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兰克福有一个很另类的学校,名叫自由学校,创建于1974年。全校一共有50个学生(年龄在3岁到13岁之间),10个老师,外加1个厨师。这个学校的教育宗旨是:反对权威,提倡独立思考。在这里,不分班,没有
德国法兰克福有一个很另类的学校,名叫自由学校,创建于1974年。全校一共有50个(年龄在3岁到13岁之间),10个,外加1个厨师。这个学校的教育宗旨是:反对权威,提倡独立思考。
在这里,不分班,没有固定的课程,由自己决定学什么,在哪里学,什么时候学,怎么学。三岁的如果有兴趣,可以跟着十三岁的学生一起学算术。如果哪天有个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他在操场上荡一天秋千也绝不会有批评他。自然,这里也没有作息时间表,更没有分数这一说——学期结束时,家长会得到一封很长的信,那是老师对一个学期的评语。
那这50个学生到底是怎么学习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学校组织去阿尔卑斯山春游。整整一个星期全校都围绕这个主题学习。有的研究高山植物,也许就研究到了史前社会;有的研究地理,也许一直研究到板块碰撞;因为出去春游要坐火车,有的孩子研究火车的历史,他或许从蒸汽火车一直研究到磁悬浮。最后他们各自写出一篇文章,把自己研究的心得跟大家分享。那些三四岁的小萝卜头力所能及地学习拼写,把春游需要带的衣物行李列成一个单子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发到每个人手里。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
学校招生的对象是3岁到6岁的孩子,通过与家长谈话决定录取与否。等孩子长到13岁,必须进入正常的学校去学习。所以学校专门为那些十一二岁的孩子配备了老师,帮他们进入正常的学校做准备工作。
其实这个学校最初并没有得到国家认可,跟政府机构打了好几年官司,才获得正式认可。学校主要创始人是个女教师,现在已经白发苍苍。在一次脱口秀节目上,主持人问她,学生是不是有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她的回答很另类,她说,您的意思是指这个那个奖?这些发奖的机构本身就是权威,我的学生们不会太重视它们。主持人又换个方式,问她的学生大部分从事什么工作。她很耐心很安静地回答说,他们都是有正义感的、善良的、有能力养家糊口的纳税人。
之前,我一直听得不以为然。我的孩子就是笨得上天入地,我也绝不会把他送进这样的学校。我希望我的孩子一学期下来的成绩单上是爽爽气气的分数,而不是密密麻麻三页文字,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推敲老师的微言大义。但是,她最后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孙小超//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