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命休止符写在60年前的今天。在世间,他只驻足了55年,却让世人的怀念走到今天。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就跟喂鸡一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是陶行知的学生,今年89岁半了,他一提起自己的老师,还
他的生命休止符写在60年前的今天。在世间,他只驻足了55年,却让世人的怀念走到今天。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是陶行知的学生,今年89岁半了,他一提起自己的老师,还没说他的教育成就,就说“他是一位大众诗人”。
“他写的诗,总是念给老太太听,如果听不懂,陶先生就会把它丢掉。”据他介绍,陶行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为师者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反对为生者治学片面、不求甚解。为启示师生扬长避短,他特撰了三副校联:第一副是“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做宗师”;第二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第三副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一直注重读书为实践服务,为此,他就写了首“打油诗”:用书如用刀,不快便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据方明介绍,除了是“大众诗人”,陶行知还是一个很好的演讲者。有一次,他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他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欢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燕子矶上的两块木板
1938年的夏天,在武汉难童保育院内,一群小朋友在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的指挥下欢快地唱着歌儿。负责指挥的小男孩个子瘦小,穿着又长又大的破衣服,满头长着瘌痢,还流着臭烘烘的脓血,但他的指挥却十分协调、有力。这吸引了正在此院参观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音乐家任光。当发现这个的音乐天赋后,陶行知拉着小男孩的手,记下了他的名字——陈贻鑫,并激动地对任光说:“这真是一个音乐天才,我们要抢救人才幼苗!”
回到育才学校后,陶行知先生马上想起了那个有音乐天赋的,接连向武汉难童保育院写了两封信,保育院表示愿意送他去育才学习,而且不需要任何手续。当陈贻鑫来到育才学校时,因刚生一场大病,所以更瘦,头上的疮还在流着脓血,只剩下几根头发,身上又脏又臭。陶先生却一把抱住了这个苦命的,心疼地连声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第二天,陶行知先生就登门拜访了著名将领冯玉祥,请他找个好医生。为了配合治疗,陶先生还通过朋友到美国买回了贵重的特效药,给他服用。新诞生后,陈贻鑫已经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教授,成了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
192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陶行知先生坐着人力车进城办事。得知一年轻女子在南京燕子矶跳江自杀,陶先生马上来到木工厂要来两块木板,挥笔写下两段话,让学生送到燕子矶头。
一块木牌插在燕子矶休息亭边,上面写着3个大字:“想一想。”下面写着几行小字:“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怎可轻生!”另一块木牌放在燕子矶头的险要处,上面也写着3个大字:“死不得。”下面几行小字是:“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从事乡村教育,为农民努力而死呢?”
100万志愿者,100万所学校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回国时,就说,他要招募100万个志愿者,筹募100万元,到100万个乡村里面,去办100万所学校。“他搞普及教育,是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不要学费,不要书费。看的书没有,送给你;本子没有,送给你。钱从哪里来?靠社会募捐。我还曾经到杜月笙家去收过捐款。许多人都为他的精神感动。”
据方明回忆,当时,静安寺卖报的孩子很多,主要是由于家乡水灾,没有办法读书。在陶先生的安排下,他们成立了一个卖报儿童工学团。孩子是陶先生一个个召集来的,见到“卖报卖报”的孩子就问:“你们认识字吗?”孩子们说不认识。“不认识字,那你喊不出报纸上面的新闻啊?”“你要认识了字,你就能喊出来,今天的报纸什么什么,这样报纸的销路就会好。”
方明说:“来教,这是陶先生在普及教育中的一大发明。他对小孩子是百分百爱,也是百分百信任,才创造出‘制’。后来流浪工学团的不少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四块糖与一个犯错的孩子
方明说:“从他见我们第一面起,就是笑眯眯的。第一次见面,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和蔼。陶行知先生从来不批评人,总是鼓励为主。”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一个小男孩用泥块砸同学,就当即制止了他,并要求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小男孩等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却拿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这时,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块糖送到他手中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石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的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小男孩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打的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说:“你能正确认识你的错误,我再奖励给你一块糖。”
据儿子陶晓光生前写过的文章中回忆,“父亲是一个活力充沛、有创见的踏踏实实地普及儿童科学的行知者和引路人”。陶行知曾研究过好些大科学家的生平、童年,从而提出科学要从小孩学起;而且科学的幼苗要有像爱迪生的母亲和法拉第的书店老板那样的爱护才能保全。在陶行知的《儿童年献歌》之四的第六首里:“弄冬一弄冬,今年属儿童!不要你哄,不要你捧,只要你懂,懂得我们爱拆自鸣钟,拆得荼来凑不拢。”
有人曾误认为把“凑不拢”印成了“凑得拢”,那是因为不了解其中的一个故事:陶行知有位朋友,他的太太,因孩子把她的一只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大怒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陶行知听说此事后对朋友太太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还和这位太太详谈一番:“你可以把孩子和金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他要多少钱,你就给多少钱,但附带的条件是要你的孩子在旁边看他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满足了。小孩子的双手一定要得到解放,中国在这方面最落后。”
“但在原则的事情上,陶行知从来不含糊。”1930年,三儿子陶晓光曾经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成都一家无线电厂找了份工作,厂方向他索要学历证明,而他却又没有正规学历。进退两难之际,陶晓光求助于当时育才学校的校长,得到了一张“毕业证书”。
陶行知得知此事,很不愉快,立即给儿子发电报和写信,要儿子赶快将“毕业证书”退掉。他教育儿子说:“‘追求真理做人’,切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可向虚伪的社会学习……你记得这句话,终身受用无穷……”最后,陶晓光断然退了那张“文凭”。
■链接
1946年7月25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患脑溢血去世。
1910年考入南京江文书院以第一名毕业,去美国留学。曾师从杜威,先后获政治和教育硕士学位。1916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教育系主任。
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7年起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并推行科普教育。
1935年,参加发起上海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至1938年,应世界新教育会议的邀请,去英国伦敦参加第七届年会,并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著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诗歌集》等。
(古苗摘自2006年7月25日《北京青年报》)
(作者:朱 玲 字数: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