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他从广播里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钢琴曲,如电光石火般,他感到了一种穿透心灵的力量,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做梦都想拥有一架钢琴。
25岁的他结婚了,有了两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也酝酿好了培养女儿的计划——要让女儿们学钢琴,从四五岁就开始学。可夫妻俩每月的收入一共只有60元,而一架钢琴要1200元。于是,他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自己做钢琴。
一架钢琴,有8000多个零件;制做一架钢琴,主要工序有100多道。一没技术、二没设备的他,怎么可能造出钢琴?可他就是想试试。从想做钢琴的那天起,他经常往文化宫、歌舞团等有钢琴的单位跑,趁人不注意就打开琴盖,描画图纸。一架钢琴图纸,就这样被他“偷偷摸摸”地画好了。
有了图纸,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做钢琴的原材料从哪里来?在那个年代,买日用品都得凭票,更何况买木材、钢板这样的紧缺物资了。
于是,他用废旧自行车轮里的钢丝、变压器、日光灯镇流器里的铜丝做琴弦,用家里不用的木板和门条做钢琴的架子……可当做到钢琴的最关键的部分——击弦机的时候,他犯难了。标准钢琴的击弦机上有8000多个零件,他一周最多做10个。照这样的速度,仅仅做钢琴的击弦机,就得花将近20年时间,到那时女儿都20多岁了,早就错过了学钢琴的黄金时间。为了赶时间,他决定先做架简易钢琴。标准钢琴有88个键,他的简易钢琴只有60个键。一年以后,一架缩小版的钢琴终于造出来了。
他做了一架钢琴之后,人们都跑来看热闹。看到他手工做的钢琴能弹出这样好听的音乐,人们没有不佩服他的。当然最佩服他的是他的两个女儿,在她们的眼里,她们的爸爸无所不能。
婚后第7年,三女儿出生了,他又开始重新绘制标准钢琴的图纸。这次,他用了近一年时间。
图纸有了,接下来还是材料的问题,这次他是下定决心要用好料。他专门到木材市场搜寻到几块好木头,又托朋友买了点废旧钢材,花了35元。别看才35元,这在当时够全家吃上大半年的肉。
4年后,又到了该做钢琴的核心部分击弦机的时候了,8000多个零件,要用手一个个做出来。他的一双手,被划得伤痕累累,伤到连骨头都露了出来。
3个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大女儿10岁了,还用简易钢琴在练习。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标准钢琴的8000多个零件,他用了一年时间才做了几百个。他夜不能寐,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木头做成木条,截成长短一样的88段。键盘做好了,该安装击弦机了,需要一种有韧性、耐用的带子。他灵机一动,用解放鞋鞋带!钢琴里面的榔头针要用纯毛的呢毡,他从妹妹家弄了条毛毯,裁剪开来,一层一层合在一起,就成了。
钢琴的核心部分都做好了,只差一个漂亮的外壳。没有木料,他拆下了家里睡觉用的一块床板,几百遍油漆打蜡后,床板终于变成了钢琴外壳。
在耗费8年时间、花费近600元钱之后,他的一架标准钢琴彻底完工了。他的手工钢琴终于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三个学钢琴的女儿都弹上了大钢琴。爸爸为了她们那么辛苦地做钢琴,女儿们都看在眼里。三个女儿学得刻苦认真,都弹得一手好钢琴。大女儿从艺术学院毕业后,在澳门一所学校专门从事钢琴教育;二女儿则留学日本,主修电子音乐专业。
如今,他已65岁,他用8年时间呕心沥血打造的钢琴也完成了使命。2008年6月14日,他要把这架钢琴捐赠给深圳市博物馆。打开琴盖,浩大庞杂的结构让在场所有的人都看得头晕目眩、眼花缭乱,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每个部件的诞生都有一个故事。最后一次抚摸这架凝聚着他的血汗和几千个不眠之夜的钢琴,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位父亲叫王开罗,他用梦想、用沉甸甸的父爱、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打造了一架流传千古的钢琴。
(水云间摘自《家庭百事通》2009年第1期,戴晓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