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洁净不只作为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性,它已渗透到了人的精神世界,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审美感觉、道德意识乃至文化心理,给这个民族打上了鲜明的精神标记。 嗜澡如命的民族 在外国人的心目中,日本人的形象总是同洗
在,洁净不只作为一种单纯的生活习性,它已渗透到了人的精神世界,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审美、道德意识乃至文化心理,给这个民族打上了鲜明的精神标记。
嗜澡如命的民族
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人的形象总是同洗澡联系在一起的。看一看东瀛列岛上成千上万的温泉浴场,城市街头星罗棋布的“钱汤”(公共澡堂),还有那种随处可见的投币式箱,便可知晓这一点。
人一天洗两遍澡是正常的生活规律,就像一日三餐那样必不可少,假如上帝来一番恶作剧,定要他们二者择一的话,相信其中有不少人宁可舍吃饭而取洗澡。这并非戏言,有事实为证——
1995年1月,阪神地区发生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导致5000余人丧生,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在抗震救灾的民意调查中,有一项询问灾民最感不便的是什么,结果许多人的回答是“不能洗澡”。为解燃眉之急,政府会同企业,齐心协力,以最快速度推出了“移动风吕”——汽车。因为车少人多,不得不规定:每人不得超过5分钟。为了这数分钟的之乐,不少灾民冒着余震的危险,步行几十里,来到设有这种“移动风吕”的地方,加入长长的洗澡队伍,颇有点“生命诚可贵,洗澡价更高”的劲头儿。
当然,这种之乐必须有充足的水资源作为后盾,否则一切都谈不上。所幸的是,拥有着全世界最丰富的雨水资源和温泉资源,辽阔的太平洋海空,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喷头,时时刻刻冲洗着东瀛列岛,为它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丰沛的天上之水,不只洗涤了日本人的身体,也宠坏了他们的,培养了他们无与伦比的“美学”。
“”文化
与这种肌肤之乐相映成趣、配合默契的,是“”的起居方式。出浴后的日本人身着宽松的便和服,光着脚丫,脸色绯红,神定气闲地坐在榻榻米上,一边品茗,一边观赏庭院的景色,真是一幅和谐无比的人间享乐图。
榻榻米有点像中国的席铺,不同的是,是由一块块铺设而成,每一块四周缀有花边,一年四季常设。榻榻米由新鲜的干草织成,结实、透气而有弹性,光脚踩在上头,十分舒服,那股好闻的清香,弥漫于房间,经年不散。
不用说,这是一种清洁要求极高的起居方式,懒人和脏人是绝对不配的。日本人对榻榻米精心呵护,家庭主妇每天都要花相当的时间于此项任务。由此可见,对于维持洁净,进门脱鞋,实在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进了屋之后,你的袜子是否干净,脚上有无异味,才是更要紧的。然而,袜子是否干净,又取决于鞋子的清洁。总之,这也是一个小小的系统工程。
说到榻榻米,不能不顺便说一说日本的拖鞋。日本的家庭拖鞋之多,大概是全世界少见的。到朋友家访问时,在宾主相互寒暄的同时,客人便要自觉地换上主人准备好的拖鞋。不仅进大门时如此,上厕所、进厨房、去阳台都要分换专用的拖鞋。客人一不小心,将印有厕所字样的拖鞋穿过客厅,主人见了必瞠目结舌,叫苦不迭。
“他人不洁”的思想
洁癖当然是极端排他的。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忌讳使用他人的东西,哪怕一家人也是如此。电视剧里有这样的镜头:父亲不小心错使了女儿的饭碗,六岁的小孩立即叫起来:“脏,脏,父亲真讨厌!”可见,“他人不洁”的感觉从小就在日本人心中扎根。由于同样的原因,日本人很讨厌身体接触,尽管在很多的时候与场合,彼此不得不靠得很近。因此,作为集体动物,日本人一方面喜欢群处,另一方面又尽量与他人保持着距离,借此,他们养成一种在拥挤的空间里互相隔离的奇特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日本人是如何的排外,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外国人想融入日本人的社会,事实上是不可能——不,岂止是外国人,就是在日本生活了多少代、归化日本国籍的中国人、韩国人等也是如此。
同样,许多日本人即使被派驻到了海外,也是身在国外,心系日本,他们像蜗牛一样龟缩在自家的小圈子里,唯恐冲淡了身上的“日本气”。他们过着进门脱鞋的日子,坐着“丰田”或者“尼桑”上下班,喝着“菊正宗”和“麒麟”,吃着日本荞麦面和寿司,嘴里说着叽里咕噜的日语。平时,除了业务上的接触,他们绝不与当地人来往,过着一种全封闭的、日本式的生活,俨然如国中之国。
更有甚者,许多日本人到国外旅游时,大包小包地带上本国的生活用品,从纯净水、手纸到枕头,一应俱全。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们尽量利用本国的交通工具,飞机坐日航的,宾馆住日资的,餐馆挑日式的。这种背着透明的日字号“文化密封舱”,小心翼翼行进在世界各地的样子,不愧为“全球化”背景中一道奇特无比的风景!
(陈家摘自《暧昧的日本人》,金城出版社)
(作者:李兆忠 字数: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