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姓李的同学曾经做过一个来中国留学的美国人的语伴。有一天,他给我讲了一个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当那个看起来很年轻的美国小伙子告诉李同学他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的时候,小李脱口而出:“我faint。”那个美国人当然清
我的一位姓李的同学曾经做过一个来留学的美国人的语伴。有一天,他给我讲了一个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当那个看起来很年轻的美国小伙子告诉李同学他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的,小李脱口而出:“我faint。”那个美国人当然清楚faint的字义是晕倒。然而,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小李为什么要晕倒,小李也同样苦恼于无法解释清楚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最后他只能说,这只是里流行的一个口头禅,表示难以相信。
这种大学里特有的词语,没有在这个环境里生活过的人是难以理解的。
“做一只音乐的虫子”
——歌手
大约六七年前,在我刚入清华大学的,我便知道了一个名叫卢庚戌的同学。他个子瘦小,长得也不很好看,戴着一副大黑框眼镜。但是当他抱着他的吉他登上礼堂的舞台的,同学们都欢呼起来。他是当时清华最好的校园歌手之一,他自己写作校园民谣,并且自弹自唱。他在校园里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学习尖子和社交明星。
比他们早几届的一位学长似乎名气更大,他的名字叫高晓松,不过他主要是一名歌曲的写作者。为了写歌,他退学了,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值得庆幸的是商业化的运作并没有改变他的风格,他写的歌曲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校园民谣。在他的一首歌里,他这样写道:“在寂寞的晚上/我就是一只音乐虫子/飞呀飞呀/找不到爱发源的地方。”也许这个比喻可以用来说明他之所以热爱他的音乐的缘由。大学生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情绪,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以及种种莫名的青春感怀。校园民谣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毫无疑问,是因为没有其他的歌曲更能表达这样的心情了。
校园民谣在大陆的大学校园里流行,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影响最大的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校园民谣以及崔健的摇滚。无论其清纯的曲风,还是其抒情的歌词,台湾的校园民谣都让大陆高校的大学生们感到亲切。而崔健的摇滚不仅仅对于校园文化,而且对当时整个中国大陆的流行文化而言,都是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学生们不仅仅是喜欢崔健的歌曲本身,更主要的是欣赏其个性化的表达,以及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今天,校园里的音乐文化更趋向多元化。无论是最前卫的,最流行的,还是最古典的,各种风格形式,都能在高校里找到它们的爱好者。
吴虹飞,清华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一个眉目清秀、小巧玲珑的姑娘。看上去相当文静,甚至有些害羞,但是她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幸福大街乐队”。并且已经在酒吧中、晚会上有三年的演出经验了。她的摇滚精神——试图与主流文化形态保持距离的姿态——主要体现在她的歌词上,而不是演奏风格或者表演形式。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
——青春的爱情勇者
罗伯特·德尼罗或者布拉德·皮特的荧幕形象很受中国的大学生们喜爱,但是他们受欢迎的程度肯定比不上一只中国猴子,一只会魔法、并且与仙女谈恋爱的猴子,他的名字叫孙悟空。不过不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那只,而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香港电影《大话西游》中的那只。
这部电影之所以赢得了大学生们近乎狂热的喜爱,正是由于它将原著小说中的纯粹的佛教神话传说改编成为一个浪漫的爱情传奇。导演让那只猴子不再是一副遥远的十字军骑士的模样,他在爱情历险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让大学生们感到亲切。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大学生们的爱情观,我不得不推荐你仔细观赏这部电影三遍以上。因为绝大部分中国的大学生都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数字。
我想,很多时候大学生们的确就像影片中的孙悟空那样,他们充满活力,有勇气去冲破各种世俗的阻力,去争取浪漫的爱情。这一点大学生们一直走在中国社会的前列。上个世纪初期,当时的中国年轻人的爱情是几乎没有自由的,他们的婚姻,必须由父母包办,正是大学生们首开了自由恋爱之风。
今天的大学生比他们的先辈走得更远。他们在选择情人的时候更加自由,他们不着急结婚,总是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轻松的恋爱过程中,享受更多的浪漫。每年夏天,也就是中国大学的毕业时节,绝大多数恋人间都要因为选择的不同而面临着分别。
一个同学告诉我:“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感动我,它表达了我的心声。”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来到北京的某个大学校园,一位漂亮的女生走过来对你说:“臭猴子,你还记得我吗?”就像电影中仙女对孙悟空说的那样,你千万不要误会,她不是在羞辱你,相反,她爱上了你。
“今天你上网了没有?”
——赛博空间的冲浪儿
计算机与网络正在彻底改变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一个大学生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洗漱,而是打开电脑,登陆学校的,或者系里,甚至宿舍楼的BBS。然后就是收取E-mail——有来自老师关于课程教学的通知,有一位同学发来的有趣文章,也有来自美国的同学的问候。
今年的暑假,一个香港大学的朋友来北京学习普通话,他就住宿在我的宿舍里。很快他发现在一个庞大的大学里没有自行车非常不方便。于是他找我帮忙买一辆自行车。我只是登陆BBS,找到一个专门张贴二手货买卖的讨论区,花了两分钟时间浏览了一下文章,就找到了三辆待售的自行车。我找了其中最近的一家,就在50米远的另一栋宿舍楼里。然后和他去看车,成交。整个过程,前后只花了喝一杯可乐的时间。
当然,BBS的好处绝不仅仅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或者电子媒介的广告栏,它同时也是一个party,是一个朋友间交流的好去处。我有不少朋友就是通过BBS认识的,甚至以前的女朋友。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彼此喜欢的乐队,发表乐评,或者约好时间一起去音像店挑CD,然后一起吃饭。如果你碰到两个新认识的朋友在校园里分手的时候没有相互留电话和住址的话,你不用奇怪,因为他们已经相互留下了彼此在BBS上的ID。
“不爱玩的小孩不是好小孩。”我的一个长辈曾经这样跟我说。计算机网络给校园文化另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它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新的娱乐方式。在繁重的考试之后,有什么事情能比与同学几个一起联机打一局游戏更放松更愉快的呢?通过互联网,甚至可以和美国的年轻人比划比划。当然最让人激动的是校际对抗赛。关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间的电脑游戏比赛的大学生不比关注两校之间赛艇对抗赛的少,只不过后者可以上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罢了。
在科幻小说家眼里,网络是未来世界的主宰。如果成为现实的话,不用担心。值得庆幸的是,很可能驾驭它的主人就从今天大学校园里的网络冲浪儿中间诞生。因为,没有谁比这些players更熟悉它了。
“我们不仅要比比尔·盖茨多一张学历”
——未来的商界英雄
几年前,在中国大学校园里,两个偶然碰到的同学见面的话很可能是:“嘿,你复习得怎么样了?作业做完了没有?”但是在今天,如果有人对你说:“嘿,伙计,带上2000元钱,加盟我的公司吧。”你不用太惊讶。
每年的四五月份,如果来到清华大学的校园,你都可以在路边看到很多有关“创业计划”大赛的广告招贴。通常会有一系列的世界商业巨子的头像在上面。去年我曾经见过的一幅上面印着的是比尔·盖茨的头像,旁边用大号字印着这样一句话:“嘿,你的学历比比尔·盖茨还高呢!”
这样的赛事很多高校都有。不过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如果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样的事情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校方对学生的创业活动持鼓励态度。由此回溯十年前,如果有大学生以世界第一富翁为自己的偶像,这样的事情是不可想像的。
1999年,清华大学汽车系的一位姓刘的学生,架设了一个网站。他打算将它商业化,并拟定了一个商业计划书参加了创业计划比赛,获奖后拿到了6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虽然最后他的网站还是关闭了。有一天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试图去安慰他。他说:“比尔·盖茨第一次向投资商介绍他的计划时,甚至连6毛钱的投资都没拿到呢。我的运气比他好多了,下一次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会比现在做得更好。”我想,无论他的创业活动最终结果如何,单凭这句话,他已经具备了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品格。
我还知道一个成功的例子,两年前,精仪系三位本科生发明了一项投影仪的专利技术。他们不想让他们的成果静静地躺在专利文献库中,于是他们找到了上海的一家投资商。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投影仪生产厂和市场销售渠道。虽然规模还很小,但是毕竟他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学校园里,还有更多这样的例子,无论成功与否,他们的行动都激发了更多大学生们的创业梦想。
(萨爽摘自《今日中国》2002年第12期)
(作者:陈国军 字数: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