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欢

  在苏联解体前,流传着一个故事。政府为了先改善监狱条件还是先改善学校条件,发生激烈争辩。学校的重要性,天下皆知;监狱是囚禁罪人的地方,粗陋一点,也没关系。可是,就在表决的前一刻,一位有前瞻眼光的官员说了一句话,竟扭转全局,全体同意先改善监狱条件。
  那句话是:“你们这辈子还可能进学校吗?”看不懂这则幽默的读者先生有福了,你们已远离巫蛊恐怖。在这则幽默中,这位有前瞻眼光的官员提醒大家:“你将来不可能再进学校,但你却有可能进监狱!”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年轻朋友一定要弄清楚,我不是为已老的人呼吁,而是希望现在年纪还轻的朋友了解,如果你没有英年早逝,那么,恐怕你一定非老不可。
  开宗明义,我建议初为人父母的青年,最好把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的预期心理,连根拔除,仅只口头潇洒没有用,必须有深刻的自然心态。并不是说接受儿女的礼物或回馈是罪恶的,而是要了解,那是不容易办到的。儿女有自己的儿女要抚养,有自己的世界要面对,无法照顾周全。而且,爱是下倾的,除了儒家圣人系统逆天行事,用“郭巨埋儿”煽动灭伦。正常情形,人,爱子女多于爱父母。
  然而当父母的也不必庄严得像雕像一样,宣传说:“养儿育女是一种责任!”把互助的温暖,弄得冷如钢板。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瞪大眼睛警告老头:“你有责任供我到大学毕业!”世界一定化成冰川。如果也有一天,父母把成年的子女赶出大门,拍拍巴掌说:“我的责任已尽了,你永远不要回来!”或是有一天,成年子女扬长而去,以后见面若不相识,那时候我们恐怕已没有老人问题了,而只剩下豺狼问题。
  人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是大自然特别赐给的一种基因,使亲子之间产生长久关怀。责任有时而尽,关怀绵延无穷。
  把亲情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双方都不致失落。人到中年,亲情的互动,是阶段性的幸福,不要赋予它太严肃的意义,也不要把它看得无足轻重。上帝不允许孩子永远记住父母入骨的爱,因为那将使他们无法成长;也不允许父母永远记住自己对儿女所做的牺牲,因为那将使老人陷于期待回报的自怜。而且,事实上,孩子早已经用儿语、用拥抱、用一声“妈妈,我好爱你啊”、一声“我要嫁一个像爸爸这样的好丈夫”完全回报了!是的,完全回报了。孩子,只是哀乐中年的眼前欢。
  曾经拥有眼前欢,并且珍惜眼前欢的人,他的老境要快乐得多。
  (仕 林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一书,叶家斌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