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举动,在一些人眼里,不合时宜。 退休了,70多岁了,月工资3000,没事情下下棋逛逛公园多好,他倒好,拿出两年的积蓄,花8万元鼓捣出个专利——宽90厘米(另一种宽120厘米)、长度为240厘米的微型公寓。
他的举动,在一些人眼里,不合时宜。
退休了,70多岁了,月工资3000,没事情下下棋逛逛公园多好,他倒好,拿出两年的积蓄,花8万元鼓捣出个专利——宽90厘米(另一种宽120厘米)、长度为240厘米的微型公寓。人在里边,可以打电脑、读书、晾衣服、睡觉。每月只收取租金250元,向年轻的北漂们开放。
“我看过蚁族的报道,觉得心酸,6个人挤在几平米的地方,上下铺、没有隐私、空气也不好……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啊。国家以后还指着他们出力呢!”老人说起他设计胶囊公寓的初衷,“它只是过渡时期用,等他们收入提高了,自然会找到更好的住处。”
可误解他的,也不少。
有网友以一贯的讥诮思维,开始嘲讽了:“三间房子,租几年他就能回本了。”
“那是给人住的吗?憋屈!转身都难。”
“要私密性干吗?一个人长期呆在这么小的房间里,会发疯的。”
果然,胶囊公寓开发后,长时间都无人问津。倒是一拨拨的媒体,感兴趣地问这问那,让老人一夜间拉了13次肚子。4月7日,终于迎来了第一位访客——山西姑娘张某,带着一个整理箱入住。
胶囊公寓能走多远?会像日本的胶囊旅馆那样普及吗?
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另有一位68岁的老人,江苏连云港市的赵秀珍,也在做一件“自不量力”的事情——修补公路。
7年前,赵秀珍挖野菜时,险些被砖头绊倒,她就下决心补路。地面上裂缝多,老人小孩经过,自行车驶过,都可能摔倒呢。她补路的工具极简单,一个破旧的脸盆,一个空酱油小塑料桶,一把小铁铲,一双黄色皮手套,而已。她补路的方式,不用专门跟泥瓦匠学,即把河边的石块敲成“石楔子”,再和水泥铺在表面。
至简单的劳动,重复了7年之后,便不简单。7年过去,赵秀珍在连云港修补的凹坑,数也数不清。“大概有几百个吧。”她对记者说。
须知,女娲补天,也不过恒河沙数里的一瞬。
人们常说“赤子无邪”,却忘了这世界上,另有一种美好的存在——苍老天真。赤子无邪,有先天的优势,他赤条条而来,一尘不染,元气醇厚,故而能坦荡真诚。苍老却保持天真者,则可敬了,他们在污浊的人世涤荡后依然保持一份美好的情怀,毅然决然地做“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的工作。
黄日新的胶囊公寓,不管推广与否,至少表达了人们对高房价的反抗与嘲讽。
而赵秀珍的行为则提醒了某些手握权力的人,该有所作为。
洪流滚滚,还是会有人讥讽这老迈而“幼稚”的举止,就像永远会有人无情犀利地指出那狭小房间的硬伤。
但此际,我想起约翰·欧文的话,“在这个世界上,上帝对人最大的审判,就是使人心刚硬。”
同理,可以不可以说,“上帝对人最大的眷顾,就是让人在降临之际,依然不失来时的温暖与天真”?
(本刊原创稿),稻荷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