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宇宙的少女

古月上中学时便有“魔女”之称,学习轻松又优秀,爱提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深奥,老师常被她问得目瞪口呆。从初一开始,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折磨着她。宇宙真是“无限”的吗?问题发生在物理课堂上。老师讲“宇宙的

古月上中学时便有“魔女”之称,学习轻松又优秀,爱提许多稀奇古怪的,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深奥,常被她问得目瞪口呆。从初一开始,有一个一直在折磨着她。

宇宙真是“无限”的吗?

发生在物理课堂上。讲“宇宙的无限”时,有的似乎不懂,有的似乎懂了,但都是以书本的定论及老师的讲解为极限,拼命去理解就是了。古月偏不。古月觉得这里面大有问题—老师从地球讲到银河系及更远的未知星系,到最后,仍是用“无限”来给宇宙下了定论,似乎不妥。她站起来了:“老师,啥是无限?地球是有限的,宇宙中的星球是无限的—能这样理解吗?”

老师稍带些嘲讽说:“如果你不能理解,我教给你一个办法:去数一数一头牛身上有多少毛,再去数一数地球上有多少头牛,数着数着你就理解了。”

总是这样:古月认认真真提这些问题时,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当做“钻牛角尖”,甚至是“无理取闹”,所以,她很不讨人喜欢。学习成绩一直稳保第一,但一次三好学生也没评上,连玩伴也没有—都怕被她的“牛角”顶痛。

古月是诚心诚意想弄清“宇宙”这个问题的,吃饭也想,走路也想,睡觉也想,好多天没跟人说一句话,不是发呆就是看天。有人说她“变乖”了。有人说她是“魔怔”太多,要变痴呆了。那天,她还真的跟着一头牛走了好久,看着牛身上的毛皱眉苦想。

她当然不会一根一根地去数牛毛,只是觉得老师的话也有道理:地球和宇宙星球们相比,好比一根牛毛和无数头牛的牛毛。但对“无限”这样解释还是有点不大对劲。

对书本及老师的讲解她是完全记住了,考试得满分不成问题,但这个“无限”,让她觉得对宇宙仍是一无所知。这感觉太难受了。她曾几次半夜里爬起来,到外面看满天星斗,越看越纳闷,越看越着急。

又一堂物理课,趁很漂亮地回答了老师一个提问之机,在老师夸奖她附带嗔劝她“今后少钻点牛角尖”时,她又“犯病”了。她给老师深鞠一躬,声泪俱下地说—

“老师您教教我吧!”

老师问:“咋啦?”

古月说:“我还是没想透宇宙这个问题。”

老师笑问:“你数过牛毛了吗?”

古月说:“不用数—牛再多也是有限的;牛是有限的,牛毛肯定也是有限的。每个星球都是有限的,有限物体的组合怎么就成了无限?”

老师一时没吭声。

男生中有人叫:“古月你去死吧!你活得累不累?”

老师这回没动气,若有所思地说:“古月,先好好听课吧,慢慢会理解的。”

古月觉出老师也有点说不清了。古月发誓要弄清这个问题。

从初一到高三,各门课程中,物理成了古月优秀中的优秀。但“宇宙”这个问题仍是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大,大到对所知的一切都产生了“似在局限之中”的怀疑。

古月考入了大学物理系。入学不久,又成了大学校园里颇有争议的“问题”。学习成绩依然拔尖,依然是对许多定论产生怀疑。

古月已认定“宇宙”问题是揭示或蒙蔽物质世界的一个中心问题。她请教了几乎所有的同学和老师,也都是用“无限”来回答她;在她一问再问步步深入时,有人嘲笑了,有人惊愕了,有人说她神经系统出了问题。不仅是学识各有限量的同学和老师,她发现,在物理学的尖端理论中,面对“宇宙”时,也都是以“无限”二字做终极定论,没人去怀疑,没人去揭开这个看似定理实属武断的封盖。她拼命地读书,专业书之外,凡能启迪她思考的书都读,连神学、佛学都读了,最终的感觉是,从初到今对“宇宙”的认识仅限“物质”,对“物质”的认识也仅限有无、大小、轻重、实空……这些仅以两极为限的“比较”之中,从无超越;只与人的眼耳鼻舌身相关,从不考虑人身极限之外另一种存在的可能。

挑战从宿舍开始。

这次是一个好闹的萍萍挑起来的。古月在宿舍里老是一种苦思冥想的样儿,坐着想,躺着想,走动着想,这对啥也不想的萍萍来说无疑是一种“异类”的刺激。这天晚上,古月躺在床上又是一种沉思状时,萍萍扑过去了,又抓又挠又吓又叫,非要把古月弄出个疯样儿来不可。闹的期间,萍萍发现古月的枕边有一个空罐头瓶,瓶里装着个鸡蛋,便抢在手中举起来对们大笑大叫:“哈哈……这就是古月的宇宙了!哈哈……”

等萍萍闹够了,古月决定再“刺激”她一回。古月把装鸡蛋的罐头瓶放在床上,拉萍萍坐在身边,认真地说:“萍萍,我知道你想救我,这样吧,如果你能给我说清啥叫‘无’,我今后啥都听你的!”

萍萍说:“太简单了,无就是没有呗!”

古月问:“啥是没有呢?”

萍萍把罐头瓶里的鸡蛋取出来,指着瓶内说:“这就是没有!”

古月摇头:“错!你只能说瓶子里没有鸡蛋了,瓶子里还有空气,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

萍萍叫:“把空气抽掉—算不算没有?”

古月说:“不算!就算你抽成真空,还有真空在。如果说真空就是没有,那空气怎么钻进去的?鸡蛋怎么放进去的?‘有’怎么会跟‘没有’,共在瓶内?”

萍萍龇牙咧嘴跺脚发狠了:“你你你……精神病!”

另一位女生听出道理来了,问古月:“你是不是说,把许多超越自身认识极限之外的不可知的东西用抽象的词组代替了?这种代替又让误把无知当定理,真正的大问题便忘记去思索了?”

古月是多么渴盼“知音”啊!她一下子感动了个泪流满面,抱住那女生狂亲起来……然后她求女生们了:“和我一起思索吧!人类也许在认识宇宙的定向上出了问题。比如: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无限’二字来解释宇宙;还有‘宇宙’这个词,人人都不知它究竟是何物,但人人都可以挂在嘴边—这就使人类在求知途中早已产生了惰性和依赖性!一边说宇宙是由星球组成的,一边又说宇宙是无限的—有限的相加怎么能成为无限?……”

女生们无法跟上古月的思路,于是,浅薄加好奇便产生流言,流言便在校园里传开了—

古月认为宇宙是有限的!

这无疑是一种“反动”,非同小可。一位物理学把古月叫到家里,想听听她“奇论的根据”。

古月首先声明,她绝对不会浅薄到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同时,她又认为用“无限”来解释宇宙,实际上也和“有限”一样的浅薄!

乃是吃惊不小:“你认为会有第三种解释?”

古月对宇宙的认识只是有了一种新的定向,许多思考尚是雷电风云的交错撞击,她无法具体地回答教授。她抓起教授桌上的两个健身球问:“教授,这一个石球加一个石球等于两个石球,对吧?”教授纳闷:“什么意思?”古月说:“我觉得这是个同类递增的定理,而且只能是有限递增—石球加石球只能是石球;有限的石球加有限的石球只能是有限的石球;一个石球本身的有限便决定了石球总量的有限!”教授想了想问:“你仍是说宇宙是有限的?”古月大声说:“不!我是说,人类自己把自己导入了误区。包括星系星球在内的一切物质,都只是人体眼耳鼻舌身所能感觉到的极限,人类想了解宇宙,就必须首先认识到自身的这种极限,必须承认极限之外的另一种存在,那种存在不可用大小、有无、光暗、多少等概念去定议,也许整个宇宙只是那种存在所产生的形态之一!”

教授沉思了好久,没再说一句话。

当夜,教授“病”了,一连十多天没上课。传说教授在“病”中曾和校长做了一次长谈,是有关古月的“问题”。

古月的“魔怔”也“传染”给了不少同学,“有”和“无”的争论成了流行,有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开始了苦思冥想,本系的高材生们都有点“神思恍惚”了。

(陈红摘自《中国校园文学》

2002年第1期)古月上中学时便有“魔女”之称,学习轻松又优秀,爱提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深奥,老师常被她问得目瞪口呆。从初一开始,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折磨着她。

宇宙真是“无限”的吗?

问题发生在物理课堂上。老师讲“宇宙的无限”时,有的似乎不懂,有的似乎懂了,但都是以书本的定论及老师的讲解为极限,拼命去理解就是了。古月偏不。古月觉得这里面大有问题—老师从地球讲到银河系及更远的未知星系,到最后,仍是用“无限”来给宇宙下了定论,似乎不妥。她站起来了:“老师,啥是无限?地球是有限的,宇宙中的星球是无限的—能这样理解吗?”

老师稍带些嘲讽说:“如果你不能理解,我教给你一个办法:去数一数一头牛身上有多少毛,再去数一数地球上有多少头牛,数着数着你就理解了。”

总是这样:古月认认真真提这些问题时,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当做“钻牛角尖”,甚至是“无理取闹”,所以,她很不讨人喜欢。学习成绩一直稳保第一,但一次三好学生也没评上,连玩伴也没有—都怕被她的“牛角”顶痛。

古月是诚心诚意想弄清“宇宙”这个问题的,吃饭也想,走路也想,睡觉也想,好多天没跟人说一句话,不是发呆就是看天。有人说她“变乖”了。有人说她是“魔怔”太多,要变痴呆了。那天,她还真的跟着一头牛走了好久,看着牛身上的毛皱眉苦想。

她当然不会一根一根地去数牛毛,只是觉得老师的话也有道理:地球和宇宙星球们相比,好比一根牛毛和无数头牛的牛毛。但对“无限”这样解释还是有点不大对劲。

对书本及老师的讲解她是完全记住了,考试得满分不成问题,但这个“无限”,让她觉得对宇宙仍是一无所知。这感觉太难受了。她曾几次半夜里爬起来,到外面看满天星斗,越看越纳闷,越看越着急。

又一堂物理课,趁很漂亮地回答了老师一个提问之机,在老师夸奖她附带嗔劝她“今后少钻点牛角尖”时,她又“犯病”了。她给老师深鞠一躬,声泪俱下地说—

“老师您教教我吧!”

老师问:“咋啦?”

古月说:“我还是没想透宇宙这个问题。”

老师笑问:“你数过牛毛了吗?”

古月说:“不用数—牛再多也是有限的;牛是有限的,牛毛肯定也是有限的。每个星球都是有限的,有限物体的组合怎么就成了无限?”

老师一时没吭声。

男生中有人叫:“古月你去死吧!你活得累不累?”

老师这回没动气,若有所思地说:“古月,先好好听课吧,慢慢会理解的。”

古月觉出老师也有点说不清了。古月发誓要弄清这个问题。

从初一到高三,各门课程中,物理成了古月优秀中的优秀。但“宇宙”这个问题仍是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大,大到对所知的一切都产生了“似在局限之中”的怀疑。

古月考入了大学物理系。入学不久,又成了大学校园里颇有争议的“问题女生”。学习成绩依然拔尖,依然是对许多定论产生怀疑。

古月已认定“宇宙”问题是揭示或蒙蔽物质世界的一个中心问题。她请教了几乎所有的同学和老师,也都是用“无限”来回答她;在她一问再问步步深入时,有人嘲笑了,有人惊愕了,有人说她神经系统出了问题。不仅是学识各有限量的同学和老师,她发现,在物理学的尖端理论中,面对“宇宙”时,也都是以“无限”二字做终极定论,没人去怀疑,没人去揭开这个看似定理实属武断的封盖。她拼命地读书,专业书之外,凡能启迪她思考的书都读,连神学、佛学都读了,最终的感觉是,人类从初到今对“宇宙”的认识仅限“物质”,对“物质”的认识也仅限有无、大小、轻重、实空……这些仅以两极为限的“比较”之中,从无超越;只与人的眼耳鼻舌身相关,从不考虑人身极限之外另一种存在的可能。

挑战从女生宿舍开始。

这次是一个好闹的女生萍萍挑起来的。古月在宿舍里老是一种苦思冥想的样儿,坐着想,躺着想,走动着想,这对啥也不想的萍萍来说无疑是一种“异类”的刺激。这天晚上,古月躺在床上又是一种沉思状时,萍萍扑过去了,又抓又挠又吓又叫,非要把古月弄出个疯样儿来不可。闹的期间,萍萍发现古月的枕边有一个空罐头瓶,瓶里装着个鸡蛋,便抢在手中举起来对女生们大笑大叫:“哈哈……这就是古月的宇宙了!哈哈……”

等萍萍闹够了,古月决定再“刺激”她一回。古月把装鸡蛋的罐头瓶放在床上,拉萍萍坐在身边,认真地说:“萍萍,我知道你想救我,这样吧,如果你能给我说清啥叫‘无’,我今后啥都听你的!”

萍萍说:“太简单了,无就是没有呗!”

古月问:“啥是没有呢?”

萍萍把罐头瓶里的鸡蛋取出来,指着瓶内说:“这就是没有!”

古月摇头:“错!你只能说瓶子里没有鸡蛋了,瓶子里还有空气,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

萍萍叫:“把空气抽掉—算不算没有?”

古月说:“不算!就算你抽成真空,还有真空在。如果说真空就是没有,那空气怎么钻进去的?鸡蛋怎么放进去的?‘有’怎么会跟‘没有’,共在瓶内?”

萍萍龇牙咧嘴跺脚发狠了:“你你你……精神病!”

另一位女生听出道理来了,问古月:“你是不是说,人类把许多超越自身认识极限之外的不可知的东西用抽象的词组代替了?这种代替又让人类误把无知当定理,真正的大问题便忘记去思索了?”

古月是多么渴盼“知音”啊!她一下子感动了个泪流满面,抱住那女生狂亲起来……然后她求女生们了:“和我一起思索吧!人类也许在认识宇宙的定向上出了问题。比如: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无限’二字来解释宇宙;还有‘宇宙’这个词,人人都不知它究竟是何物,但人人都可以挂在嘴边—这就使人类在求知途中早已产生了惰性和依赖性!一边说宇宙是由星球组成的,一边又说宇宙是无限的—有限的相加怎么能成为无限?……”

女生们无法跟上古月的思路,于是,浅薄加好奇便产生流言,流言便在校园里传开了—

古月认为宇宙是有限的!

这无疑是一种“反动”,非同小可。一位物理学教授把古月叫到家里,想听听她“奇论的根据”。

古月首先声明,她绝对不会浅薄到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同时,她又认为用“无限”来解释宇宙,实际上也和“有限”一样的浅薄!

教授乃是吃惊不小:“你认为会有第三种解释?”

古月对宇宙的认识只是有了一种新的定向,许多思考尚是雷电风云的交错撞击,她无法具体地回答教授。她抓起教授桌上的两个健身球问:“教授,这一个石球加一个石球等于两个石球,对吧?”教授纳闷:“什么意思?”古月说:“我觉得这是个同类递增的定理,而且只能是有限递增—石球加石球只能是石球;有限的石球加有限的石球只能是有限的石球;一个石球本身的有限便决定了石球总量的有限!”教授想了想问:“你仍是说宇宙是有限的?”古月大声说:“不!我是说,人类自己把自己导入了误区。包括星系星球在内的一切物质,都只是人体眼耳鼻舌身所能感觉到的极限,人类想了解宇宙,就必须首先认识到自身的这种极限,必须承认极限之外的另一种存在,那种存在不可用大小、有无、光暗、多少等概念去定议,也许整个宇宙只是那种存在所产生的形态之一!”

教授沉思了好久,没再说一句话。

当夜,教授“病”了,一连十多天没上课。传说教授在“病”中曾和校长做了一次长谈,是有关古月的“问题”。

古月的“魔怔”也“传染”给了不少同学,“有”和“无”的争论成了流行,有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开始了苦思冥想,本系的高材生们都有点“神思恍惚”了。

(陈红摘自《中国校园文学》2002年第1期)

(作者:张鸣跃 字数:6562)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