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贫穷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将4名同学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3月15日,潜逃在外的马加爵被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抓获归案。4月24日,云南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将4名同学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

3月15日,潜逃在外的马加爵被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4月24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很多人,包括马加爵本人,都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马加爵的贫困现状显而易见,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当然会疯狂地进行报复,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思路。但是,随着有关马加爵的材料不断公布,他的犯罪心理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做出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李玫瑾教授认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以下是记者对李玫瑾教授(以下简称李)进行的采访。

“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

记者:马加爵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有多少必然联系?

李:我认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贫困会导致人面临更多挫折,但是并不能导致人必然犯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有犯罪的,犯罪的类型各种各样,杀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和贫困没有必然联系。

马加爵杀了四个人,其中三个同学都跟他一样,是贫困生,如果因为贫困而杀,他就不应该杀贫困生。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这个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

记者:通过调查和心理研究,你认为马加爵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李:首先,马加爵智商很高,偏重于理科,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但是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做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

比如,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之后还做了第二起、第三起,直至第四起。其次,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我在问卷中问,你的脾气怎样?他回答,多愁善感。我问,你对别人对你的态度是否比较敏感?这个题我设定了5个级别的答案。他选择的是比较敏感。我还问,在上学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是否很紧张?他回答,很同意,非常紧张。

从他的日记,从他在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内容到他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我曾问他,你心里有事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他回答,说不清楚。实际上,他是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这种心理活动内外的不协调,是造成他行为的重要原因。

他在中学的日记中记载着一件事,他曾因与奶奶看电视时发生冲突,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之后,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

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但我会坐牢的,我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该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生,不能这样做,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爸爸死掉!这又不可能,我想用药毒害,但受害的也是我们,我无奈……

“我真恨,恨,但我很理智,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很想考上宾中地区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家事,与我无关。

“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只因为听见爸爸妈妈吵架,他内心偏向妈妈而对爸爸不满,就写下了这篇充满仇恨与杀气的日记。这是他15岁的日记,我觉得他父母吵架的背景,和他打牌与别人吵架的背景非常相似,虽然不能代表马加爵的全部,但是至少我们不能说他后来杀人的心理在以前没有踪影,没有轨迹可循,相隔9年,这两件事有着完全相同的情绪,都是那种狠的心态。应该说明的是,那个,他还不存在因贫困背景导致的自尊问题。

再有,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家人、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的过程。对于有机会回家而不回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

“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

显然,他不回家并不仅仅是贫困的问题。是因为他认为:即使回家也孤独,不如在学校玩电脑。在他中学的日记扉页上摘抄了一句巴尔扎克的话:“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想必这是他最有同感的一句话!

事实上,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以自我为中心

记者:马加爵性格孤僻与他杀人有关系吗?

李:性格内向并不是缺陷,真正决定马加爵心理缺陷的是他以自我为中心。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他被抓住之后,他要求看看他的通缉令,看的他说,没想到我还值20万。显然,在这个,他仍然在想,他值20万。他不知道我们的通缉令是为谁发的,我们是为那4个冤屈的大学生发的。马加爵在用石锤砸唐学李的时候,唐嘟囔了一下,都没说出话来,他接着就是第二锤,第三锤砸下去。他那么残忍地夺去了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同窗好友年轻的生命,而此时他仍然想的是他自己。

记者:马加爵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怎么会这样以自我为中心?

李: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是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他学习出色,自小就在家中备受宠爱。我在问卷中问他,小的时候是否经常被人欺负?另外一个问题是,小的时候是否经常欺负别人?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从没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每月一两次。

从这里看出,他是个不吃亏的、基本上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爸爸妈妈非常爱他,他自己也承认,父亲一个指头都没动过他。还有一些亲戚,都对他非常好,他感受了很多人对他的爱,可是他对别人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形成为别人付出的意识。到了学校之后,他还在敏感地体察别人给了他多少。他总是接受别人的情感,也能记住别人的情感,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应该为别人做点什么。

我还问了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他回答,比较同意。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从他被捕后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他仍在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对于与同学的争执,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想想哪些问题导致同学对他的反感。

正如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多次指出的,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的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

记者:你刚才说到马加爵的情感强烈细腻,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会如此冷酷、无动于衷呢?

李:事实上,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都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内向,含而不露,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相关的正面引导太少,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答案。

他的大姐在马加爵上中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弟弟心理上有些问题,她问过,但是弟弟没有说。后来马加爵在逃亡期间给姐姐的录音中谈到这个问题。

“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老是想不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一首流行歌,歌词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我以为这就是答案。其实,在这次事情发生以后,我明白,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前是钻牛角尖……”

所以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了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观才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

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他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还有亲人彼此间的牵挂,人间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逃亡是人的一个特殊的经历。他在逃亡当中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人,这期间他终于“聪明”地悟出了这个道理。但是,这一认识来得太晚了。

记者:你曾经提到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年轻人,包括给熊泼硫酸的大学生,他们作案极其冷酷的特点。

李:对,这些年轻人缺乏情感体验,他们不愿与他人交往。他们不懂得,社会生活本身就要求必须与他人协调、与他人合作。他们尽管极其聪明,但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不知何为自我约束或遵纪守法;他们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他们不仅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出贡献,相反,用精密的犯罪设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反思

记者:马加爵的事情能否说明现在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李:我认为这个案件可以揭示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的缺陷。我在问卷中问他的成功体验。他回答,物理竞赛一等奖,和别人打篮球,考上云南大学。我问他个人的爱好有哪些,他说是理工科。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是不够均衡的,有时偏重于智力教育,却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

心理疾病如同生理疾病,既有慢性病、终身性疾病,而更多的是一时性的急性病症,后者若不及时治疗,如同阑尾炎、急性肺炎一样,也会夺去人的性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若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重视,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蔡 平 字数:4569)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