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24-10-25日转载自: 原作者: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三年灾荒,我认识一对因某种理由住在农村的夫妇,他们有很多孩子,七个,且大多是女孩。一般说来,女孩乖,懂事、体贴人。
倒数第三个女孩才四岁,饿倒了。什么病都没有,就是起不来。一天、三天、五天……父母和其他的孩子白天晚上地忙。虽然所有的孩子都还活着……半夜,四岁的女孩忽然要爸爸。
爸爸坐在床沿上。
“爸,你讲下广州城……”
爸爸说:“……囡囡病好了,哪一天爸爸带囡囡去广州中山五路看外婆。中山五路有电影院,天天放好看的电影;还有中山公园,很多花,很多鸟唱歌……”
“爸,不讲电影,不要花,不要鸟唱歌……”
“呵!好!中山五路有占元阁茶楼,莲蓉包、虾饺烧卖、咖喱角。公园前卖桂林米粉,好鲜的汤味,一碗又一碗……摊档还卖椰子酸姜,又甜、又酸、又辣……”
“不要酸姜,爸……不要……”
一切归于静寂。
“她怎么啦?”妈妈问。
“……走了……”爸爸嘘了一口气。
她来到世上才四年,又匆匆走了。那時候,一般来说,家里发生这类事,是没有人哭的。
(夜 色摘自作家出版社《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一书,黄永玉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