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的温馨

不知这是否也是澳洲的法规——年初,从孩子就读的那所乡镇中学,随着他的学期报告、校长致信等等材料一起寄来的,还有该校上一年的《年鉴》。印刷之精美自不必说,很高档的画报用纸,全彩色,一百余页,且主要以照片为主,因而从手

不知这是否也是澳洲的法规——年初,从就读的那所乡镇中学,随着他的学期报告、校长致信等等材料一起寄来的,还有该校上一年的《》。印刷之精美自不必说,很高档的画报用纸,全彩色,一百余页,且主要以照片为主,因而从手感到视觉,都不由得让人一见就喜爱。听说该校加教职员工有上千人,《》人手一册,想必是花了大钱的。然而抚摸着她,多年的中国式思维也就生出疑窦了:乡镇中学也有编《》的必要吗?《年鉴》仅仅是为了记载与汇报吗?用这钱去做些别的事情是不是更合时宜呢?……

就这样怀着疑窦一页一页翻下去,诸多的内容接踵而至,看到最后才似乎有些释然了——原来,内容丰饶缤纷、应有尽有的《年鉴》,如校长的汇报,学校的建设,各年级各班的学生合影,各科教师的教学体会,学校的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学生的学习经验……等等,都是蕴涵着信仰、价值,也蕴涵着社会人道以及教育规律等等生动信息的啊。

比如班级的名称吧——就不是单调、逻辑的阿拉伯数字,而是以花、以色彩等等大自然现象命名的“岁月”(我所在的班即曰“金色”)。这样的班级名称,总是能使孩子一想到学习,一踏入校门,就像郊游一样,身心舒畅,有如在美感的森林里,吮吸雨露和阳光的。这样温馨和亲切的心理氛围,与学生时代、花样年华、校园生活,是多么和谐,多么融洽,又多么科学!因为人类是在符号中生存的,符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龙”与我们民族的心态)。一个学生单纯而美好的六年中学青春,感性而活跃的十三至十九岁,如果是生长在、相伴在这样的班级名称中的,其所耳濡目染,并在暗示与联想中滋润而出的心态、生活、记忆,难道是枯燥的数字班级之名所能够相提并论的吗?

再比如《年鉴》所载的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叉的交流内容,除了感情的相融,学习的进步,身心的敞开,坦诚意识的茁壮培育与能力化之外,不也同时从小培养了人人平等、尊严的人格意识么?说到这一点,也许只得提及孩子去年在澳洲所拿的两个奖项了(全澳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物理一等奖)。这两个奖在这所僻地中学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以中国的思维而论,该校大大宣扬一番似也无可厚非。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据孩子说,连颁奖仪式也不过是期末结业上的一项平常程序而已。而他受了一年的澳洲人道教育,甚至觉得将颁奖放在结业上也过重了——所以当他因领数学奖而再次上台的时候,就觉得很不好意思,也很没有必要了。一种落到实处的平等与尊严的施教,使他已认同了人各有所长及所长皆是平等、同值的意识,视有意无意地厚此薄彼为不公正了。果然,在《年鉴》里,该校对他获奖的如此“大事”,几乎未着一字,只有两张几个参赛同学与辅导老师合影的照片,简短的附言也只是说明学校曾参加过这两项全澳的社会活动而已(而同样是社会活动,且无任何奖励,有更多学生集体参加的学校剧团的卖票演出,各级运动会及绘画、音乐比赛等等,都有着近十页的详尽报道)。

获奖不被看重,将学好物理、数学的经验、体会与师生们交流却是重要与必需的。为此,校方不仅郑重地向我的孩子约稿,而且还醒目地登在了属于校方而非海外学生专页的重要版面上(设此专页亦体现了平等、尊严)。而孩子也自觉地未在文中提及获奖一事。据说,文章登在此版是该校自招收留学生以来的首例,而孩子也认为这样的爱心之奉才是最高的荣誉。

不知校方是不是因为人人平等的信仰才这样安排的。我想说的是,这同时凸现了符合教育规律的清醒理念。因为对于中小学的教育而言,健全的素质比所谓的“主课”更重要,人也比奖项更重要;而人格与美,身心与能力则自然高于分数;所有孩子多元发展的广阔空间,要比早早地就狭隘、功利地限定或引导孩子向某奖或某科追逐,更不知要合理多少倍!孩子就是孩子,青春的特质就是不定型。此时,任何片面的提倡,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必须是极其慎重的。

因为人首先是人,且永远是人。因而不是成绩和奖项,而是人本身才是第一位的。

抚摸着这样的《年鉴》,我能想像出不可能有学生或家长面对她时,产生任何世俗的自卑与对孩子的责骂。因为人道的教育不可能产生“差生”的观念,不可能不尊重不同孩子的多元的潜能,更不可能因为片面的成绩与才华,而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从小就以所谓的功利,为将来的社会剥离、预演了“精英”的颐指气使与“平民”的抬不起头来。在《年鉴》里,人与人天生不一样的科学规律与彼此的平等与尊重,以及永能自我平衡的发展与自得其乐,页页扑面而来。而这样的教育,则在孩提时代就开始为未来社会的矛盾和对立提前“减灾”了——不知校方舍得花大钱的道理是否就在这里。

但至少,因为有了这样的《年鉴》,美与价值,就不是一时的,而是随时的、长久的了;也不仅仅只在学校里,只在教师面前,而是还能在离校后的日子里,在时常翻阅《年鉴》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而它若能真的成就诸多孩子的正常成长,能使人真正是人,进而有益于社会和民族的话,花多少钱又能不值呢——哪怕仅仅是让学生们在青春永逝之后,在感慨万端之中,或窘于成年烦恼之时,或在自己也有了孩子的时候,能捧起这本没有尊卑、没有利害、没有阴影,只有亲切、美好、公道与欢乐的“回忆录”,睹物思人、思情、思美、思纯,她也就永恒了!

这样的滋润是人性深处的渴望,因而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之髓吧。

(作者:刘烨园 字数:2214)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