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收割机”在行动

在美国,不少人把他们国家的托福及GRE考试称作“人才收割机”,尤其是对中国而言。仔细琢磨一下,觉得还是美国人坦率,说的是大实话,很少搞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事情。托福是出国留学赴美、赴加的必备考试,也可以说是“第一

在,不少人把他们国家的托福及GRE考试称作“人才收割机”,尤其是对而言。仔细琢磨一下,觉得还是人坦率,说的是大实话,很少搞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事情。

托福是出国留学赴美、赴加的必备考试,也可以说是“第一道关口”。在和加拿大,已经有超过2500所大学和学院承认这项考试成绩,若成绩不过关,任何一名也难迈进它们的大门。而GRE的成绩更是绝大多数中国留用来申请奖学金的“杀手锏”。

当我在哈佛大学访问时,一位对中国留美特别关注的教授抑制不住窃窃自喜的表情告诉我:仅仅去年一年,你们中国来美国的留学生就多达5万人,我们的“人才收割机”一开,就不愁没有收获!听完他的话,我心里怪不是滋味。5万人!5万人是个什么概念?中国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坦言:这相当于中国20多所著名大学一年毕业学生的总和。而且,这5万人在中国肯定都是“拔尖”的学生,差的、不好的怎么能通过托福考试?学习成绩不好,美国的大学“挑肥拣瘦”,“胃口”刁着呢,也不会要呀!美国的一家传媒曾报道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来到了美国。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般来讲素质都是比较高的,都是美国亟需的不可或缺的各类专业人才。中国移民美国的拥有本科以上文凭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之多,而这些人,都曾经当过“托派”(意即通过托福考试)而被美国的“人才收割机”收获。

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一位朋友处,我看到他保存了一本中国大陆报纸剪贴,其中不少内容都是关于赴美留学的:

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几乎要走光了。

再看看清华大学:1988年,清华毕业生直接申请出国留学的为700多人;1999年为960多人;2000年更是突破千人大关,达到1120多人;2001年、2002年继续保持在千人以上,而且每年都是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

据北大一些老师和学生说,北大文科出国的少一些,理工科毕业出国的就非常多了。如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一直是出国比例比较高的学科,全班同学几乎都出国的现象并不罕见。北大、清华很多学生在大二、大三时不是全力以赴去上基础课,而是手捧“新东方”的“红宝书”准备“寄托”(GRE与托福)考试,巴望早一点当“托派”……以致有人发出了这般忧心如焚的诘问:北大、清华到底为谁而办?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来势凶猛的“全球化”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引发就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各国所面临的问题几乎是相似的:一方面,以“肌肉为本钱”从事简单劳动的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从事高科技研发及操作的高素质、高智力人才越来越供不应求。就美国来说,现有100多万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从事研发与创新,高居世界各国之首,但仍嫌各类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我访美的当年,美国共缺少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技人才达45万人,预计到2006年,缺口还是“填补”不了,将攀升到67万人。美国劳工部的预测表明,美国尚需要100多万名掌握软件技能的人才,今后5年内,美国每年至少还需要9.5万名电脑专家,而美国国内培养能力只能满足需求的三分之—。在2010年以前,美国平均每年还缺少近1万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

那么,美国是如何解决“人才饥荒”的呢?

最主要的一招还是开动“人才收割机”,面向海外广招留学生。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的正副校长一改往日的“等待收割”,变成今日的“主动收割”,他们纷纷外出开辟生源,亚洲是他们最瞩目的地方,而中国又是他们光顾最频繁的地方。

据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读书的海外留学生就达到了50万人。在这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中,有近35万人来自亚洲,而其中以来自中国的占最大比例。从改革开放后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截至1995年底,中国共派遣各类留学生25万人,回国工作的约8万人,尚有16万多人滞留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拿了“绿卡”。那么,可以想像,从1995年后直到现在,中国又有多少赴美留学生学成后留在了美国?相信会有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毫无疑问,美国是“人才收割机”行动之后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对中国留学生而言如此,对各国留学生而言也都一样,这还不包括几十万留学生进入美国后,要租房居住,要吃要喝要行要玩要买各种书籍文具,还要娱乐还要买轿车,更大头的是每年平均要交1万美元的学费,这些开支加起来,少说也是100亿美元以上,美国守住了一个固定的金矿坐享其成,大发其财,点钱都点不过来了,真正是生财有道啊!

既“收”人,又“割”钱,美国的“人才收割机”——了得!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国家科技部部长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年项目验收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绩,在感到十分欣喜时,也感到了忧虑,80%的博士(参与项目的人)已经去了国外。”看来,如今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办法限制,惟有人才的限制最难办到。谁能把人才留住,谁就是攻克了一项了不起的重大“科技项目”。新加坡总理则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使亚洲像美国一样对人才具有吸引力,我们要建立一个人才的硅谷。”他同时警告说:“如果我们坐视不理,西方将在网络经济中领先于我们。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创业机会将使亚洲失去越来越多的人才。”

针对美国“人才收割机”的加速行动,不少亚洲的传媒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说第一个亚洲奇迹是亿万的亚洲人辛勤汗水的结晶,那么创造下一个奇迹需要更多的是灵感而非汗水,那是一种“更高级、更讲究策略的劳动”。我们需要那些到国外学习或工作的人学成后回国效劳。如果他们走了,就如同亚洲把强大的武器送给了别人。不用说,这样就无法在新经济战中取胜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才比金钱更让人觊觎。

(林浩摘自《海外文摘》2005年第8期,刘辉图)

(作者:王晋军 字数:2743)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