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然后成为粉丝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分散着这样一批天文爱好者。白天他们是景区管理员、学生、挣工分的白领;到了晚上,他们仰望星空,成为“追星人”:花上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时间,在浩瀚宇宙中寻找一颗未知的小行星或比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分散着这样一批天文爱好者。白天他们是景区管理员、学生、挣工分的白领;到了晚上,他们仰望星空,成为“追星人”:花上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时间,在浩瀚宇宙中寻找一颗未知的小行星或比行星踪迹更诡秘的彗星,给它一个名字;或者防备着它们贸然闯入地球大气层,制造类似于恐龙大灭绝的灾难。
  
  追彗星:SOHO-1000命名赛
  
  晚上9点左右,苏州盘门景区的管理员陈韬打开家里电脑,唤醒位于浙江安吉江南天池风景区内的远程服务器。他打开的圆顶,用物镜直径30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开始夜观星象。
  2005年,业余天文爱好者陈韬开始参与SOHO彗星搜索。SOHO是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lar &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的英文缩写。全球天文爱好者可根据SOHO发回的日冕层图像,寻找并给其中的1000颗彗星命名。2008年2月1日晚上10点,陈韬发现了在仙王座的一颗可疑天体。他通知在新疆的天文爱好者高兴,又对这颗天体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观测,通过它的抛物线轨迹确定了这是一颗彗星。于是,他们将坐标“锁定”,立即上报了国际小行星中心。
  最终这颗掠日彗星被专家确认,编号SOHO-990,取名为“陈高彗星”。陈韬也因而成为中国第九位SOHO彗星发现者。
  
  追行星:在太阳系玩躲猫猫
  
  在广州上大学的叶泉志不容小觑,他是中国天文爱好者中的“超男”。17岁时的他就成为第一个发现NEAT小行星的中国人,至今他一共命名了5颗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比起彗星来并不“老实”多少,它喜欢利用太阳系的大天体玩躲猫猫。
  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中国”躲得很离谱。从第一次发现的1928年,到1986年再次被寻回——那时,首次发现者张钰哲已逝世一个月,这颗编号3789的小行星时隔58年才重新现身。
  一颗小行星,大约要经过4到6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间歇观测,才可能拿到永久编号,而这就意味着可以为小行星命名了——这个名字还需要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所有委员一致同意。
  “追星人”之所以观测小行星,除去硬件设备符合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人类对“世界末日”的幻想。古人预言的“彗星撞地球”因彗星被测定构成物质为宇宙尘埃而破灭。近地小行星不但在“杀人”地点上更具有操作性,实施能力也更强。这使得“追星人”不自觉中扮演了一个十分好莱坞化的角色——人类命运拯救者。
  
  追星人网络:粉碎《2012》阴谋论
  
  1994年“彗木相撞”,释放能量相当于几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当量,给木星造成了一个直径达两万公里的暗斑。我们所在的地球能无恙地运转下去似乎是不确定的。
  2008年10月7日,小行星TC3进入大气层,并在离地37公里高度处解体,只留下苏丹北部沙漠中的47块陨石。这颗小行星最初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莱蒙山发现,美国和加拿大两批天文爱好者分别独立计算出它对地球的撞击。它是人类首次在临撞阶段观测到的小行星,误差只有15秒。
  电影《2012》代表了众多信奉小行星撞地球的人的意见:信息被封锁,成为拥有1亿欧元以上的人才可能知道的秘密。不过从TC3小行星的追踪过程来看,由于“追星人”的存在,阴谋论行不通。从发现TC3到进入地影(撞击前57分钟)短短的19小时内,NASA(美国宇航局)收到了来自26个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的570次观测报告。遍布全球的“追星人”形成了小行星观测的密集网络,足以抵抗坏天气、区位、利益集团带来的信息不通畅。
  
  追星人生观:
  在短暂人生中寻找永恒
  
  如今,陈韬每晚都要向着正南方向的天空,观察编号19873的“陈韬星”,这是他在2005年发现的。陈韬说,即便某天自己离开人世了,“陈韬星”也会一直存在。而同时一直存在着的,就是像他这样的追星人。
  通过天文摄影拍下的肉眼看不到的天体,让天文爱好者有了追星的眼睛。而网络让越来越多的追星狂人有机会与某个天文台合作,在家中进行远程观测。追星由此变成了有组织的行为:通过网络,全世界“追星人”接力观测,不同时区“追星人”相互协作,就像做拼图游戏,从点到线,计算出准确的轨道。最基本的工作通常由两人完成,一个人观测,另一个人进行数据分析。这也是业余天文爱好者与专业天文台在效率上竞争的关键。专业天文台都用电脑分析天文图片,“追星人”则依靠人工。他们总相信,人的敏锐度是高于电脑的。机器只会按照程序工作,而“追星”的过程需要人的直觉和经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天文的魅力所在。
  1868年,人类发现的小行星是100颗,1923年是1000颗,1951年达到1万颗,1982年更高达10万颗。其中,业余的天文爱好者的贡献越来越多。
  按照叶泉志的说法,用40厘米的望远镜,可以发现一颗仅有20.5等的主带III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约2亿公里,大小大约为1公里——这就相当于在10公里外看到一张纸的侧面,或者说看到两米外的一个分子。而更多的天文爱好者寻找的也许是比这更小的目标。
  卡尔·萨根在《黯淡的蓝点》中说天文学是一种令人产生自卑、塑造人格的科学。“用渺小的努力去捕捉浩瀚的宇宙转瞬即逝的星光,将全部意义寄托在生命短暂、天体长久的信念之上,该是极强韧和乐观的人生。”
  梦中人//荐,周君/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