地把她在车上想到的写在了一个廉价的小笔记本上。——这就是《哈利·波特》的首稿。

很快,罗琳写的关于《哈利、波特》的短笺就装满了一个鞋盒。罗琳这时就已决定,她将写成七本书,一些评论家认为这对于一个还没有出版过作品的作家来说未免有点自大。但她的决定是很合理的:每本书分别记述哈利在霍格沃茨的每一年。她也确定了主人公的名字。“哈利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男孩名字。我很喜欢它,所以就借用了。”

母亲的死对罗琳影响很大,它不仅改变了罗琳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哈利,波特》的发展方向。有一段时间,她的生活漫无目的。她悲伤地返回了曼彻斯特,返回到,种毫无目标的生活中。那个晚上,她一夜未眠。为了使自己不再想发生过的事情,罗琳想如果人们在魔法学校霍格沃茨玩一种特殊的魔法比赛肯定很有趣。于是,她想到了魁地奇——一种用几个球玩的新奇游戏。就这样这个名字在罗琳的想像中产生了,而不是出自于地图册。

在咖啡馆写作

罗琳住在葡萄牙城市波尔图,与丈夫乔治,阿兰特斯经常吵闹,最终被他踢出家门。惟一的安慰是,她身边至少有一个4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

罗琳和杰西卡乘坐北上的火车到爱丁堡,以便跟妹妹住得近些。她离开波尔图时,带着第一集已写好的头三章和其他章节的笔记,还有系列中其他部分的很多构思。妹妹说服罗琳让她看已写好的部分,并立即被迷住了。罗琳承认:“要是她不笑,我很有可能会把这些东西全部撇在一旁。但她笑了。”

尽管罗琳从妹妹那儿得到了亲情的温暖,但罗琳的生活中还有比《哈利·波特》更重要的事。

罗琳不想成为妹妹或朋友的负担,她找到一个临时居所,着手整顿自己。她的生活已开始陷入可怕的悲惨境况。“我没想到会弄得这么糟,没想到自己会住在一套没有暖气、有老鼠出没的公寓,照看我的女儿。我很愤怒,因为觉得是我令她受罪。”

雪上加霜的是,她还得面对官僚制度的噩梦。1993年12月21日,她来到利斯区商业街,向社会福利署讲述她的不幸遭遇。她必须填写一份又一份的表格,申请援助和房屋津贴,对于这个痛苦经历她记忆犹新:“你必须接受问话,向很多陌生人解释你如何变得身无分文,变成孩子惟一的照看者。我知道并不是有人要让我感到耻辱和不中用,但那确实是我的感觉。”

这次耻辱的奖赏,是每周69英镑,她得用这笔钱来供自己和小女儿吃穿和交一切杂费。终于,她再也无法忍受老鼠弄出来的声音,她向朋友借了600英镑,想租住好一点的房子。她原以为这样一来,能加快改善杰西卡和自己的居住环境,但是这个希望却被官僚作风砸个粉碎。她打电话给爱丁堡十几家房屋出租代理,希望找一个新寓所,但每个代理都拒绝。罗琳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当她说明她是单亲母亲,想用补贴租房子时,电话另一头一个不耐烦的声音说:“我们不把房子租给领住房救济的人,对不起。”

在看来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终于有一个女代理表示同意——也许是可怜她,也许是同意让她看几个公寓,免得她整天来找麻烦。罗琳回忆说:“我见到一线希望,便急匆匆跟她讲,快得她根本没有机会插嘴。”就在那个下午,她去看利斯区龙恩街七号一套有一间卧室、没有家具的公寓,她同意租下。这是一个开端。妹妹和在爱丁堡的两三位朋友借给她几件家具,于是她和杰西卡搬人那幢公寓楼。这是母女俩此后3年间的住所,罗琳则利用厨房桌,完成《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的手稿。

罗琳再度失去自由。一夜又一夜,她必须独自留在家中照顾和陪伴女儿。残酷、悲惨的日子接踵而至。其中最糟糕的日子是她去探访妹妹的朋友,见到她儿子有大量玩具。“相比之下,当我收拾杰西卡的玩具,它们还不够一个鞋盒。我回家后大哭一场。”

那时,她的妹夫罗杰与朋友已经办了一个西恩特合股公司。他们在南桥和皇家马埃尔街交汇处的附近买下了一家名叫尼科尔森的咖啡馆,它不是特别时髦的那种。但这对罗琳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她可以在这儿写《哈利·波特》。她讲故事的愿望和想成为职业作家的愿望从没减弱过,这是她的抱负。她设想自己在一个商店里把自己的信用卡递给任何一个人,他们就会告诉她,她写的是他们最喜欢的书。

罗琳想要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能使她感到不孤独,不与世隔绝,能够有人陪伴她,但不干涉她追求自己的目标。回想她在伦敦和波尔图工作时,咖啡馆给了她很多灵感,但现在,她那点儿可怜的预算连她在咖啡馆喝一下午咖啡的钱都付不起。这时上帝赐予了她尼科尔森。尼科尔森咖啡馆里的员工们看到她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才喝一杯咖啡,都很同情她。命运可能给了她某种指引,因为隔一条街,有一条路叫波特路。

罗琳常常推着躺在婴儿车里的杰西卡出发,步行半小时,来到市’中心。当杰西卡熟睡的时候,罗琳会推着她前往咖啡馆,艰难地登上通往二楼的20个台阶,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专心写她的《哈利,波特》

尼科尔森咖啡馆的墙壁都涂成了绿色和黄色,有很鲜明的窗饰和灯饰,墙上挂着马提斯的作品,给人一种学校般的感觉。只有在尼科尔森,她才感到她还活着,还是有价值的。

后来罗琳在电台节目“荒岛唱片”上回忆自己在咖啡馆写作的日子。“确实,我在咖啡馆写作,女儿在身旁睡觉。这听起来很浪漫,但是当你过这种生活的时候,实际上一点也不浪漫。”

在1994年年底,罗琳找到一份秘书小差事,每周赚取15英镑的额外收入。她发现,这就是她所能赚取的最高限额,超出这个限额,政府便会在她的福利金中扣除相同的数目。至少,这笔钱可带来一点儿改善,尤其是给杰西卡买尿片。

与此同时,她每周仍然必须到利斯路的邮局领取福利金o/她从未忘记在领取福利金的过程中,社会使她和其他人蒙受的羞耻: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救济簿拿到柜台上。

罗琳说:“我不知道,如果我背后那些老女人看到救济簿,会说些什么——‘乞丐’、(‘懒人’、‘社会负担’。这个时候,我大部分的自尊都被挤掉。”

罗琳最喜欢说的话是;“人生就是受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承受痛苦才能成长。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于1997年6月26日出版,从那个时刻开始,罗琳名气就越来越响。她以惊人的速度成了英国最富的女人之一,她的成就与财富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与她相关的一切被不厌其烦地反复提起。但尼科尔森咖啡馆却在1998年被彻底改造,成了一间带咖啡吧的豪华饭店。如果你去那儿的话,恐怕再也想像不出那个靠救济生活的单亲妈妈手里拿着笔,女儿安静地睡在摇篮车里,专心写小说的情景了。

(叶秀利摘自《哈利·波特背后的天才——J.K·罗琳传》,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西恩·史密斯 字数:5838)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