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傲慢

  1829年7月10日,雨果请了一批作家、诗人和画家,来他家听他朗读新写的一部戏剧。雨果的家在田园圣母街11号,屋后有一个罗马式风格的花园,里面有一潭碧水和一座简陋的小桥。再往里,有一个小出口,一直通到美丽的卢森堡公园。

  当晚受到邀请的有大仲马、巴尔扎克、梅里美、维尼、缪塞、圣勃夫,等等。这样的沙龙在巴黎是常见的,几乎每天都有。沙龙就是巴黎文艺的摇篮,也是大师们的舞台。

  雨果脸色苍白,表情阴郁而深邃,用一种威严、庄重的声音朗诵着自己的作品,朗诵到高潮处,眼睛里放出像闪电一样的光芒。听众们仰着脸,听得如痴如醉。朗诵完毕,语言的夸赞已经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漂亮的女士连声说:“不行了,我要昏倒了!”年轻的听众们又跳又叫,拉着雨果的手大喊“穹隆”“金字塔”“大教堂”……如果你是第一次来这样的沙龙,你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些听上去如同黑话一般的呓语,是小圈子里对雨果别致的赞叹。在这热烈的欢呼声中,雨果显得自信而强大。可是他的一些朋友,却生出了另外的情绪。

  30岁的巴尔扎克坐在一个角落里。他胖乎乎的脸上挂着笑容,挺着个大肚子,在这个文雅的场合里,他显得有些粗野。他好不容易开办了一家印刷厂,可是由于经营不善,去年倒闭了,欠下一笔巨债,害得他东躲西藏了好长时间。最终,他下定决心好好写作。前不久,他请朋友帮忙,出版了人生中第一部小说《朱安党人》。报纸也刊登了几篇相关报道,却几乎都是批评之声。

  《费加罗报》说他的作品“剧情混乱,段落冗长”,《环球报》说他的语言“错误而且充满矫饰”,还有报纸直接说“作者缺乏写作经验”。书只卖了300本,这让巴尔扎克很受打击。正在沮丧之时,他接到雨果的邀请。雨果读了他新出版的小说。

  众人对雨果的吹捧,让巴尔扎克很不以为然,同时又因受到吹捧的不是自己而感到痛心。于是,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大仲马先生这一天显得特别激动,雨果刚刚朗诵完,他就一把抱住雨果,把雨果举了起来,大声喊道:“让我们把你带上荣誉的宝座!”

  一年前,大仲马还是奥尔良公爵森林管理处的一个小职员,因为经常躲到管理处放墨水瓶的小屋里写剧本,影响了工作,被开除了。大仲马四处求人,终于在不久前才把这部偷偷写成的剧本搬上舞台。没想到,《亨利三世及其宫廷》一上演,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大仲马受此鼓舞,打算就此投身写作,好好搏一搏。他和雨果都是27岁,两个同龄人一见如故。不过很快,他们就会成为戏剧界的竞争对手了。

  高傲的维尼比大仲马和雨果年长5岁,已经是有名的大诗人了。他和雨果早就是好朋友,还是雨果的证婚人。他刚刚写了一部浪漫主义戏剧《威尼斯的摩尔人》,很自得。看到大家对雨果不可思议的赞美,维尼心里很不乐意。

  就在参加完这次朗诵会后的第4天,他也举办了一场朗诵会。他把同一批人请到家里,读他的剧本。这就有点比试的味道了。据说那次他家的气氛比较庄严。

  梅里美比雨果小1岁,才26岁。虽然人们最熟悉的《卡门》当时还没有写出来,不过他已经发表了许多小说和诗歌。甚至歌德和普希金都热切地向自己国家的读者介绍他的作品。他和年长他20岁的司汤达是至交好友。在他参加雨果的沙龙时,司汤达正在家埋首写《红与黑》。

  不过即便司汤达不忙,雨果也不会邀请他。这两个人不和。这在巴黎的沙龙圈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司汤达的《拉辛和莎士比亚》与雨果的《〈克伦威尔〉序》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可是许多人甚至都不认为司汤达是一个作家,而雨果已经是浪漫主义的领袖。梅里美为了撮合这两个人,把他们请到家里,还亲自动手做了两个菜。

  据文坛“包打听”圣勃夫说,两个人见面以后,像屋顶上的两只猫,弓起背,怒目而视,大家不欢而散。司汤达与梅里美慢慢觉得雨果很讨厌。

  这位圣勃夫先生,长相虽然丑陋,却是当时最有名的评论家。巴黎的作家,人人都怕他三分。他此时还是雨果最有力的支持者,可是不久之后,为了惩罚雨果对他的轻慢,他想方设法成了雨果夫人的情人。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二人终于绝交。

  至于缪塞,这个多年后因为与乔治·桑的爱情轰动巴黎的诗人,当时才19岁。他刚刚写出了第一本诗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据大仲马说,当缪塞朗诵这些诗歌时,沙龙里的姑娘们“激动得眼睛眨动,扇子不停地扇着”。不过在雨果的沙龙里,他现在只有喝彩的份儿。

  缪塞是个叛逆的人,他的诗歌风格就是反雨果的。他说他对在沙龙里为雨果喝彩還能忍受,可是雨果每周都要让他们陪着去爬一次巴黎圣母院,他受不了。

  当时雨果正在构思《巴黎圣母院》,他喜欢爬到圣母院朝北的平台上去看塞纳河上的夕阳,说在这里能找到灵感。可是缪塞只觉得累,一点诗兴也没有。

  事实上,雨果喜欢巴黎圣母院,并不是因为那个可以看夕阳的平台,而是巴黎圣母院的形状像一个“H”。这是雨果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巴黎圣母院就是他的象征。

  缪塞因为雨果的自大而离开。维尼因为与他争名而疏远。大仲马因为戏剧演出的竞争与他失和。梅里美因为朋友的受伤而淡出。圣勃夫因为情感纠葛和他反目成仇。巴尔扎克因为记者的中伤与他分道扬镳。

  如果要将发生的这一切,从雨果身上找原因,那就是因为他的傲慢。对此,雨果是这样回答的:“有人指责我傲慢。没错,傲慢就是我的力量。”

  然而这几个与雨果决裂的人,又是因为并不逊色于雨果的傲慢,更加希望成就自己,他们也因此成就了自己。

  在1829年7月的那次沙龙里,为雨果喝彩,并且一直把他当成偶像崇拜的另一些人,却慢慢就悄无声息了,少有人记得他们是谁。

  (水云间摘自《扬子晚报》2017年8月31日,李 旻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