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童年期的家庭关系决定的。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这一性格具
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童年期的家庭关系决定的。
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这一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但是,就像性格不是不可以改变一样,人的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性格,那我们的命运也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家来看看一个被童年经历或命运限定的女孩,是怎样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改变性格和命运的。
阿晶,22岁的漂亮女孩,正在读大学三年级。在旁人看来,阿晶的三年大学生活过得平平静静,每天都重复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然而阿晶的内心并不像她的表面那么平静,她有很多苦恼,其中绝大部分苦恼来自人际关系。
说是人际关系,却不是什么人际冲突。多年来,阿晶没有跟人红过一次脸,更不用说是吵架了。准确地说,她的人际关系问题,恰恰在于几乎没有人际关系。例如,阿晶的宿舍里一共有六个女生,开始的大家互不相识,个个奉行“等距离外交”政策。时过不久,另外的五个女生就扎成了堆儿,而阿晶成为孤家寡人。经常的情形是,那五个女生一起去上自习、逛街、看电影,阿晶则一个人呆在宿舍里。那五个女生不是有意拒绝阿晶,而是忘记了她、忽略了她,仿佛她是寝室里可有可无的人。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大三上学期,阿晶连这样的日子也似乎过不下去了,越来越严重的身体不适让她感到生不如死。同学和辅导员看她越来越没有精神,都问她怎么啦,她总是故作轻松地回答“没什么”,别人也就不好追问了。
既然是生不如死,那就去找个好点的死法吧。阿晶上网查找自杀的方法。从数以百计的方法中,她轻易地锁定了两种,而在这两种之中作选择时,她有点犹豫了。就在这个,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韦老师针对大学生作了一次心理健康方面的演讲,这次演讲中断了阿晶结束生命的计划。
韦老师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工作了近10年,有很好的专业训练背景。阿晶与韦老师谈了一次话,韦老师就判断这个女孩正处在严重的心理危机之中,于是和阿晶约定,每周面谈一次,而且让阿晶保证,在整个咨询期间绝对不做任何有意伤害自己的事。阿晶答应了。
在后来的四次咨询中,阿晶谈到了自己的童年。
阿晶的爸爸是工厂技术员,妈妈是机关干部,两人在小学、中学都是同班同学,上山下乡又在同一个公社,后来他们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阿晶说,像她爸爸妈妈那样好的夫妻关系,即使在小说和电影里也看不到。阿晶不到1岁,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寄养,每周回自己家两三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上小学,所以,在7岁之前,阿晶只觉得外公外婆家才是自己的家,而父母家是别人的家。有,她还不太愿意跟父母回家。
上学以后,阿晶很乖,学习很好,不用父母督促,就可以把作业好好地做完。做完作业,也就到了睡觉的时候,他们家里在晚上日复一日重复的场景是,父母忙家务、看电视、交谈,女儿做作业或者睡觉。阿晶说,父母的关系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容不得任何人进入他们之间,包括他们的女儿。看到父母亲密、默契的样子,阿晶觉得自己是他们之间的第三者。
韦老师在听阿晶说话的时候注意到,阿晶把父母反复称为“他们”,显得她和“他们”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隔离带。韦老师的另一个更为强烈的感觉是,在自己和阿晶之间也有一个隔离带。阿晶就那样一字一句地说着,仿佛是对着墙壁说话,也好像她的心理咨询老师如空气似的。
戏剧性的事件发生在第五次咨询。预约见面的时间是某星期二的上午9时,但是在前一天,另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同行打电话给韦老师,要她到他们学校演讲,时间也是星期二上午。韦老师全然忘了自己跟阿晶的预约,答应了对方。第二天演讲结束后,她才想起跟阿晶的预约,但为时已晚。当天下午,韦老师怀着极大的内疚,打电话给阿晶表示歉意,并提出再约一个时间。阿晶的反应很平淡,说约就约吧。下次的咨询就定在两天后的下午。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那天下午,韦老师又一次忘记了跟阿晶的约会,直到在家里吃晚饭的时候才突然想起这回事。她想,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错误,这回竟然在同一个人身上犯了两次同样的错误,肯定是有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但是,她不知道是什么。
这饭是没法吃下去了,放下筷子,韦老师用冷水洗了洗脸,稍稍稳定一下情绪,就去打电话。韦老师的这个电话不是打给阿晶的,而是打给自己的指导老师孙医生。孙医生是心理治疗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往韦老师只要在咨询中遇到问题都会去找他。韦老师和孙医生约了一个见面的时间。
见面之后,韦老师向孙医生介绍了阿晶的情况。讲到自己两次忘记咨询时间的时候,她忍不住哭了。
当然,仅仅有眼泪是不够的,专业上的“错误”,必须放在专业的背景上看。孙医生试图把这两次错误跟阿晶的情况联系起来。他问:你对阿晶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韦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过了一会儿,她才断断续续、自言自语地说:无声,无息,无色,无味,无影,无形,好像……就好像是隐形人。
孙医生又小心翼翼地问:你对她这样的感觉,跟你忘记和她的预约时间有联系吗?
韦老师如梦方醒,反问:你是说,是她让我忘记了和她的预约,甚至她的存在?
孙医生回答:对,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们看看她的童年经历,别人心理出问题,往往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老吵架什么的,而阿晶的心理问题,却是因为父母的关系太好,好得让她成了“外人”,阿晶从小就是被忽略的,她习惯了被忽略,所以她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人际关系中,教会别人忽略她、遗忘她。要别人忽略和遗忘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孙医生继续说:你的两次错误,也许是好事情,这证明了你是能够很好地感受别人传达过来的信息的人;过分自我中心、机械、不太受别人影响的人,是不太可能跟阿晶“配合”得这么好的,也不会这么容易被“教会”,同时会失去通过自己的错误深刻地理解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
韦老师感激地看着孙医生。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后来,韦老师又主动联系阿晶,向阿晶道歉,咨询得以继续。韦老师给自己定的对阿晶的咨询原则是:不要忽略她、忘记她,而要重视她、记住她。具体的办法是:把每周见面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四次,反正学校的咨询不收钱,反正阿晶有的是时间,在咨询的过程中尽可能认真地听阿晶说话;在手机上设置闹钟,闹钟在阿晶咨询前一小时响;长假期间也保持一周两次电话联系;等等。总之,要让阿晶从骨子里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重视她、记得她,她也有一个人可以记住和想念。
这既是针对性格的治疗,也是改变命运的措施。童年时期家庭关系对人的影响就像是在白纸上描画的底色,要修改真的不容易。好在阿晶、韦老师和孙医生都做得很好,至少阿晶变得快乐了,身体不适也慢慢消失了,还开始有一些人际交往了。
在最后一次咨询中,阿晶告诉韦老师,她暗恋一个男孩。韦老师听了很高兴,因为,一个人心里能够装着另一个人和已经装了另一个人,那以后的路就会好走多了。她默默地祝福阿晶。
(作者:曾奇峰 字数: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