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考验原本选择学医是想求一份稳定的职业,因为觉得自己不太敏捷能干,怕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速度。学医么,可不必担心将来找工作,不必担心失业下岗,不必担心每天的新挑战让我措手不及。可事实上,原本想少几个“担心”的选择
身心考验
原本选择学医是想求一份稳定的职业,因为觉得自己不太敏捷能干,怕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速度。学医么,可不必担心将来找工作,不必担心失业下岗,不必担心每天的新挑战让我措手不及。可事实上,原本想少几个“担心”的选择却成了更多“担心”的来源。别的专业的学生们一定很难体会我们在学医的漫漫旅途中要接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
“玉手皓腕”
外科实习第一课,是学习进入手术室之前的工作:穿衣,戴帽,戴口罩,然后像小学生查卫生似的把指甲伸出让一一过目,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被认为指甲过长而被勒令剪短,其中一位女生又长又亮涂成紫红色的指甲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也对她特别“照顾”,亲自监督她剪短指甲、洗掉指甲油。然后,我们一字排开在水池边,学习刷手,即用蘸满浓肥皂水的板刷刷手3遍,从指甲指缝手指到手掌手背手腕,到前臂肘部一直到肘上6厘米。于是,我们硬着头皮开始在“重点、重点”的督促下拿着刷子认真地、仔细地、不断加重地开刷。那集体发出的“刷刷、刷刷”的声音,简直就和我在水房里刷那条穿了一个月的牛仔裤一模一样。在经历了“十指连心”的痛楚之后,我们还必须把双臂伸入70%的酒精中浸泡6分钟。最后当我举着红肿麻木的手臂穿手术衣戴手套时,忽听得一男生一声惨叫!原来他消毒已毕的手又碰到了水池壁而污染,所以必须将所有的程序从头再来一遍。一节课结束,我也终于明白,所谓“纤纤玉指”,所谓“玉手皓腕”,对我们医学生而言,从此将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至于这样的“自残”行为,到底会对皮肤产生多大的伤害?或许只有皮肤科的才会明白。
“望、触、叩、听”
我们有门课,曰“内科诊断学”,既然是“诊断”,那除了问诊最主要的就是“望、触、叩、听”的体检了,我们要学会一百条的全身体检方法,从头顶到脚底。既然是要学习,自然有老师做示教——不过是用学生当病人,每堂课老师都会抽一个男生躺在四张桌子拼成的“床”上做示教。被抽到的“靶子”自然一千万个不愿意,被老师用手用“工具”在身上揉来敲去的固然不舒服,但最可怕的莫过于十几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死盯着你了,被抽到当头颈四肢的靶倒还算好,而抽到胸腹部的可就惨了,胸大肌不够发达的,肚子上赘肉太多的,那可真的一览无余啊。那个被检查腹部的男生一会儿咯咯笑个不停,一会儿哇哇叫疼,老师可不理他,一脸严肃地继续着肝脏的触诊……要用两只手来触诊脾脏……当老师嫌他的牛仔裤束腰束得太高而不断往下拉时,此男生忽然变得安静了,之后却连人类最基本的一系列反射活动都做不出了。老师拍拍他的肩“干吗那么紧张,起来吧”,这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出他躺的那块白布不知为什么湿了一大块,其实那天并不热,况且他还没穿上衣……
生命的脆弱
记得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医院是一片圣土。那种浓浓的消毒液的味道,那些穿着白大褂的,让我感到那儿是那么干净,甚至有一种圣洁的感觉。而现在,当我们真正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后,每一个人却时常生出这样那样的担心和害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怕从病人那儿传染上什么病。有一次去肝炎病房实习,尽管老师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那些已经过了肝炎早期的病人,传染性真的不大,大家注意一点不会有事的,但走进那扇写着“非医务人员止步”的大门时,我们都还是诚惶诚恐。我打定了主意,除了鞋底以外,绝不再让任何身体部位碰到病房里的任何东西。当老师站在一位乙肝病人前讲解那些症状体征时,我们一群人都一反常态,没人像平常一样争先向前挤到病人身边去看去体会,而都站得远远的。那位病人显然看出了我们的回避态度而非常窘迫,她是一位看起来非常纯朴的中年妇女,正是因为“传染病病人”这样的身份才让我们无法像对待常人那样对待她。我忽然间开始觉得不安,说不清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只是瞅着那位阿姨觉得有些抱歉。老师也明白我们的想法,讲完了该讲的之后就下课放我们走了。
大学里的老师们不会再像中学老师那样“唠叨”,他们传授我们知识之外不会对我们的言行举止或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任何的意见,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已经是成人,除了学校医院的规章制度,他们不会对我们有别的要求。我们一窝蜂地“逃”出了那幢楼,女生们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回去马上洗澡洗衣服的事,我脱下那件让我感到扎眼的白大褂,脑海中忽然闪过“医学生誓言”中那些神圣的句子,我轻轻叹了口气。
随着专业课的继续,我们也越来越发现生命的脆弱。一种小到肉眼都看不见的东西就可以击倒一个壮年人,一个基因上微小的变化就足以打乱所有的生理活动。所以,在被蚊子叮一口后就怀疑自己是否会染上乙型脑炎而变成白痴,在饱餐一顿后就害怕自己是否会晚上在梦中突发胰腺炎而猝死,在一次小感冒时就担心是否是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状……并不是从前不知道这些病的存在,而是只有在实习中,才会体会到这些病的可怕。有人说,是最没有感情的职业,他们每天目睹别人的生离死别而无动于衷。我不同意。每天都目睹着生存和死亡的交战,医生比常人更明白生命的珍贵,不是他们无动于衷,而是因为他们明白,生存的价值体现在它无法永恒,死亡和生存同样值得尊重。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现在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一点,连我们实习生都深有体会。的确,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和重要,可不知为什么,现在的医患关系却不如从前那般融洽和互相信任了。
从统计学上说,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概率为百分之几或十分之几,这取决于病人的状况、疾病本身的性质、治疗方式的选择、医生的经验等很多因素。对医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概率,可对于病人而言,只有0和100%两种选择。所以,当这千分之几的概率偏偏落在你或你家人的头上时,你会甘心接受这样的事实么?病人有时候是无奈的,因为他们不懂很多的医学知识而害怕被欺骗和伤害;医生有时候也是无奈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不懂医学并且痛苦悲伤的病人。
对于我们医学生而言,患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各种各样的患者都能教你。有的患者刚动完大手术,比如重症胰腺炎,身上插了十几根管,自己又动不了,被医生和实习生见习生围着,任凭医生一根根管子讲解,“这是导尿管,这是静脉插管,这是……”患者也许感到自己像标本一样被观察,可他自己又不能反抗,只好由家属来抗议了:“怎么又来了,昨天也是那么多人来看过的。”我们和他解释:“昨天那批和今天这批不是同一批。”言下之意,明天那批和今天这批也不会是同一批。有些昏迷的患者真的很可怜,但不管心里有多同情他,嘴上还只说着:“嗯,这个病人,相当典型。”所有这些“动不了”的病人都属于“合作型”的,那些“动得了”的呢,就不一定了,大多数患者是合作的,有的甚至很有奉献精神,我就见过一位痛得咬牙切齿,扭来扭去,还同意让我们问诊和检查的患者,看到他大汗淋漓,还不停地说“快问吧”“快查吧”,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赶快结束了问诊。当然,不怎么合作的患者也有啊,也不知躲哪了,这也好,积极的运动锻炼对恢复是有帮助的嘛。最让我们崇拜的是那种看了很多医书的患者,他们往往有很长的病程,因此也很早就在“研究”自己的病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钻研程度绝对胜过你,所以,你一上去问诊,还没开口哪,人家就把症状体征,和大量医学术语全“砸”向你,把你弄得一愣一愣的:这是来看病求医吗?敢情他讲得比老师还好呢。遇到这种患者,得,你也别想插话了,人家讲得起劲呢,你就乖乖地垂首站着听吧,心里只有4个字:“甘拜下风。”啊呀!人家那水平,没有10年的功力行吗?培养一个医科本科生才5年而已,哪赶得上人家呢?
我想,关于医患关系这个话题,对我们刚刚进入实习的学生而言太深奥了,我只能希望医生和病人能多一些互相信任和互相体谅,也希望大大小小的媒体在曝光“医患关系”的负面事情之余,多寻找一些同样发生在“医患关系”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动物英雄
如果问起在医学界谁的贡献最大,答案既不是那些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人,也不是经典术式的发明者,更不是抗生素的发现者,而是那些没名没姓没身份的实验动物们,它们用生命换得医学的进步。作为一名医学生,与实验动物们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每年为此牺牲的动物不计其数。所以,我想需要在此写上一笔,以表达我们对动物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从大二开始,我们就在动物身上锻炼技巧了,人们常说医生冷血,而“冷面杀手”训练的第一步就从这里开始。第一次走进功能实验室,边上放着一只只白白的兔子,无邪的眼睛里透着恐惧,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正当我为这些白兔的命运担忧时,一帮女生冲了过去,搂着兔子边摸边惊叹:“好可爱啊!”“眼睛是红的,还很透明呢!”但这些女生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小动物的关爱。动物实验第一步是麻醉,揪住兔子的耳朵,拔去耳缘静脉表面皮肤的毛,将头皮针插入耳缘静脉内,看到回血表示成功,再将头皮针固定。看着这帮女生将以上步骤一气呵成,我只是有些诧异。但接着看她们将气管插管利索完成后,我已经是目瞪口呆,刚才搂着兔子做温柔小女生状的人是她们吗?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兔子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突然,一只兔子的颈动脉插管松掉了,血肆意喷射在我们的白大褂上。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女生们还是面不改色,从容处理问题,顶多说一声:白大褂可要费力洗了。实验结束,兔子大多壮烈牺牲,扔进桶里的兔子不再可爱,眼睛已经由红转成白灰。看着这样的兔子,谁的心底都会有一丝悲伤,但这仅仅是一刹那的感觉,我们马上就会用加倍的热情投入到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中去。医学生对生理和病理现象的初步形象认识就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通过动物实验我们不仅有了娴熟的操作技能,更有了应付意外情况的信心。
高年级外科实验的动物们更是将自己的全部器官奉献给我们。它们一次又一次地配合我们手术:这次将脾切了,依然顽强地生活着,准备下次将自己的肠子无私奉上。当同学们讨论接下来它们的命运将如何,有人打趣说狗肉火锅。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一句笑话,无论哪里的医学生对动物们都应该是感激不尽的。曾听说国外的一些医学实验单位专门为实验动物立碑,每年举行仪式感谢它们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虽然中国没有任何纪念碑可表彰实验动物的丰功伟绩,但在我们这些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处处都有它们默默的奉献。
在从医学生到一个好医生的过程中,要感谢太多的东西,而我们能采取的惟一方式就是治病救人。
进入临床实习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人而不是动物。在动物身上我们是熟练而毫无顾忌的,可在病人身上我们就不敢这么“胸有成竹”了,所以在实习中碰到需要用手去触诊病人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把病人碰出什么问题。在病人眼中,医生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但实际上有许多病不是医生所能控制的,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学是在不断进步,而这些进步是医生不断从病人的治疗中得到的。往往是病人感谢医生,其实医生更要感谢他们的病人。
(作者:徐晓亚 字数: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