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什么叫勇敢

电影《逃离德黑兰》描述了1979年11月美国中情局拯救伊朗人质事件的惊心动魄的细节。影片结束前,美国总统卡特淡定平静的声音响起:“美国政府默默带回了人质。”

  他的声音中,没有委屈、没有亢奋、没有终于说出真实情节的感叹、没有夸耀的口吻,无喜、无怒、无乐,也无个人之哀。而了解美国历史的人皆知,卡特因人质事件落选下台,很长一段时间,他被称为“美国史上最软弱的总统”。但为了国际诚信,他保守秘密,默默承受责难。

  1997年人质事件由克林顿总统解密并公布档案时,《纽约时报》曾大篇幅予以报道。它震惊了国际政治圈,但仔细阅读的也仅限于某个小圈子。直至好莱坞将之拍成电影,《逃离德黑兰》成了相当卖座的影片,也让许多人思考“懦弱”的面具下,往往是比“表面勇敢”更坚强的力量。

  让我们先来短暂回顾一下卡特的历史。卡特出生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农家,因此绰号“花生总统”。1976年因“水门事件”共和党诚信垮台,他代表民主党参加竞选,最终轻易当选为美国总统。他是一名和平主义者,曾力促两个看似不可能和解的国家——以色列和埃及,签订戴维营协议。1979年伊朗国王巴列维被推翻,卡特或许有他关于中东政策的全盘考虑,最终基于人道,决定让巴列维到美国就医治疗。

  此前,巴列维自1971年1月16日离开伊朗,一路从埃及、摩洛哥、巴哈马流亡至巴拿马。他最后的目的地一直是美国,但卡特担心伊朗采取反美报复,最初选择拒绝。

  但到了10月,巴列维罹患癌症,美国政坛及企业界里巴列维的朋友开始为他游说,包括基辛格与大通银行总裁洛克菲勒,皆以人道尤其是其他中东亲美领袖将如何看待此事为由劝说卡特,最终卡特同意巴列维入境。两个星期后,愤怒的伊朗革命军闯入美国大使馆,挟持90名使馆人员中的66名为人质。

  人们一直以为,卡特任内始终没有能力救出一名人质,这证明他难以胜任美国总统职务。加上伊朗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石油价格大涨,加油站大排长龙。通胀加救不出人质的懦弱印象,卡特温文的声音与他始终皱着眉的脸部表情,坐实了一切指控。1980年大选,他被无情地抛弃。

  天意弄人,卡特败选才刚交出政权,人质即获释。他以各种方法斡旋了400多天,等结果出现时,他已离开白宫。卸任后,卡特共写了5本书,回佐治亚埃默利大学任教。其中一本《保持信念》等于是他总统生涯的回忆录,《亚伯拉罕的血》描述中东的历史情结,《谈判:取代敌意》阐述他的和平理念。不写书、不教书的时候,他打猎、钓鱼、伐木,每年花几个星期,以平民身份为低收入家庭盖房屋,做很“特殊”的慈善工作。

  而在5本书里,他不曾为自己在伊朗事件中的表现辩护,他曾成功救出6名人质,那不只是加拿大政府的功劳。信守国际承诺,面对“加拿大做得到,为什么美国政府救不出人质”的质问,卡特始终不语。

  直至1997年克林顿公布人质事件的秘密档案,人们才比较明了当时美国仍有44名人质在伊朗革命军手里,美国总统唯一的责任就是救出所有的人质,而不是为了大选,吹嘘自己的功劳,而任由另外44名人质被杀害。

  卡特传记的作者布鲁斯·马兹利许曾如此评价政治生涯跌入深渊的卡特:“我相信历史会比当代人为卡特写下更好的记录。”

  那一代的和平主义者,主张和平,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而主战,即使得到狂热的掌声,也不过是最廉价、最懦弱也最残忍的表现。

(作者:陈文茜 来源:《环球》)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