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坐在车里,妻子扭头问丈夫:“想停下来喝点儿什么吗?”“算了吧。”他实话实说。于是他们没停下来。
实际上呢?妻子真的很想停车,她觉得丈夫没考虑她的喜好,变得烦躁起来。丈夫看着生气的妻子,也显得很失落,心想她为什么不能直说自己想要什么?
不幸的是,他搞错了,他的妻子不是非要干什么。女人也没意识到,她丈夫说“算了”的时候仅仅在表达他的偏好,而非决断。男人和女人用这种互相猜忌的方式沟通,也怪不得他们在这时候常常愤怒地指责对方自私顽固了。
这就是男女谈话方式的差异,表面上毫无意义的误解常出现在夫妻关系中。弄懂这些差别,让丈夫跟妻子把“思维频率”调到能有效沟通的频段,可以帮助他们不再指责对方,从而真正地交谈。
个人独立VS亲密关系
女人们认为,夫妻间应当努力保持亲密关系。男人考虑到身份、地位,更关注个人的独立性。对于同一情况,这些特点有时会导致男女完全不同的做法。
乔希上班的时候,他的高中老友打电话给他,告诉乔希他正在这个城市,乔希邀请他共度周末。那天晚上,他告诉妻子琳达有客人要留宿。
琳达感到失落,乔希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就擅自决定?她可绝不会这样做。“你为什么不告诉你朋友,你得征求妻子的意见?”她问。乔希回答:“我不能让他觉得我是‘妻管严’啊!”
对乔希来说,征求妻子的意见意味着他不能自由行动,那让他感到自己像个孩子或妻子的部下。倒是琳达真的很愿意告诉别人“我得征求一下乔希的意见”,向别人显示她和丈夫的生活紧密相连,这让她感觉很好。
建议VS理解
伊娃刚切除了乳房上的良性肿瘤,她向丈夫马克倾诉烦恼,说缝针改变了她的胸部轮廓。他回答:“你随时可以做整形手术。”
这句话让她很不爽。“你不喜欢这个样子我很遗憾,”她反对道,“但我不会再去手术了!”
马克既伤心又困惑。“我不在乎那个伤疤,”他说,“完全无所谓的。”
“那你干吗叫我去做整形手术?”她问。
“因为你为它难看的样子伤心啊。”
伊娃很难过,她误会了丈夫。马克在她手术时一直那么支持她,她现在怎么可以骂他呢?
对很多男人来说,抱怨是一个必须应对的挑战。马克觉得告诉伊娃有办法解决她的伤疤能让她安心,但女人通常需要温情的鼓励,而不是解决办法。
信息VS感受
在一幅卡通画上,丈夫打开报纸,问他的妻子:“在我看报之前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我们知道她没什么要说,不过一旦男人开始看报,他的妻子就有事儿了。
卡通画很有趣,因为人们从中看到自己。不好玩的是,很多女人在丈夫不跟她们说话时会伤心,男人则会因为这种让他们感到莫名其妙的状况而失落。
丽贝卡说,跟丈夫斯图雅特在一起简直就是不快之源。每当她想诉说时,丈夫总是默默地倾听。当她问他有什么感想时,他总是回答:“没有。”对他来说,就像大多数男人一样,聊天只是提供信息,他觉得在家里没有聊天的必要。女人们最终会很伤心,她们的丈夫同陌生人聊天,却不跟她们讲话。
为了避免这种误解,男女都得调整。女人应该注意男人看报的渴望,而别去关注被拒绝这件事。男人则要理解女人聊天的需要,别把聊天当成被人控制,或者什么心灵入侵。
命令VS提议
戴安娜通常会这样开始谈话:“让我们……”她会说“让我们把车停那儿吧”或者“让我们在午餐之前清扫一下”。
这让内森很生气,他把戴安娜的“让我们”理解为命令。跟很多男人一样,他拒绝被指使。但对戴安娜来说,这只是建议,没有要求他一定这样去做。跟很多女人一样,她明确地以提议来表述她的请求,而非命令。她说话的风格习惯于让别人做她所想的事,但得先达成共识。
对于某些男人,比如内森,这种策略适得其反。要是他们察觉到有人试图间接指使他们做事儿,他们会感到受人控制,绝不会照你说的做,而会充满愤怒地回应你。
冲突VS妥协
多拉被二手车的问题搞得很沮丧。她要开车上下班,却由她的丈夫汉克选车。汉克总是找来那些“有趣”但是毛病缠身的车。
一次,多拉的车刹车失灵,险些丧命。车祸之后,他们去选购二手车。多拉想从她朋友那儿买一辆新车,汉克却中意一辆使用了15年的运动车。她努力说服汉克,买辆无趣但可靠的车要有意义得多,可他毫不动摇。
过去她会妥协,但这次多拉买了新车,并下决心应付汉克的怒火。让她吃惊的是,汉克没有一句抱怨。过后,她问汉克原因,汉克嘲弄她的担心,并告诉她照自己的想法做没错。
如同多拉发现的那样,小冲突不致命。同时,那些习惯否定他人的男人们应该改改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减少对抗。
在我们不了解各自行为的差异时,时常做出“你不讲道理”或“你不关心我”之类的错误结论。但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这些典型的行为方式,就有可能防止夫妻关系因误解而失控。学习与他人交谈的方式,让男人与女人越过交流的鸿沟,向真正的了解大步迈进。
(赵灵珊摘自长安出版社《你根本不理解》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