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高人通过品茶诠释时间:时间是在空间里完成的,空间是在山水间完成的,山水是在品茶中完成的,品茶是在诗人心中完成的。
唐时的品茶费时较多,关键在煮;到宋时茶是点出来的,时间就费在那后面的斗茶之上;再后来到明时的冲泡,那时间就费在了“孵茶馆”上。无论唐煮、宋点还是明冲泡,总之,都是让人停下来,面对世界,或者反观内心。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从前读到此诗,心中便是一幅画:李白背对着我席地而坐,面对着敬亭山,此时弦月高升,夜深人静,李白是坐了一天了吧?不知谪仙白日喝过多少杯茶,浸润得那一首小诗穿透千年时光,直到今天。
我曾把从前的茶馆和现在的茶艺馆做比较,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前的茶馆,虽然也有常客,也有人一泡一天,但总体上说,茶馆更像一个民间沙龙。人们到这里来,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了解行情,互通有无。茶客因此而来去匆匆,茶馆因此而热闹非凡。
茶艺馆却是趋于安静的,现代人到此,除了商讨事务之外,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休闲。数个好友,冲一壶茶,一坐半天,东拉西扯,述旧论新,但不到旁边的桌上去交新友、听花边新闻。从前一条信息全茶馆共享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基本上,进入茶艺馆的人是以个人为中心、以小团体为中心的,要解决的是个人的问题,说当今的茶艺馆是人生的停靠站也未尝不可。
茶艺馆除了茶要好之外,茶食要精,装修要好,要隽永耐看,一盏茶杯一只碗,一道茶食一张桌,都要精心选择。茶艺馆的总体环境要在艺术上独具匠心,茶艺茶艺,既要有茶又要有艺,二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功夫呢?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人多停歇一会儿。每一个茶艺馆都应该是一件艺术作品,要有文化为衬,有人的灵魂和个性渗透其间。有件事情一定要弄清楚:茶艺馆其实不是喝茶的地方,而是让人们在此休养生息的地方。
(桑 桑摘自《中华合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