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礼”路上

  走进台北,最先映入眼帘的要数101大楼。它确实宏伟壮丽,如果宝岛是一片绿叶,它就像那可握的叶柄,无愧为太平洋西岸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过,你心里想的则可能是脚下正在走的路。台北的路横平竖直,格局和六朝古都南京基本相似,但除“中山路”“武昌路”外,几条主要街道都以“仁爱”“忠孝”“信义”“和平”命名。此外,还有“四维”“八德”等路名,这在大陆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时值深秋,街面仍然绿意盎然,树影婆娑,全然没有凋零飘落的景象。四面环海的独特地理环境,让你尽享清风扑面,绝无雾霾的侵染。更吸引人的,还是路旁的商铺,店牌清一色用繁体字书写,让你不仅感受到现代都市的东方色彩,还能领略到华夏文明的传承。繁体字的字形和构义与简体字大异其趣,更接近自然,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承载着炎黄子孙对汉字构造的共同记忆。特别是繁体字在这里——不是在图书馆、博物院的留存,而是在田野和路旁的自然生长,让你近距离地体味到她的美丽、魅力和神奇。正如随行向导所言:“如果爱没有心,那还叫爱吗?”

  台湾的路名,关键字都出自“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由此,台湾的路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任何一个有独立地位、有影响力的民族都以文字驾驭文化,以文化主张思想。如果说“方块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那么与之对接的则是经典的儒家思想,我们这个民族是包容、融汇、接受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独立、选择、坚守的民族。在学说遍地、主义纷呈、价值多元的当下,谁也不能否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价值取向,甚或不得不承认其是现实的“普世价值”。路就是一面镜子,礼在路上,每个路人的举止,都是民族文化的写真。在台湾,任何一个十字路口都没有“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闯红灯”的提醒,但谁也不会闯红灯,而且不会不走斑马线。后面的人要超越前面的人或在电梯里要先下,不会说“让一下”,而是说“借个路”。文化有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大处是一种弘扬,小处就是一种自觉。

  有人说台湾将传统文化“铺在了路上”,其实铺这条路就像台湾修筑中部跨山涉水、横贯东西的公路一样,同样付出了艰辛。正是有了钢铁和文化桥梁的同步构建,中华文脉才得以在台湾的青山绿水间流淌。为了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台湾把国文作为文化教育的根基,中小学国文、历史和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占了一半,而“礼义廉耻”几乎是各个学校共同的校训,儒家学说受到特别推崇,“读书知礼”成为经久的时尚,夜晚的诚品书店人流如织、书香流溢。

  说来也巧,我自台湾归来之时,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翻阅《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时,他说:“这两本书我要好好看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国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没有任何一种元素能像文化那样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民族凝聚力。文化灭,则精神灭;文化殇,则中华殇;文化强,则中国强。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发展,就是因其文化的绵绵不绝。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有的名片,而在“仁义”和“忠孝”的路上,我们还要携手走向更远。

(作者:完颜平 来源:《南京日报》2014年1月15日)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