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时,一个用于作战准时到达的神秘专有名词。对于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来说,2009年10月1日的K时,就是飞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塔尖上空的那一秒:11时20分38秒。15架红蓝白相间的教-8战机组成3个楔形编队,以整体推进式的密集
K时,一个用于作战准时到达的神秘专有名词。对于中国首批女飞行员来说,2009年10月1日的K时,就是飞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塔尖上空的那一秒:11时20分38秒。15架红蓝白相间的教-8战机组成3个楔形编队,以整体推进式的密集队形,如同一只巨鹰,在观礼的人群欢呼声中零秒零米准时呼啸而过,在空中留下了五道绝美的彩虹……
“第十二,1211准时到达,队形好,感谢你们!”无线电里传来空中指挥部总指挥员、空军赵副司令员掩饰不住激动的声音。那一刻,她们的嘴角弯出了一个好看的弧度,悄悄地挺直了腰,向盛装的祖国行了一个深情的注目礼。
璐:“封面女郎”
她是一个喜欢做梦的女孩。穿上洁白的纱裙,戴上精美的头饰,像天鹅一样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她像一个天生的舞者,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美丽的主角,在鲜花簇拥下接受如潮的掌声。然而,她却选择了天空。
穿上军装,她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想让爸妈乘一回自己开的飞机。可是,入学3个月,瘫痪在床6年却一直坚强乐观、对她疼爱有加的爸爸就永远地离开了。悲伤逆流成河,她却依然微笑。因为父亲说过:女儿啊,你是我的骄傲,你一定要坚强、快乐!
当初,她差点就被一个意外挡在门外。作为取得了八级民族舞蹈证书的艺术特长生,她通过了招飞的层层筛选后才发现,西安理工大学早已把她的档案提走了。几经周折,航空大学派人上门协商,才让她最终拿到了通往蓝天的通行证。
“从地面准备到进场飞行,再到体能训练,每一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也对我们的心理和身体提出了严峻考验。特技飞行中,为了能够承受得住5个G的载荷,我拼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为了克服高速旋转带来的眩晕,我成百上千次地练习。因为我坚信,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碍我追求梦想的脚步!”这是璐在空中一次意外受伤后写给男友的信。
2008年10月12日,一个爱跳舞、总是带着灿烂笑容的中国女孩,第一个独自驾驶着新型歼击高教机飞上了高高的蓝天。当她踏着夕阳归来,忍不住把心中的喜悦诉诸笔端:今天,我踏进战机座舱,开车、滑跑、起飞,看着云朵从身边划过,田地变成了草垫子,高楼变成了火柴盒,汽车变成了甲壳虫……当我在蓝天白云间舞动着最绚丽的彩虹时,我懂得了飞行的真谛—坚毅、刚强、勇敢、豪迈。
2009年3月,她成为《中国妇女》杂志的封面女郎,那自信的笑靥不仅是中国女飞行员的封面,也是中国女性的封面。
张博:腹有诗书气自华
与这个充满阳刚的词相比,她实在是显得过于柔弱。一身的书卷气和诗情让她一入校就成了同学们的“小教导”。辩论会上她妙语连珠,与外军交流她落落大方,报刊上她频频发稿,广播站里她字正腔圆……但是,当初一个小小的旋梯差点成了她过不去的“拦路虎”。“受得了的科目当训练,受不了的科目当磨炼,死就死吧!”一直迟迟不敢上旋梯的她终于咬牙切齿从旋梯上翻过去了,她流着泪笑了。
“当我可以单独驾驶战鹰,在长长的尽头画上一条优美的曲线安全返航;当我穿越雪白的云朵,像仙女一样漫步云端;当我熟练地在空中锤炼展翅翱翔的本领,我觉得自己体味到了拼搏带来的幸福,品尝到了努力过后的甘甜。”这是浪漫而诗意的她在单飞那一天记下的日记。
也就是在这一天,她们这个群体中的7名姐妹因技术原因告别了蓝天。最要好的朋友黯然离去时,写下了一句让她潸然泪下的话:“梦中的蓝天很美,但天空的主角不是我。你飞就是我飞,请你一定要实现我的梦想!”
从走进空军航空大学的那一天起,她们35个人就是一个整体。现在又减到16个,但是无论谁离开了,剩下的人都会一直连同走了的姐妹那一份一起努力,一起续写着共同的飞天梦……
张博在日记中写道:“抬头望望天,那是雄鹰直刺云霄、划破苍穹的壮美;低头看看地,那是芳草茁壮成长、自强不息的坚强。作为被寄予前所未有重托和厚望的女飞行学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前辈的光荣与梦想,以忠诚和热血撑起这片纯净的天空,用执著和信念点燃起飞的引擎?”
在她的日记本上,还有一张显目的“自问自答表”:
你能不管阴晴雨雪都坚持体能锻炼吗?
你能在几天内默画方圆几百公里地图,细微到一条河流吗?
你能在几千米的高空克服心理恐惧,随着三四吨重的飞机上下左右翻滚吗?
你能连续凌晨三四点钟爬起来,一直飞行到在烈日下难以呼吸的程度吗?
你能忍受因为训练几乎把胆汁都吐出来、却要坚持空中动作四五个小时的特技飞行吗?
在每一个问题后面,她都用红笔写下大大的:我能!
陶佳莉:我行!我酷!
当初,她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高考志愿书上填上了唯一的志愿—空军航空大学。事后她笑着说,万一出点意外,就成待业青年了!
飞行事业是受人尊重、令人神往的职业,飞行员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走进雄鹰摇篮之后,她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这些,而是摔打磨炼。真正穿上军装,她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很大差距。夜晚,她和姐妹们谈论着自己的家乡,回忆着曾经美好的少年时光,到最后总会不约而同地谈起明天将要到来的“魔鬼式”训练。于是,全都沉默了,静静地看着窗外高悬的明月,眼前浮现的是爸妈送行时难舍的背影……
她没想到自己会被选去参加央视的《新闻会客厅》,居然有幸与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美国黑人女宇航员梅·杰米森“零距离”接触。杰米森问她,从事飞行事业什么最重要?她脱口而出:技术。她的回答得到了否定,杰米森告诉她,是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激情是不竭的动力。4年后,她再次翻看杰米森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的临别赠言:“Purpose”(目的),感到自己的梦想变得清晰了。她明白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教员告诉陶佳莉,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一次,她在空中漂亮地完成所有动作后驾机着陆,心里美滋滋地想:今天该得表扬了吧。没想到教员讲评时却批了她:“飞得不错,但是我还是要批你,知道为什么吗?”陶佳莉看看自己的飞机,不好意思地指了指停歪了的3个轮子。教员一脸严肃地说:“对。现在可能看不出什么来,但如果去飞舰载机,分到航母上,它就十分重要了。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光操纵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飞行品质的养成!”
她渐渐明白了,鹰之所以能飞得很高,不光靠它坚硬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坚强的意志。奋飞的过程就像跨越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张晓佳:头顶苍穹情更浓
“为什么是我?”当宣布了阅兵位置后,张晓佳委屈的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根据要求,阅兵空中梯队是3个5机编队,而她们是16个!
这就意味着有一个只能作为备份机。阅兵那天,她将与姐妹们同时起飞,但如果15驾正式编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她就必须在万众瞩目前默默返航。她沉默着,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就在这时,战胜癌症、重返蓝天的副师长刘文力专程来到阅兵村为她们打气:“多少次,我凝望天空,那是伙伴们编着整齐的队形在我头上掠过;多少次,我在塔台,我多想,回答‘明白’的是自己啊;又有多少次,我目送着姐妹们列队进场,那淡淡的失落只能深深地藏在心里……命运无常,但信念坚定!”
张晓佳以全新的状态投入了训练。在编队飞行中,梯队的每一个位置张晓佳都必须掌握。不到一个月,她掌握了除梯队长机以外所有位置的操纵程序和动作要领,成为空中梯队的“多面手”,也是阅兵大队唯一一个在各机位均获得过标兵的飞行员,创造了教-8空中梯队编队队形误差最小的纪录。
经过几次顶替,张晓佳对自己备份机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她知道,其实备份机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需要准备的内容更多,虽然不一定每次准备都能有机会派上用场。
阅兵前,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张晓佳诚挚地说:“我非常希望国庆节那天,能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但是那也意味着我的15个姐妹中有一个飞机出了小故障。如果是那样,我宁愿自己没有机会飞过天安门。我许了一个愿:国庆阅兵那天,天时、地利、人和!”
她的希望如愿以偿。
(李建华摘自2009年10月14日
《解放军报》,查春明摄影)
(作者:谌虹颖 字数: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