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风暴”中的利剑
——“绿色贝雷帽”
提起“绿色贝雷帽”,人们就会想起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从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到海湾战争,到处都留下了“绿色贝雷帽”的身影。
1991年年初,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这场高科技、现代化的战争中,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不仅派出了强大的陆海空三军精锐部队,还派出了“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
在“沙漠风暴”行动发起的前夕,根据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夫的指令,美中央情报局从“绿色贝雷帽”中挑选了长相与伊拉克人相似、操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伯裔士兵,秘密派往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对重要目标和军事设施实施侦察,为“沙漠风暴”行动中将要发起的大规模空袭提供准确的方位。
当“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美国P-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和从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准确而猛烈地摧毁了伊拉克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轰炸结果令人惊奇:萨达姆的总统府被炸弹击中,而周围的民房竟无明显的损坏;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民议会大厦被彻底炸毁,而现场报道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驻巴格达记者霍利曼下榻的距国民议会大厦仅200米的拉希德饭店竟然毫发未损;巴格达市内穆萨纳世军事基地与火车站只一街之隔,前者被夷为平地,后者却安然无恙……这些不仅仅是因为美军采用了先进的激光制导技术,更重要的是来自“绿色贝雷帽”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进行的侦察。
然而,经过数日的空袭,伊拉克仍然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袭击了沙特海滨城镇哈夫吉,还不时地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在这种情况下,“绿色贝雷帽”再一次被秘密派遣,深入伊拉克境内。
在沙漠漆黑的夜色中,偶尔露出几点微弱的星光。一支“绿色贝雷帽”小分队,陆续登上CH-53型“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然后消失在沙漠浓重的夜幕之中。他们潜入伊拉克境内后,化整为零,神出鬼没,加紧活动。他们使用先进的夜视仪,对伊军的机场、油库、“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伊军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营地等目标进行观测,并迅速传到美军中央总部和空军作战室。在“绿色贝雷帽”的暗中指引下,多国部队的轰炸机终于捕捉到了真正的轰炸目标。经过38天的空袭,伊军3/4的指挥控制系统和100多个空军机场、防空体系、非常规武器基地及其生产研究设施等目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作战飞机、导弹、坦克等被摧毁,从而为多国部队实施“沙漠军刀”地面行动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有利条件。
德意志“捷豹”
——德国第9边防大队
1977年10月13日,一场令世人震惊的恐怖分子武装劫持民航客机的事件发生了,被劫持的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机,机上乘客连同机组人员和空中小姐共计79人。1小时后,混上飞机的4名恐怖分子露出了杀气腾腾的嘴脸。驾驶室舱门被狠狠地踢开,两名男暴徒闯了进来,冰冷的枪口对准了舒曼机长和他的助手。两名女暴徒将前舱的乘客都赶到了后舱。面对从天而降的凶神恶煞,乘客和空中小姐都惊呆了,机舱内充满了恐怖、紧张、可怕的气氛。恐怖分子的头目通过机上无线电向全世界狂叫:“我们已控制了这架飞机,以我为首的行动小组要求释放关押在德国监狱内的反帝战友——‘红军派’领导人,还要提供一笔900万英镑的高额赎金。否则,我们将杀死79名人质。”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人们为之震惊,舆论为之哗然。德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施密特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急对策。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最后决定亮出第9边防大队这张王牌,组织精锐突击队,以武力营救人质。
18日凌晨1点50分,“魔火行动”开始了。在恐怖分子与指挥塔通话之际,第9边防大队的突击队进入了预定的进攻位置。其中,一支突击小分队埋伏在机尾的下面,另一支隐蔽在机翼和机头突出部分的下面。他们将包有布条的金属梯子轻轻地靠在飞机的机身上,把磁性炸药包放在飞机前后门的右侧,狙击手也举起狙击步枪瞄准了飞机。攻击是在距恐怖分子规定的最后期限仅剩23分钟的凌晨2点零7分展开的。只见一道强光划破了漆黑的机场夜空,飞机前方预先放置的一个汽油桶爆炸燃烧,将机场照得通亮。惊慌失措的恐怖分子还没反应过来,随着飞机猛地一抖,机舱门被磁性炸药包炸开,突击队员迅速地将晕眩手榴弹投进了机舱。
在晕眩手榴弹刺眼的强光和震耳的轰鸣声掩护下,突击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机舱内。韦格纳上校亲自率领一支突击小队,冲到飞机的前门,另外两支突击小队爬上机翼,同时,第四支突击小队从后门冲进了机舱内。他们边向前搜寻边射击,当场击毙1名恐怖分子。恐怖分子头目为了显示他的勇敢,出现在驾驶舱的门口,当即被打得满身是孔。一名女恐怖分子被击中头部毙命,另一名女恐怖分子逃到机舱厕所里,但她也逃不了应有的惩罚,被击中大腿后生擒。
从发起攻击到结束战斗,前后不到5分钟时间,第9边防大队突击队员击毙3名、重伤1名恐怖分子;79名人质全部被营救,仅有4人受了点轻伤。
“春天!春天!”第9边防大队的突击队向指挥部发回了捷报。国务部长立刻通过电话向施密特总理报告了胜利的喜讯。全世界各通讯社竞相报道了这一消息,电台还特意播放了一曲雄壮的贝多芬交响乐《欢乐颂》。德国的一家电视台评论员评论道:“慕尼黑的阴云一扫而光,今天,作为一个德国人是自豪的!”
“空中铁骑”
——英国皇家空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皇家空军又参加了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并再次向人们展示了“空中铁骑”的风采。
4月2日,当阿根廷占领马岛的消息传到英国首都伦敦,人们为之震惊。
马尔维纳斯群岛,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由两个较大的岛和300多个礁石岛组成。岛上只有2000多人,多数为英国人的后裔,它离阿根廷本土才600公里。自从1592年该岛被发现之后,英阿两国之间的纷争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而在多年的马拉松谈判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妥协,致使谈判时断时续,而争执也时起时伏。
就这样,马岛由英国占领已长达150年之久。这次,阿根廷决心用武力解决。
为了夺回该岛,英国人起用了自己的空中王牌部队。
5月1日凌晨4时30分,英国空军的“火神”式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一鼓作气地向马岛的斯坦利港机场飞去。只见每架“火神”式轰炸机携带着21枚100磅的重型炸弹,从东方呼啸而来,打得阿军措手不及,接着,它又俯冲下去,扔下所有的重磅炸弹。顷刻间,机场陷入一片浓烟火海之中,几架小型运输机被炸成碎片。
不久,乘胜攻击的英军开始了第二波轰炸。这是从“无敌”号和“赫姆斯”号航母起飞的“鹞”式垂直起降飞机。飞机组成数个分队,秃鹰一般直扑马岛,就在阿军阵地3600米上空,飞机投放了炸弹,一时间,斯坦利港火光冲天。阿军冒着密集的炮火开始顽强的抵抗,顿时曳光交错,满天通红。
双方一直打到黄昏时分,为争夺战区制空权,空战已趋向了白热化。阿军拼力抵抗,防空火力充分发挥了作用,6架阿“短剑”式飞机从大陆基地起飞,参加战斗。空战结束时,英军2架战斗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阿军有4架飞机被击毁。
5月8日,英空军又增派了20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从本土飞向阿森松岛。不久,英空军又对马岛发起了进攻,但在阿军的顽强抵抗下,英军没有取得重大战果。
忍无可忍的阿军终于开始全面反攻。只见一群群“普长拉”式轰炸机、“超级军旗”式歼击机、“幻影”式战斗机、“天鹰”式攻击机飞抵圣卡洛斯港上空,对英军的登陆部队实施轮番轰炸。英空军从航母起飞,在马岛上空与阿军进行激烈的空战。
6月14日,这场历时74天的战争终于结束了,马岛回到了英国人的手中。在这场局部战争中,英国空军出动作战飞机60余架、直升机140架,损失了9架“鹞”式和“海鹞”式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和25架直升机。
(胡庆军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61个国家王牌部队内幕》一书,李众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