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四重奏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不过,从苏黎世下飞机,第一次看到这个国家的时候,我真没看出它怎么“富裕”:既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没有满眼的炫目灯光;机场地下连着的火车站,站台窄小,颜色暗淡,连个大理石的柱子都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不过,从下飞机,第一次看到这个国家的时候,我真没看出它怎么“富裕”:既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没有满眼的炫目灯光;机场地下连着的火车站,站台窄小,颜色暗淡,连个大理石的柱子都没有,简单朴素到没有欣赏价值。坐上火车一跑,满眼是漫山遍野的庄稼,还有向日葵,竟然像个农业国家的样子。

火车到达我们预定了饭店的小镇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我们摸到旅馆门口时突然发现:大门竟然是锁着的!在机场接我们的瑞士朋友叫撒莎,也是第一次到这个小镇。撒莎看上去也有点意外,不过她好像并不着急,左找找,右看看,在门口的邮箱里,找到了一串钥匙和一张纸条。

“我们去听音乐会了,9点半回来。”撒莎边念边翻译道,“你们的房间是203、204和205,请自便,祝旅途愉快!” 从一大把钥匙里挑出贴着“大门”字样的一把,就这么开人家旅馆的大门,真让人心跳加速!我一边开一边忍不住往后看,生怕被过路人误会成小偷;同时,一种自由的快感也涌上了心头:店老板对我们这帮陌生人可真是太放心了。 对这种服务方式,我的另一个朋友可并不怎么高兴。这位老兄刚把心爱的烟斗落在的火车上,大约正看什么都不顺眼。他说自己实在纳闷儿,旅馆这么服务未免太省心了。不过,几天后我们到达瑞士首都时,他就再也不提这话了。因为就在的火车站上,一位列车服务员从对面的列车上兴高采烈地冲我们跑过来,举着一个烟斗和一只打火机。他说他们的列车刚从过来,真高兴又遇上我们了:“这是你们的东西不是?”

我们后来一路上都在回忆:我们在苏黎世的列车上看到服务员了吗?好像有一个人检票?就算我们几个东方人好认,他又怎么能这样留心每个客人落下了什么呢?这些天,他一直在带着烟斗四下找我们吗?

后来,当别人谈到瑞士人朴实、诚信、服务细致入微但不失尊严时,我就像鸡啄米一样点头。

附近有一个叫布鲁嫩的小镇,“布鲁嫩”在里的意思是“发源地”,这个小镇正是瑞士联邦起源的地方:1291年,3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地区在布鲁嫩缔结了“永久同盟”,随着一个又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加入,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瑞士联邦。而当年“老三州”缔结同盟的日子也就成为了今天瑞士的国庆日——凑巧的是,我们正赶上瑞士国庆。

我们决定国庆节到布鲁嫩去转转,看看缔结同盟的地点。布鲁嫩是一个只有七千来人的小镇,大概因为是国庆日的关系,到处都张挂着瑞士的国旗。一批又一批来自瑞士各地的游人从码头乘坐大船,往缔结同盟的地点赶。我们跟着人群很快到达了一个小山包。导游指指一片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草地说:到了,就是这儿。

周围的人看上去都很高兴。他们一家一家地带着孩子,牵着狗,在草坪上来回走,和草地中间的瑞士国旗合影,士兵郑重地向国旗敬礼,偶尔还能听到有奏乐的声音,那是音乐家在摆弄乐器——瑞士的公园平常也没有这么热闹。

不过,我们却有点蒙了,各位这是看什么呢?在瑞士的发源地,我们该看什么呢?没有当年签订的和约文本,或者谁戴的手套,谁签字用的笔,哪怕是一张描绘当年“老三州”签约的油画也行啊——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参观那种博物馆——但似乎更不习惯仅仅参观一块草皮。 不过,事实上,人们就是在参观这块草地。似乎没人觉得这个地方还缺少什么。导游非常认真地把“老三州”缔结同盟的历史讲了一遍,然后告诉我们,这块曾经缔结同盟的草地原来是一块私人的领地,几十年前,有几个瑞士中学生在学习了历史后,凑钱把它买了下来捐献给政府,条件就是这块草地永远保持原状,向公众开放。从那以后,每年国庆大家都到这里来。这逐渐成为了瑞士人庆祝国庆的一个传统。 那天晚上,布鲁嫩和、日内瓦、苏黎世一样,举行了盛大的盛装游行活动,人们的目光越过湖面,遥望着那片草地的方向,上千人合唱国歌,绚丽的焰火照彻夜空。

瑞士的国歌也挺特别——它有一个曲调和两套歌词,一套、法语一套。这两套歌词并不是同一个歌词的两个译本,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歌词。同是瑞士人,讲不同语言的地区唱不同歌词的国歌(瑞士的官方语言有三种:、法语和意大利语,此外还有一种民族语言罗曼什语)。

国歌尚且要唱两套,瑞士不同语言地区的文化氛围差别之大就不用说了。像布鲁嫩属于瑞士德语区,人们都讲瑞士德语,牛系铃铛,家住木屋,人的性格也比较严肃。从布鲁嫩坐个把小时的火车,到达瑞士法语区的时候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山上葡萄飘香,湖里天鹅游弋,周围一片法语,连人的性格都变得活泼浪漫起来。有一回,我们遇到日内瓦的市长,企图用德语和他攀谈的时候,他竟然表示只会讲法语,为了和我们对话,还专门叫了一个翻译来。

瑞士最著名的城市可能就是日内瓦了。别看它的市长只讲法语,它的40万市民却来自157个国家。这里是二百多个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还有一百五十多个外交使团,每年总有上千个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

我去过日内瓦好几次,每次都会被当地朋友带到国际组织区参观。虽然每次参观顺序的排列组合不一样,但肯定都会参观国际红十字会——直到最近我才弄明白,国际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亨利·杜南就是日内瓦人。

在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的门口,是一幅巨大的照片和一组群雕。照片上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囚犯,上面写着战俘公约:战俘应该得到水、食品和香烟;而群雕则是一些被蒙住眼睛、捆住手脚、默默站立的人,让人看了倒吸一口凉气。

一进展厅,迎面赫然一幅汉字书法作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幅作品不是写在纸上,也不是挂在墙上,而是印在一幅类似电影屏幕的白色幕布上,斜挂在大厅中央。和它平行的另外几张大幕上,还有摘自《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字句和各国先知圣贤劝人行善的箴言——据说这都是国际红十字会思想的来源。

在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的全身像后面,是一个挂满了铜牌的大厅,每个铜牌上逐年镌刻着世界各地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各种灾难的死亡人数。大厅的中间排列着一个个高大的档案架,装满了战俘的档案卡片。而散布其间的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则描述着不同的故事:

在一个低矮的没有窗户的小房间里,水泥地面上刻有深陷的 18个脚印,表现了一次绑架案中 18个人质在一个没有洗手间、无法躺卧的小房间里度过的6个月。

另一个房间的地面则像软泥一样,人一走进去,就会感到自己是走在一条即将崩塌的江岸大堤之上,脚下绵软无着,告诉人们世界各地水患的恐怖。

……

在一个个幽暗的房间里,想像和体会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那真是一个可怕的经历。

走出博物馆的大门,重新看到阳光明媚的日内瓦,巨大的反差令人心惊。我想对于这个四百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的城市而言,用这样的形式关注着世界的灾难和痛苦,提醒着人道主义的责任,可能是它高尚的需要。但是对于我们来讲,的确有着不同的感受。

了解和适应一个国家,尤其是它的哲学思想和思考方式,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

(作者:徐春昕 字数:3060)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