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公平性

任何一个选拔的方法,总是会有自己的缺陷,所谓公平,就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选择一个相对其他方法缺陷最小的。高考就是这样,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下,用高考分数来进行选拔,是最能够防止人为因素的。

任何一个选拔的方法,总是会有自己的缺陷,所谓公平,就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选择一个相对其他方法缺陷最小的。高考就是这样,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用高考分数来进行选拔,是最能够防止人为因素的。

很多人总是要向国外看齐,总是拿出美国的例子说,你看,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有很大的自主性来挑选,更加看重的课余活动表现,还有提交的论文质量。但是不要忘记,那些拿来比较的大学都是私营的,的大学都是公立的,根本性的区别,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办的公立大学,必须广纳民众,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的同时,创造一个知识型社会。

20年前,我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身边大部分的同学来自外省市,很多还是农村。和城市的比较,这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同学有点儿土,但是城市生也很明白,他们很聪明,特别刻苦。如果说,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城市生和这些农村学生之间存在差距,4年之后,城市学生的优势已经消失,而如果现在再进行比较,事业有成的,往往是这些同学。

一位朋友,讲起小时候在湖南读书的日子,每天来回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支撑他的,就是要离开这个地方,要到北京上大学。最后,他进入了清华,然后拿到了奖学金去了哈佛,之后去了华尔街。我不知道,如果是现在,他是否还能够实现他的理想。甚至包括我自己,因为首先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昂贵的学费。另外就是高考,不敢确定是否能够像20年前那样取得高分,因为面对某些时政作文题,一个没有电视机和电脑的高考生,在信息量还有思路方面,首先就处在了下风。

20年前,只要用功,愿意看书,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别最多就是所谓土和不土的问题,但是现在,差别已经在于知识结构,精英化教育下的学生占据了绝对优势。要进入名牌大学,更是从小学开始,起步点已经不同,而这样的差距,到了中学,更加的明显。

正是因为这样,看到的一些名牌大学要增加自主招生的名额,我就会有很大的担心。对于学校来说,这样做当然可以提高生源的素质,但是这里面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自主招生意味着由人来决定,如何确保不存在徇私舞弊?其次,这会把一些起点较低的学生排除在门外,就好像我的那位朋友。除非证明自己是某方面的天才,一个山区的孩子,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没有机会参加各种比赛,是没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的。至于加分和保送,更是不会有他的份儿。说到加分和保送,这也是让人担忧的措施,因为只要有人利用权和钱,就会丧失公平性。

国外的公立大学,虽然竞争力和名气比不上很多私立名校,但是却为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而的公立大学有着中国自己的特色,就是那些重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关注自己的声望和竞争力。

虽然高考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公平性这些年也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高考依然不失为目前最为公平的一个方法。高考改革似乎势在必行,我只有一点期望:改革时,为那些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保留一定的名额,让这个社会依然存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保留一条向上升的通道。

胡友峰//摘自《新华日报》/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