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地球末日?

  解读地球末日的密码?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地震前一天,中国西藏、中国台湾花莲以及菲律宾都曾发生地震。而就在智利地震当天,中国四川、日本冲绳本岛也发生了地震,随后巴基斯坦、

  解读地球末日的密码?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地震前一天,中国西藏、中国台湾花莲以及菲律宾都曾发生地震。而就在智利地震当天,中国四川、日本冲绳本岛也发生了地震,随后巴基斯坦、阿根廷、阿富汗地震接踵而至。三天内连发的多次地震,加上前不久造成数十万人丧生的海地地震还历历在目,让人不由得想起好莱坞电影《2012》。
  而网上流传着一个列式:
  2008年5月12日汶川
  2010年1月12日海地
  2010年2月27日智利
  有网友发现,把汶川、海地、智利三次强震发生的日期排列,无论横列还是竖列,都会是“512”、“112”、“227”。
  这一发现“震”住了很多人,有人称其为“地球密码”,也有人联想起电影《2012》,甚至断言《2012》中的景象一定会出现。随后,对此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受电影《先知》启发,通过这组数据研究经纬度——
  汶川经纬度为: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相应地球另一端的经纬度为:南纬31度,西经76.6度,这个位置在南美洲智利以西的太平洋沿海。智利震中与汶川震中几乎完全对穿!找一个地球仪或者打开Google Earth,找到成都,沿着那条经线往北看一圈,它会路过海地,到达智利!也就是说,这三者在同一个经圈内!
  有人甚至联想起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北纬3.6度东经96.28度)发生的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以及2009年9月30日苏门答腊海域(南纬0.55度东经100.21度)发生的7.9级地震,网友们得出:五次地震的震中大致在地球的一个切面上(即东经103度左右与西经73度左右所构成的一个圆上面),而这个切面上出现频繁大地震,难道说明地球有沿这个切面开裂的风险?!
  三次强地震日期,真的就是解读末日的密码?“诚然,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但地球总是某些时段强震频发,某些时段则是太平无事,近几年8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偏高,这只能说明地球很可能进入一个地震活跃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认为:这是一个自然周期,而不是地球末日或2012预言成真。
  
  特大地震频发期?
  
  事实上,智利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1960年曾发生里氏9.5级地震,是人类有记录以来世界上震级最高、震动最强烈的地震。此外,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地区在1928年、1939年和1985年均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
  科学家们都在反复声明,智利地震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智利紧邻南美洲西海岸的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纳斯卡板块每年向南美洲板块下沉约8厘米,这相当于两大板块之间每年都在反复地玩着地壳挤压运动,但不停摩擦所产生的能量达到极限时,板块的边缘就会崩溃,因此很容易引发巨大地震。孙士表示,这一次能量积聚的时间已经够长了,2004年印尼大地震后,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在西海岸发生地震,东段已经平静了近6年时间。
  环太平洋区域集中了世界上90%的火山和80%的大型地震带,令地质学家、地震学家谈之色变。“1960年以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强地震频发,1964年阿拉斯加发生了8.4级大地震,随后的近40年间北半球再未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地球安静了。”孙士解释道,现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段的海地,以及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东南端的智利接连发生大地震,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时代增添了新线索。
  2008年3月31日,中国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5月12日又发生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认为,这两次地震都受到2004年印尼大地震的影响,因为中国正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这反映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正在加强。”
  几大板块之间碰撞的加剧,也是孙士判断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鲍德温也表示:“相比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过去15年来地壳活动更加趋于活跃了。”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拉蒙认为,近年来地球几乎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一次里氏8级左右的地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发生强震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日月潮汐的推动作用
  
  地球又不安分了?这并非部分科学家们现在才有的体会,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早在2008年就发表文章称,全球将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这不是来自于“预言”,而是源于他的统计观察。
  杨学祥解释说,地球的自转速度其实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大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变化。尽管突然变化的原因没人能说清楚,但根据华盛顿和里士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分别在1957、1961和1965年。而这三年前后,分别发生了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9.1级地震、1960年的智利9.5级超大地震和1964年的阿拉斯加9.2级大地震。
  更令人惊讶的是,“潮汐对自转加速度和特大地震也有影响”。杨学祥表示,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最大的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有8次。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4年印尼地震也都发生在日月大潮附近。
  杨学祥的观点也非一家之言。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会形成合力,引发大潮,而大潮能够对太平洋地区的地壳产生巨大压力,部分坚固性稍差的地壳会出现裂缝。
  按照2004年印尼大地震后地球日月潮汐的规律来计算,今年2月28日月亮离地球最近,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当日又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同时地球自转变慢。“这无疑将激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然而,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精准预报根本不可能。
  
  拉马德雷周期
  
  频繁的地震除了与日月潮汐、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有一定关联外,杨学祥认为更重要的在于拉马德雷低温高压气流现象。由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拉马德雷,以暖状态和冷状态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到30年。
  “拉马德雷的冷暖交替,让太平洋海面与周围大陆玩起了地壳跷跷板游戏。冷的时候,海水下降向大陆架挤压,暖的时候则大陆架压力减轻。”杨学祥在统计了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8.5级的18次地震后发现,在拉马德雷冷状态时发生6次地震,在拉马德雷暖状态时发生1次;在拉马德雷第二周期冷状态时发生11次;而从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状态,至今已发生2次地震。
  结果很明显,拉马德雷在冷状态时期,正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期。杨学祥说,第二次拉马德雷周期中,地震发生地点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在本次周期的地震中,第一次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第二次发生在智利,下一次最有可能是日本列岛和西太平洋岛弧。
  更让人烦心的是,拉马德雷现象不仅跟地震灾害有关,还与飓风、暴雪灾害有关,并将影响南北大陆的降雨量。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郭增建看来,低温暴雪灾害的频发正是由于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状态后,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导致的。
  无独有偶,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雪灾,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西欧和美国也都遭到强烈暴风雪袭击。
  如此看来,三次强震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但杨学祥说:“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在拉马德雷周期中很可能出现自然灾害。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
  李康//摘自《南都周刊》、《羊城晚报》,
  何佳/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