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璎给地球画“记忆地图”

  林璎  给地球画“记忆地图”  她是林徽因的侄女,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而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2010年2月25日,美国

  林璎
  给地球画“记忆地图”
  她是林徽因的侄女,曾被《生活》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人”与“50位未来的领袖”。而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林璎戴上金质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越成就。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征集设计方案。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21岁的在校林璎最终脱颖而出。纪念碑建成后,大量的荣誉和奖励接踵而来,1984年林璎获得了美国建筑方面的权威奖项——美国建筑学院设计奖,随后又获得了总统设计奖。
  2009年9月,林璎携新作“什么在消逝·空屋”来到北京进行展出。这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多媒体互动装置,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
  “我们正在经历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造成这一切的唯一原因,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平均每20分钟,即有一种植物或动物从地球上彻底消失……”基于这一现实,林璎用多年之力,创作了这件令人震撼的作品。
  “什么在消逝”计划还将至少持续十年。林璎打算在网上展现这个星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地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
  林璎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却被东方审美观深深影响。她曾经非常惊讶自己为什么会与建筑存在如此微妙的联系,直到一次在福建看到父亲度过童年的老房子,她才明白,她受到的影响来自哪里。
  
  特诺夫斯基
  逃学少年编织网络梦想
  有人把互联网聊天分为四个阶段:My Space的中学阶段;Facebook的大学新鲜人感觉;迅速用140字播报生活的Twitter;现在,互联网世界有了新创造:Chatroulette.com。这个颇为另类的聊天网站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在唯一的页面上有视频的黑框、输入文字的白色对话框。你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与随机抽取的陌生网友视频聊天,若不满意,你只要点击“下一个”,就可以换一位聊天对象。
  这个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上流行的聊天网站,是俄罗斯17岁少年安德里·特诺夫斯基创建的。这个身材瘦长、一头棕发的少年有着令人头疼的逃学恶习。8岁时他就每天泡在黑客网站上,15岁时他破解了学校管理机构的系统,并试图窃取考试题。
  去年秋天,厌倦了Skype、Facebook的特诺夫斯基花了3天时间创建了Chatroulette。起初使用Chatroulette的都是他的朋友,随后,陌生人开始出现,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在摄像头前,有人戴着面具;有人穿着奇装异服;有人弹琴跳舞。到2010年3月,Chatroulette每天的访问量达到了150万人次。
  视频聊天在今天并不新鲜,但Chatroulette颠覆了人们自己选择聊天对象的模式,在这里,每一次聊天都是一次“冒险”——阶层、种族、地域、年龄、宗教等因素统统没用。没人知道摄像头的另一端会出现什么样的人,你也永远不知道会碰到什么样的聊天对象,“惊奇”正是它吸引人的力量。
  有人对Chatroulette的估价在1300万到4000万美元之间,Skype、Google都希望以后与特诺夫斯基展开合作。
  但生活中的变化令特诺夫斯基感到迷惑。年初特诺夫斯基还曾表示:“我不太确定是否应该告诉全世界我是谁,因为事实上我还没成年。”不过现在,特诺夫斯基开始期待有朝一日能在硅谷拥有自己的公司。
  
  何道明
  我不是要颠覆教育
  何道明,其实是一位来自美利坚的“洋鬼子”。除了地道的中文名,流利的普通话外,在中国待了14年的他还曾在中国两所知名中学北大附中、深圳中学先后担任过八年副校长。现在,他是香港弘立书院副校长。
  提及他中国的经历,何道明反复强调:“我是来工作,不是来颠覆中国应试教育的。”1996年刚来北大附中做外教时,他才知道“重点中学”的存在。在何道明看来,重点中学就是“磁铁学校”——像一块磁铁,把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吸引进来。
  何道明为自己的自豪,他们聪明、自信、独立、国际化,代表着中国的新生代精英。但同时,他也注意到中国重点中学的精英学生与普通中学同龄人之间的悬殊差距。而美国中学没有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之分,老师不会根据学习成绩来划分学生,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分层教育。
  2004年,何道明随北大附中校长王峥一同来到深圳中学,开启了新课标改革——学校最大的工作是保证每一个学生有空间发展,不管是什么水平的学生。
  深中的学生开始像美国的孩子一样,下课的间隙,各自抱着书本,楼上楼下的找教室。学生可以跨班级与年级自主选修,并且还可以选择课程的学习顺序、时段安排,甚至不同的任课老师和授课方式。老师们也被鼓舞起来。改革后的第一年,深中考取北大清华的数量仍是广东省第一。
  何道明还是有遗憾:他注意到,从他进入中国14年来,中国每年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仍然高度集中于城市,集中于各座城市的几所重点高中。他认为,不管是来自于哪个国家的教育者,都应达成这么一个共识:学生在天分、能力上的区别肯定是有,但获得的资源与发展机会应该是公平且充沛的。
  
  张仁杰
  一个人能温暖多少人
  一个“80后”男青年,辞了健身教练的工作,每天奔波在火车站、烂尾楼、乞讨拾荒的人群中,把救助当作职业。在一间三平方米的蜗居里,他用一个小小的网站“感恩中国”,温暖了无数人的希望。
  他叫张仁杰,安徽人。
  2005年5月,喜欢街拍的张仁杰在北京菜市场拍照时看见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名叫王雪萍的残疾女孩乞讨,女孩四肢严重畸形,70岁的大伯带着她徒步五个月从安徽来到北京。但是20万的手术费让他们无力承担,只好沿街乞讨。
  张仁杰无法熟视无睹,他想拍些王雪萍的照片送到媒体去,让大家帮助这位姑娘。然而,希望石沉大海。于是张仁杰把自己的博客改成“感恩中国”网站,通过网络向社会求助。几个月后,在公众援助下,王雪萍脚部矫正手术完成,回到家乡读书,命运就此改变。
  而张仁杰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创建“感恩中国”网站之后,张仁杰辞去了健身教练的工作,偶尔做些家教维持生计。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上,跟踪乞丐、流浪汉和为治病而沿街乞讨的残疾人,用相机拍下他们的生活,和他们聊天。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屋,他把拍摄的照片配上文字,上传到网站上,让有捐款意愿的人一对一直接捐助。
  因家贫失学13岁就出外打工的张仁杰也曾因生活无着在郑州捡过垃圾,他也正是在一对好心老夫妇的资助下到武术学校学习,才得以在北京找到一份做教练的工作,因此他特别能理解乞讨者的感受。而辞职后的张仁杰生活窘迫,住在宽一米长一米八、地上办公空中隔块板睡觉的“房间”里,他幽默地称之为“感恩中国大楼”。
  而就在这个三平米的小屋里,“感恩中国”2007年累计募捐2.4亿,之后每年的数字都在涨。有人统计,有16800多个家庭得到过“感恩中国”的帮助,捐助的孩子有10000多个。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